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团真,刘顺滨,范 凌,王巧燕,陈 钦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到2010年末,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42亿人,每年为城市经济创造10000亿至20000亿元的GDP增量,为农村增加5亿至6亿的收入[1]。提高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对把我国扩大内需政策落到实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同时农民工是城市化的必然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就业、收入、生活、权益保障和社会参与等问题都将影响到城市化的进程。
目前福建省有农民工超过500万人,其主要活跃在东南沿海城市的建筑工地、制造、运输和服务等各个领域,他们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东部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吸引力,已经成为福建省流动人口特别是外来农民工聚集的地区之一[3]。对进城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农民工生活方式[4]。
本研究以福州市的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农民工的个人情况、收入水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
本次接受调查的农民工有172位,其中男性102人、女性7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9.30%和40.70%,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从整体来看,平均年龄为31.78岁,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主要集中在21~40岁,占样本总量的60.47%。31岁以上的农民工中,男性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农民工在生育年龄之后,选择返乡照顾小孩及老人。另外,本次调查中年龄最大的为56岁,年龄最小的为17岁。由此可见,福州市的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且男性比例大于女性的特征。
调查显示,福州市农民工平均工资为2352.5元/月。如果仅从数字上看,这样收入水平不算低,但是如果综合工作时间等因素,这个收入水平还是相对较低[5]。
从表1可知,工资在2000元以下的农民工占33.1%;工资高于2000元低于3000元的农民工占50.0%;工资高于3000元的占16.9%。调查中有农民工认为,在相同岗位上,自己的收入和待遇与当地人有一定差别,说明同工不同酬的还是存在的。从长远看,这将不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对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进行约束,并且加强执法的监督[6]。
表1 被调查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此外,农民工主要依托在非农产业劳动来维持生计的状态表明,农民工的收入必然要受到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和就业单位(或雇佣者)等因素的影响[7]。不同行业因为行业性质的差异性、工种不同,它对员工的素质、技能要求也会不同[8]。调查发现(表2),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平均收入最高,为2891元/月;从事其他行业和餐饮住宿业的农民工平均收入最低,仅为1709元/月与2100元/月。
表2 从事行业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结合调查情况与文献分析,认为影响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行业、受教育程度、外出打工年限、职业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在目前单位的工作年份等。通过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多个因素分析[9],选取以下模型:
变量选取说明:被解释变量Salary,表示被调查农民工的月收入情况(元/月)。
解释变量:(1)性别sex,通过调查发现性别是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在体力方面,男性的优势比女性强。模型中设置此变量为虚拟变量[D(sex)],男性为1,女性为0。(2)年龄age,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年龄大多处于21~40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根据经验分析,处于此年龄段的农民工收入可能与年龄成正比。(3)年龄平方age2,处于25~45岁年龄的收入应该偏高,则估计整体收入水平随年龄变化,应该呈倒U型,先上升后下降,因此引入年龄平方项表示趋势变化。(4)工作年限time,指农民工外出打工年限,根据经验判断随着务工时间的增长,农民工的工作经验与掌握的技能水平不断增长,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因此将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设为变量。(5)在目前单位的工作年限wtime,根据经验分析,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对该单位的工作和环境就越熟悉,经验也相对丰富,工作效率自然会比较高,因此引入该变量。(6)职业技能掌握情况techinc,调查发现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即是否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直接影响收入高低。此变量设置为虚拟变量 [D(techinc)],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为1,没有职业资格等级证为0。(7)每天工作时间work,根据经验分析,农民工在不同行业中的工作时间也是不同的,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收入也会有所提升。(8)受教育程度edu,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农民工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而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模型中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用虚拟变量表示,基低是以“小学及以下水平”为准的,D1(edu)表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D2(edu)表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D3(edu)表示受教育程度为中专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D4(edu)表示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D5(edu)表示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水平的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利用Eviews依照模型输入数据进行OLS估计,得到:
上式为模型的最终结果,总体拟合度通过检验,各个变量均显著。由于截距项在此模型中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故此处不予讨论。
各因素分析如下:
(1)性别sex。通过模型可以看出,性别对农民工的收入有很大影响,在其他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男性每月收入比女性多688.27元,这相当于普通农民工一周的收入。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是体力劳动,并且工作时间长,在体力劳动方面,男性的优势比较大,造成收入差异。
(2)年龄age与age2。年龄的一次项系数为64.4054,二次项系数为-0.9664,与假设中收入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一致。具体来看,25岁以下的农民工由于刚刚工作不久,工作经验不足,其收入比较低;25~40岁之间的农民工,由于正处在青壮年时期,身强力壮,加上工作经验丰富,因此收入保持增长,且在大约40岁时达到收入最高值。之后,由于慢慢步入中老年阶段,劳动力逐渐变弱,收入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收入与年龄呈倒U型趋势。
(3)工作年限time。从模型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前的系数为37.6593,表示在其他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外出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平均月收入增加37.65元。
(4)在目前单位工作年限wtime。根据经验判断,在同一个单位或岗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工作经验越丰富,工作效率也越高,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在目前工作单位的工作时间每增加一年,收入增加57.23元/月[10]。
(5)职业技能掌握情况techinc。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技能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其他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的农民工要比未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的农民工月收入高404.2元。
(6)每天工作时间work。根据经验分析,农民工在不同行业中的工作时间也是不同的,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收入也会有所提升。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每天多工作1个小时,收入将增加28.48元/月。
(7)受教育程度edu。根据经验判断,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则越高,这与模型结果基本一致[11]。模型中以“小学及其以下”为基准,即D1(edu)取值为0,D1(edu)前的系数表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时会比小学及其以下的每月多挣482.88元;D2(edu)前的系数表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时会比小学及其以下的每月多挣340.73元;D3(edu)前的系数表示受教育程度为中专时会比小学及其以下的每月多挣1351.57元;D4(edu)前的系数表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时会比小学及其以下的每月少挣331.74元(存在多重共线性,出现差异);D5(edu)前的系数表示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水平时会比小学及其以下的每月多挣2235.10元。因此,受教育程度对收入整体影响程度还是很大的。
通过对福州市农民工收入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民工的收入主要受到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在目前单位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认为,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可控因素有:技能与培训情况、目前的工作年限与受教育水平[11]。因此,提高农民工收入应从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促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将低技能劳动力转变为高技能劳动力。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激励农民工本人和企业加大对农民工技能提高的培训投入。此外,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使农民工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重视自身技能的提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由于没有确立正式书面劳动协议,多数农民工只是靠亲戚、朋友介绍到用工单位,劳动收入完全依靠口头允诺,这种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造成拖欠、克扣工资、月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用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要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立法,根据当前农民工社保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相关制度的定位[12]。使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保障,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1]甄月桥 .农民工就业心理透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于丽敏,王国顺 .促进农民工消费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9(9):6-8.
[3]毛丽玉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州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9(11):21-22.
[4]于伟,秦玉友 .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9.
[5]李真 .工殇者:农民工与中国工业化—廉价劳动力资源为代价的工业化何时休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96.
[6]幸丽萍 .城乡二元结构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研究 [J].理论探讨,2010(5):193-194.
[7]戴建春 .影响农民工收入提高的客观因素探究 [J].农业科学研究,2010(1):74-78.
[8]魏下海,黄乾 .天津市农民工就业现状与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5):33-41.
[9]王飞 .建筑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昆明市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33-135.
[10]赵振华 .当前中国农民工收入分析 [J].党政干部学刊:经济与管理,2009(5):35-38.
[11]李璐伊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条件和意愿分析 [D].杭州:浙江大学,2011(3):21-32.
[12]涂建萍 .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J].时代经贸:下旬,2008(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