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凤娟 刘硕 张慧
在城市,差不多每个孩子人手一部手机,于是手机也跟随孩子进入了校园。操场上、楼道中经常能看到拿着手机的学生,甚至上课时,还有学生在玩游戏。“手机依赖症”已成为这个时代孩子们的通病。我们从手机管理入手,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面对沉迷于手机的学生,教师们采用了多种举措“围追堵截”,但逐渐意识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杜绝学生带手机入校又不太实际。如何让学生远离手机,至少在校园中不使用手机,这是我们面对的非常棘手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帮助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教师们把如何管理手机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事儿由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
1.在利弊分析中进行取舍
高一年级组长首先召开了座谈会,对“手机依赖症”进行分析。接下来,在各班班会上,学生围绕“手机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危机”进行自主开放的讨论。在利弊分析中,有的同学说:“老师的作业要求可以自己手抄,资料可以去图书馆查或回家查,确实没必要把手机时时带在身边”;还有同学说:“手机不离身,会使我们失去美好的学生生活,影响与新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在讨论中,大家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能让手机占据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空间,并达成了共识——在校不玩手机。
2.把手机存放在密码柜
怎样确保在校不玩手机?经过讨论协商,他们认为上课期间应该把手机存放起来,这样可以杜绝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但是把手机存放在哪儿成了一个新问题:如果存放在老师那里,有的同学觉得过于强制,如果放在教室的公用柜子里,又容易丢失。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密码柜是最佳的存放地点。密码柜是学校开展走班教学以来,为了方便学生跑班上课而为每个学生配备的。密码柜是学生的专用私人储物柜,由学生自己设置密码,非常安全。
3.提升自我约束力
为了将手机入柜的方式顺利推广到全年级,高一年级的学生代表精心制定了《高一年级密码柜使用承诺书》。“承诺书”推行的第一周,情况大为好转,但仍然有极少数学生在课上偷偷玩手机。教师们意识到学生从知道规则到遵守规则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怎样帮助他们拒绝手机的诱惑,提升自我约束能力?问题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
相互监督。在每个班设置监察组,监察组由本班同学组成,他们每天负责提醒本班同学手机入柜,记录手机没有入柜的人数,只记数字,不记名字。各组每天报手机入柜的数目,全班汇总手机入柜的情况。在这种氛围中,手机没有入柜的学生,也开始将手机存放在密码柜中。在课间、中午休息时间,校园里有学生巡视员,及时提醒玩手机的学生。
形成氛围。为了将学生自主管理手机的习惯变成一种学校文化,在新学期,当再次迎来新同学的时候,高二学生向新生传授自主管理手机的经验。他们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般地讲解他们的创举,效果比老师讲要好得多。现在,学生在校不用手机的好习惯,已经由高一扩展到整个高中,又扩展到初中。“手机存放密码柜”已经是初一年级各班班规的内容之一。
在“在校不玩手机”这一规则的建立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宪兵”“警察”的角色,而是将遇到的问题还给学生。由学生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可能比老师直接解决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问题所在,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