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迎来新的机遇和浪潮。在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金融铺路、基建先行的“两翼”策略。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4.1%,位居全球第三位;同期对外投资规模与吸收外资基本持平,让世界惊呼中国从引资大国到投资大国的华丽转身。2015年过半,中国投资者热情有增无减。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5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这意味着中国很有可能将超额完成全年对外直接投资10%的预期增长目标。引人瞩目的高增长背后,是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层层推进和中国企业全球梦想的稳步构筑。过去数月,“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和落实,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导海外投资的方向,为中国资本大航海时代的全面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资热浪方兴未艾
过去5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复合增长率达14%,不断实现里程碑式的飞跃:2012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与吸引外资数额基本持平,标志着中国正由引资大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将对全球资本格局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2015年,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将很有可能超额完成全年10%的预定目标8。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年增速将保持10%以上;到202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预计将增长近三倍,达1.25万亿美元1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全力驶入发展快车道。
对外投资大潮涌动的背后是政府政策的全力支持。自中国政府在2000年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在简化审批、财税金融支持、公共服务支持等领域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加速,“走出去”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意义尤为凸现,政策刺激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为中国企业“出海”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开始寻求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对外投资成为企业获取生产要素、提高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的必要手段。此外,经过十几年的出海历练,许多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并购后整合、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多重利好叠加,中国企业有望迈出更为坚实而稳健的出海步伐,更活跃地出现在全球资本市场上。
中国资本航海图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成熟,海外投资版图也从早期集中于邻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逐步向跨区域发达国家拓展。今天中国投资者的足迹覆盖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既包括巴西、南非等资源型发展中国家,也包括美国、英国等成熟发达国家。特别是近年来欧债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资产价格处于低位,同时许多中国企业的投资开始向品牌、技术等高端转移,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中国投资者的海外并购新乐土。
投资的行业分布变化也同样显示着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成熟:早期的中国海外投资以获取能源、矿业等生产要素为主;而随着海外投资发展和中国企业逐渐向产业链上端移动,行业分布日趋多元化,科技、媒体、电信(TMT)和金融服务、工业品、汽车、运输、消费品、农业等行业备受中国投资者青睐。对外投资的多元化格局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主流行业的话语权,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将不断增强。
基建先行
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来,“一带一路”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具体方案正式出炉,从顶层构想步入务实合作阶段。
在《愿景与行动》指引下,“一带一路”正加快部署: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各部委相继出台配套方案和措施;国务院要求34个省市区于2015年10月前制定完成具体对接方案;
丝路基金于2015年4月宣布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这是基金成立以来的首笔投资;2015年5月,总规模预计1000亿元人民币的丝绸之路黄金基金启动,有利于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并提升中国黄金定价权。此外,中国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致力推进沿途60多个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基建、能源、文化旅游、新兴产业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成为热点。其中,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亚洲许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同时,“一带一路”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及保证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据估算,“一带一路”基建总投资金额或高达6万亿美元。重点行业分布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领域。
基础设施: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到2020十年间,亚洲基建存在83,000亿美元缺口。中国在基建领域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有望拓展到相对落后的亚洲国家;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泛东南亚铁路、中东南亚及南亚港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提速;各省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规模已达1.04万亿元人民币,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2015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速铁路、电力等基建项目和装备出海,引领新一轮对外投资热潮。
能源电力:“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面临资金技术瓶颈,合作勘探开发、能源管道及电力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陆上能源大通道建设将加速推进,电力设备出海将会加速。
文化旅游:沿线拥有近500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但交通、签证、推广、安全等因素制约旅游业发展;中国鼓励企业在沿线投资旅游和提升基础设施。国家旅游局已就未来三年制订了200多项“一带一路”重点旅游项目,未来五年将向沿线输送1.5亿人次游客,带动旅游消费超2,000亿美元。
产业合作:中国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领域(高铁、核电等)具有优势;部分邻国发展较为落后,有望承接中国制造业的转移;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在沿线国家有70多个在建经济产业合作区项目,年产值超200亿美元。
金融合作:“一带一路”将形成巨大的融资市场,融资、债券、资产管理、保险等需求庞大;中国政府近期连续出台政策,积极推进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2015年6月,中国牵头50国签订亚投行协议,丝路基金也已于2015年4月宣布第一笔投资。
金融护航
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获得配套的金融支持至关重要。一方面,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特别是基建等大规模投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融资困难、渠道单一等问题往往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瓶颈;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成熟,对金融的需求也从存贷款、结算等传统服务拓展到投行中介、风险控制、财务管理等各个领域。金融机构不但要为企业架设起通往世界的资金桥梁,也需担当起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实现高效资本运作引路护航的重任。
随着中国即将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步入黄金期,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逐步落实,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步伐加快,对融资等服务需求高的大型项目等加快出海,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以金融的国际化助力企业海外投资,离不开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的大力推进。近几个月以来,一系列鼓励金融支持“走出去”的政策相继出台并不断深化。2014年12月,国务院会议要求围绕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个核心全面部署金融护航企业“走出去”;2015年3月,银监会修订《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放宽多项并购融资贷款限制;而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也都要求金融机构在加强融资支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等领域同步跟进,为中国制造和装备行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政府间金融合作不断加深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将有利于降低东道国监管等方面的阻力,助推金融出海,更好地为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中国重视推动政府间金融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政策的制定;2016年中国将成为G20轮值主席国,有望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迅猛,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同比增长41.6%,对外投资及吸引外资的人民币结算金额则分别增长117.9%及92.4%;2014年底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及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在有效降低企业汇率风险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除了香港、澳门和台北,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已扩展到2015年7月的14家;央行在7月初放开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的限制,并正在考虑推动深港通、修改外汇管理条例等措施。未来随着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区域性经济金融合作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层层推进,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的道路将更为顺畅,更好地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架桥。
企业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和密集的政策支持正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加速海外布局。进入2015年,各大银行纷纷加快海外网点建设:例如,中国银行计划将“一带一路”沿线网点由20家左右增至36家,达到50%的覆盖率;中国建设银行在2015年上半年新开四家欧洲分行,并正在申请在智利、瑞士、马来西亚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各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金融通支持。例如,中国银行宣布未来三年力争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授信达1000亿美元,并于2015年6月首发40亿美元的离岸债券,为中国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债券发行。
尽管如此,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金融机构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同行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有时候难以为企业的全球布局提供有力的支持,甚至有可能成为制约海外投资的短板。地域分布上,中国境外投资遍布于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而中资银行金融机构目前仅覆盖53个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上,国内金融机构服务以担保等传统服务为主,为企业提供的融资力度和渠道不足,特别是难以满足大额中长期融资需求,也缺乏全面参与企业并购和资本运作的能力;此外,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有限,有可能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资信较低、融资成本高企。
面临企业“走出去”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中国金融机构需要加紧完善海外布局,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创新符合行业需求的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投行、风控和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有力推手和合作伙伴,与企业并肩成长为优秀的全球性公司。
新兴市场共生共荣
拉美和中国一样属于新兴经济体,是发展中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拉美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和投资关系。2010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此后除2012年以外,每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均超过100亿美元,并保持增长趋势。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委员会(简称“拉加经济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与拉加的经济合作进入新时代》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对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中90%都集中在能源和资源类项目。2014年,中国对拉美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并购数量增多,其中包括中国五矿集团斥资70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巴马斯铜矿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斥资26亿美元收购巴西能源秘鲁公司等大型的收购项目。
同时,中国企业也要认识到投资拉美地区面临的一些挑战。拉美地区的部分国家自然资源、基础建设等领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监管,而中国公司进入拉美市场的时间不长,对当地政策、法律及文化的不熟悉可能导致投资的损失。
中国和部分拉美地区国家通过领导人互访、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等各种形式,在政府层面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搭建了投资的桥梁。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对拉美地区投资的最大效应,中国企业应将投资从集中的能源和资源领域向制造、服务和基础建设等领域扩展。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更多考虑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增加当地员工的雇佣和培训,使得投资者和投资目的地取得双赢。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转型
在上一期安永海外投资报告中,我们曾经提出“安永海外投资增长导航”,聚焦企业海外投资在战略、融资、协作、风险、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其中,审慎制定国际化战略不仅是帮助企业迈出国门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及全球业务增长的重要基石。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尚未成熟,许多出海企业缺乏系统性战略规划,陷入“为国际化而国际化”和盲目追求“抄底”和高利润的误区,草率决策和评估不足导致大量项目出海折戟沉沙。在又一波对外投资热潮袭来之时,企业需参考前车之鉴、保持冷静;特别是当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从单纯扩展市场和获得生产要素向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品牌等延伸,投资环境更复杂,尤为需要进行更系统化和动态化的战略规划。
全球化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海外投资应服从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结合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需求而制定,以期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长远竞争力。在制定战略目标时,企业既需深刻了解行业发展、市场环境和自身在产业链的定位,从而决定全球化扩展的市场和时机;也需全面评估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和思考如何获取所需竞争力,进而规划投资的方向和方式等。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规划和执行,离不开从管理层准备到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等在内的制度建设和全面规划。这需要企业充分准备,提高自身战略规划和执行水平,必要时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将国际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充分制度化、流程化,为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奠定稳固的基石。
与许多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时日尚浅、经验不足,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实践中,最突出的挑战之一是缺少国际化战略制定和管控的机制和工具;同时,国际化视野及人才和信息的不足也导致进行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专业能力不足,信息渠道狭窄,难以有效地进行全球拓展和运营。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战略管理部门建设,同时借助熟悉海外市场的第三方机构的知识和经验,完善制度、工具、人才建设等环节,提高战略规划和执行水平。
世界正在见证席卷而来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潮。2015年,“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层层推进,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催生出以金融引路、基建先行为特征的对外合作新格局。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中国企业正加速出海布局,以更活跃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资本市场上。2015年中国将开始以净资本输出国身份面对世界,这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资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出海良机。扬帆正当时,未来尤可期。
(本文节选自安永最新报告,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