刘晓娟
摘 要:中国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的历史大浪淘沙下,所流传下来的诗词都是我国诗词中的精华,具有很大的鉴赏能力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中国诗词可以有利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审美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重视小学语文诗词教育,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有着实质性的现实意义。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中引导小学生对于诗词的审美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诗词教育
中国古代诗词具有语句优美、押韵易记、朗诵性强等特点。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诗词不应该只是仅仅停留在诗词表面的意思,还应该着重小学生对于诗词的背景、审美、现实意义的学习和理解。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语言使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让学生合理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想象是诗词的翅膀。合理的想象对学生学习诗词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诗词比较注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所谓的审美。合理的想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及彼,调动情感和生活经验,在线诗词里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词。
1.紧扣诗词内容合理想象
对于有故事情节的诗词,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词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合理发挥想象力,快速地融入诗词的情境。如在杜甫的《绝句》中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告诉学生诗人的视野顺序是从上到下的。先看见的是天空上的白鹭和柳枝上黄鹂,那么下面应该看窗外的远方和近处的景色了。由此就引申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诗。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发挥合理的想象,假如自己是诗人自己会以怎样的顺序来描述看见的景色。
2.抓住“诗眼”发挥想象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如柳宗元的《江雪》,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地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近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堪为诗眼。
全面理解“诗眼”不仅要从诗的内容情境上感受,还要理解诗人在写诗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抓住“诗眼”,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感受。
二、了解诗词背景,走进诗词抒写氛围
诗词张扬着人性美、情境美,诗词的语言往往是讴歌时代的最强音。诗词中往往通过人、景、情来表现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在学习一首诗时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就能很好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氛围。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于唐朝的安史之乱结束之时。杜甫生于唐朝开始衰败之期,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表达民间疾苦,批判封建社会奢靡黑暗的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平生第一大快诗”,表达了他欢喜归乡、无限兴奋之情。
三、引导学生朗诵诗词,解读诗词
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尚浅,诗词的语言风格距今相差甚远,诗词的内容丰富,因此,小学生在掌握诗词时难度也比较大。对诗词的诵读是小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诗词有利于小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感受诗人创作的时心境,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诗人通过诗词所要传达的意思。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前两句写诗人因为没有进到院中观看心情有些许低落,后两句因为诗人从一枝红杏看到了春天所以心情是非常愉悦的。通过朗诵这首诗的前后语境和语意,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诗人没有到访到朋友,却依然因为春天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被“关”院中而开心。
四、开展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语文诗词教育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开展课外学习,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去认识、学习、感悟诗词遗留下来的灿烂文化,不断地丰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丰富自身的情感和经历,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主动读诗词,学诗词,爱诗词,使学生在学习欣赏诗词的过程中培养属于自己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和诗人有关的纪念馆、博物馆,感受诗人当时的生活条件和精神世界,学习诗人身上的高贵品格。如参观白居易草堂不仅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也会被白居易不畏强权、不屈权贵的正直品格所激励。
总之,语文课程是语言学习的一门学科,学习好语文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好诗词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还能够陶冶情操。诗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意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净化心灵。从小培养学生诗词教育,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曹翠娟.小学语文诗词欣赏“四部曲”[J].学周刊,2015(20):81.
[2]何余.浅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01):143.
[3]刘新颖.浅谈小学语文诗词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