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胜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但是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得以高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知识的生成,体验生活的过程,理解知识融入学习中的价值,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最大可能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实现“五个优化”,即教学情境、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优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开放的教学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创造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从中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等情况,尽量调整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开放心态,自觉参与学习,充分展示优势。通过让学生尽情地议一议、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拼一拼,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当当“小帮手”,当当“小老师”,当当“小伙伴”,从中感到学习的欢乐。比如,在学习空间选择上,找机会让学生去室外量一量操场的长短,算一算花园的面积,数一数一分钟内通过机动车辆的类型和数量。这样,课堂就变得丰富有趣,学生就变得自由宽松,教学就变得精彩纷呈。当然,开放的课堂也应有“度”的限制,以便保证教学的目标性。
二、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从静态走向动态
课堂教学不是搞形式,做样子,摆架子,一定要追求本质,从回归到原始状态出发,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务求真实,讲求实效。以往那种学生处于瞪着眼睛,看着黑板,盯着老师,听着讲授的教学形式已经过时。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做过的,记得牢。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大脑活起来,督促他们想说就说,能做就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亲自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再亲手算一算它们的面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静态的听课走向动态的操作。
三、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优势互补
课堂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链,教师就必须广开言路,自由开放,让学生自找学习伙伴,建立团队学习等,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局面,实现学习途径,内容方法的优势互补与知识的形成与构建。如何达到优势互补,成了教师设计问题的关键所在。设计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探讨有可能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最后让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优势互补,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把这些古语印证到学习上,那就告诉我们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清楚地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吸纳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划,提出测量每个圆形物体周长的办法。正因为让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探索结果,才能够使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集体中共享,并给予探究者以学习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五、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然地回归生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务求真实,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是对练习设计引起足够重视,给学生以不同寻常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练习巩固分数意义时我问:“谁能说一句带有分数的话”,有的学生说:“我们家有4口人,过生日时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我吃了一份,所以我吃了蛋糕的四分之一。”“我们班一共有5排学生,每排是全班的五分之一。”学生通过身边的信息说出了很多实际问题,而且马上用刚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乐学,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教师如果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实现“五个优化”,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那么你的教学将步入较高境界,让你充分体验到课堂教学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