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香城泉都”背景下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5-11-02 02:41熊芳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题建筑设计景观

熊芳

基于“香城泉都”背景下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熊芳

研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机制和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多种多样的创新教育发展模式。 结合鄂南园林和景观建筑设计产业升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总结,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专业能力结合实践进行设计理念的梳理,提出创新型的设计模型,为鄂南景观建筑设计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结合本地现状,才能将专业教育真正融入实践,探索一种将专业教育融入实践的新途径。

景观建筑设计 实践教学 香城泉都

一、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景观建筑设计,一直以来受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及园林专业的重视。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向职业技能转型的高等院校体系的提出,为了顺应国家改革体制和人才的技能培养,现代高等教育纷纷改变了以往学科的理论完整性和严谨性,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与此同时,像湖北科技学院这类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应结合地方建设,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1.《景观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

(1)实践应用型教材的缺乏

目前高校的景观建筑设计的教材中,大多数偏重于理论教材,几乎没有实践教材,并且见到的大部分理论性教材偏重于研究性、学术性,几乎很少见到针对实践应用的专业性教材,这样就导致景观建筑课程内容多为国内外传统与古典建筑,而与现代建筑学科联系不紧密,与这个学科行业和实践脱节。

(2)课程实践项目的缺失及师生互动性不强

由于高校教师长期待在校园里,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建筑结合起来的实体项目,抑制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和做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也由此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做的设计思考和表现形式与未来设计工作斜街不上,实践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而任课教师也常常觉得课堂无话可讲,无事可做,学生的实践技法与运用也没有达到课程项目开设的目的和效果。

2.《景观建筑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变革方法

从目前地方性高等院校的就业情况和景观建筑设计的课程地位来说,景观建筑与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景观专业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因此以地方性的景观建筑设计为研究目标,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相关技能,将教学研究和实践紧密相连,既有助于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融教学于实践,提升专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景观建筑设计建模,能有效地促进我们教师和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利于教学研究和鄂南景观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应用。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主攻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革命性技术。如今,3D打印技术已快速发展并落地为一种强大的生产技术,而大多数设计工程师是在传统的减材制造教育中成长的,因此需要转换思维模式。3D打印技术能够完全释放设计师的自由度,设计产品不用再受加工制造技术的限制。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因此提出制造改变设计的理念。高校作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应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适时开展为3D打印而设计的人才培养研究,探讨3D打印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等如何开展,寻求适合市场需求的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的切入口。

(1)理论与实训项目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在综合和借鉴前人和其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本课程理论教学中,笔者仍将古典园林景观建筑造型元素及其环境景观空间组织形式等相关内容保存了下来,但与此同时,也相应的加进了一些关于建筑学学科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首先从国内外的各种建筑设计风格及其演变,总结出建筑空间的设计手法,为后面的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弱点和就业特征,重点讲解建筑空间设计与造型设计,增强了内容的实践性,全面性等。

(2)实行“专业课题制”教学,地方性院校可以将地方区域景观建筑设计融入到课堂中去,加强设计课题训练。

“专业课题制”教学形式是以实训项目为难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专业课题制”教学形式以实践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湖北科技学院属于地方性院校,故笔者在课堂实践项目训练中,结合了咸宁市地域性特点,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做了关于香城泉都的相关课题的景观建筑设计,这个课题将建筑空间设计及其环境景观设计结合了起来,这样使课堂实训项目更加贴近于“实战”,使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去,有意识的去参与相关项目设计竞赛,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项目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实践— 认识—再实 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笔者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分了几个阶段来进行完成,即:课题项目背景分析,方案草图构思分析阶段,相关课题项目专业理论分析阶段,设计方案的讨论和定稿阶段,及成果制作,汇报与总结阶段,同时在课题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严格控制学生设计的各个环节,而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理论及课题实践项目的方法,并可举一反三。 其次,在课题设计阶段,笔者采取“公司实践模拟”的教学模式,依据公司行业设计实践,

三、课堂上的课题实践项目案例分析:咸宁市文化中心设计——城市之花

我们在课题训练中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1.前期分析:

咸宁是一块古老而神圣的土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桂花加冠全国,楠竹闻名全国,享有香城,泉都的美誉。 随着经济的发展,凭借咸宁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做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成为交通枢纽。 城市需要提高城市形象,凸显城市特色,因此建设咸宁市文化中心建筑很有必要。

本次设计课题是一个包括文化馆、剧院、图书馆和文化广场在内的四大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即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文化中心,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建筑更要做文化。摆在我们面前有诸多的问题:a.对文化类建筑我们应该怎么理解;b.什么是文化,咸宁有什么样的文化;c.文化建筑在城市中应有的角色;d.文化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 最终落实到: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这个建筑。

图1

图2

2.初步构想:

方案包括广场空间和功能空间两个部分,而功能空间又划分三大部分:a.剧场;b.文化馆;c.图书馆。 三者与文化广场应该有不同程度上的联系。于是有了一个初步构想,三大功能区与文化广场设计相围合,有主有次,有比较有对比。 经过前期调研,终于在咸宁文化中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切入点:咸宁市又有香城泉都之称。香城指的是桂花,桂花四片花瓣包裹花蕾且呈现轴对称,四片花瓣对花蕾围合,和我们设计的建筑有着相似的联系。泉都指的是温泉,咸宁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在建筑周围以水环绕,寓意着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泉水环绕于整个咸宁,至此方案渐渐浮出水面。

3.方案深入:

此方案采用概念仿生建筑,在形体上采用桂花花瓣形式,像一朵花瓣坐落在基地内。使造型新颖,附有咸宁市特色文化现代建筑。我们在对文化中心选址的时候,将设计场地选定在桂花山庄和温泉山庄附近,充分体现设计意图,方案东临河道、西临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景观环境优越,基地离市中心2.5km,离市政府3.4km,交通方便,所以我们决定在此地进行模拟性文化中心设计。由于地块的限制,方案本身如果做平则广场面积不够,所以需要广场与建筑本身结合设计。于是便得门厅下沉,门厅上部适当的抬高做广场,地下有门厅凉席三大功能块,地上也有相应的出入口,便得三大功能块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都有比较合理的联系。

4.造型设计:

在形体上采用桂花花瓣形式,像一朵花瓣坐落在基地内。广场的开放与三大功能区的封闭让我们产生了用壳体包裹功能的造型想法,四个椭圆分别作为剧院、图书馆、展览馆以及入口广场。中间曲面部分作为接连四块大功能的公共空间而存在,通过在基地走位下沉沿花瓣周围一圈做水池。每个椭圆都设置喷泉,提升景观效果,在基地引入水系一方面是和温泉联系;另一方面花瓣形体不光是作为花瓣,也可以理解为一滴水滴落掉到水池的状态,所以环形水系的纯在也是必要的。 立面设计采用玻璃幕墙,通透明亮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绕形体设置一圈桂花表皮,以切合主题,玻璃幕墙内部采用黄色板材有规律错落布置,增加立面的趣味性,通过对板材的标识亦可增加文化中心的内涵和可视化。屋顶作为屋顶花园以及活动广场存在,屋顶视野开阔,周边景观也相协调,与水也柔和。 总体来说设计形式上以花瓣为主要造型规划,周围以水环绕,寓意为绽放在淦河上的城市之花。 下面是指导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如图1,图2。

在建筑内部的设计和装饰上也能够塑造、表达出当地文化特征,文化中心建筑的审美需求 ,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

四、结论

结合本院以艺术教学为重点,挖掘艺术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点,推广专业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收获创新型理念。本课题的主要推广应用价值在于在实践中探寻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进一步为其他专业和地方性学院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1]董璁.关于园林专业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8(9).

[2]【法】卡特林格鲁,姚梦吟译,艺术介入空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弗朗西斯·科埃森西奥.公共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4]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太原:陕西科技技术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课题建筑设计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建筑设计的困惑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