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微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再创造和发现的过程,而这也必须要有学习主体的真正加入才能获得实现。
初中学生进入中学时代,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语文课堂成为他们人生鲜活的舞台,这就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所在。
一、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师如果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那课堂上肯定是枯燥无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不起来,课堂更谈不上活,那么,课堂的教学目的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语文老师,就要想办法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统一的良性互动,尽量多想办法如何在保证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
1.以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其本质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因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和需要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依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本人每次上新课,就仔细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音乐和图片,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通过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教师无论在听、说、读、写的哪个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使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获得和谐发展。
2.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在过去甚至现在的很多课堂中,教师都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从学习主题的确定、学习途径的选择到学习成果的展示乃至学习评价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参考与指导甚至参与学习过程,但绝不可包办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最新的教学思想提出教师要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当前的课堂上,教师在更多的时候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或组织者的角色,而不应以一个决策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中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可以将教师形象比喻成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并不是过去的旁观者,这也就是在说教学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一个良性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最后得出相关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中,在阅读、作文以及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从而能用文字、图示、照片等展示学生成果,既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强化练习,创造学习自我空间
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讓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目的是要加强或强化学生的练习,创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自我学习空间。当然,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引导,但要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和有效性。老子说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话,意思是说道是自我而来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佐助。这种过于自我的状态是不适合教学的,但是这其中“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尊重和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对学生的一些外在干涉,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无疑也有巨大作用的。
二、加强直观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综合性极强,要求综合素质的因素也极强。但是语文要求具备综合教学素质的同时,其直观教学也必不可少。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具体地感知语文魅力,就是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
1.课前活动的准备
有经验的任课教师,通常都认真备课,胸有成竹。一是让学生课外准备资料,每节课请一位或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发言,也就是让学生演讲,将他们的收获讲给同学们听,或者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诗句进行朗诵,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习气氛;二是加强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解决疑惑,积累新知识。
2.突出重点,把握课堂节奏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只有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学生才会认真去学、用心去理解。兴趣是培养出来的,那么对于语文课的兴趣又该如何去培养呢?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名著故事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于每节课抽三至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的文学故事,偶尔找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念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自己朗诵。同时,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写一些句子来进行比较,进行适当的文字或词语句子游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这里需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突出重点营造氛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反复地推敲课堂语言的运用,尽量做到短小精炼,极富文学色彩,突出重点的同时紧扣主题,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二是把握课堂节奏,让教学达到最高效。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除要做到有效地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发言。如课堂上教师要考虑好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这样才会让课堂有理节、生动而活泼。
3.课后的探索
语文课的特点是,课前的预习需要,课中的教学必要,课后加强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后要加强:一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对于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适当做出要求,对每一节课文的预习都应涉及阅读、联想、设问、理解,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二是课外阅读与检测。关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学类型,但教师必须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领,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知识的检测,只能检测到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但也只有通过这些东西才能使语文知识不断地积累与巩固。
三、利用媒体课件,动态生成知识,突出语文教学时代感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课间动态生成知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揭示知识的形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时代感,获得预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学生的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
1.借助画面再现情境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是提供阅读与现代手段互为运用,互为共享。画面再现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图片、视频等。通过画面有助于把学生再次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材料,有助于克服学生训练中的单调枯燥与弊端。如本人在组织学生春游的时候,把春游的情境一一拍摄下来,在作文课的时候再播放视频,这样当学生再次看到春游的场景时,就唤起了他们的再造想象,一些被遺忘的情节又一一出现在他们眼前,使他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春游的过程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为他们把活动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打下了基础,对写作文的兴趣更浓。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表演作文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神态,栩栩如生地重演事情的经过,使表演者能体验到事情的详细经过和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旁观者也能看到事情详细的经过,从而使大家都能在作文中体现所见所闻所想,使文字真实、亲切感人。本人认为“角色扮演法”比较适用于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比较难以写具体,它必须结合图的内容,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才能把图画的内容及蕴含的寓意表达出来。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情看同一画面,感受都会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加上自己丰富、合理的想象,把图画的意思表现出来,使他们看了不同的表演,对图画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写作时便能把图意表达得更具体、生动,表达的寓意也就更加深刻。
3.运用语言描绘情景
语文的运用主要是语言。运用教学语言描绘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声音、词语、句子,而是仿佛看到了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本人在教一些古诗文时,就通过朗读讲明古诗文语言的具体运用,再将语言引入情境进行有效的语言渲染,把学生的思绪带进了他们的生活,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哪些是令人感动的句子。这样,学生们就会被带入他们真真正正感兴趣的语文阅读与学习的生活情境,而他们对语文的阅读和学习就不会再感到乏味无趣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策略,并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