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珀蝽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15-11-01 03:41韩佩瑾谢雨杉曹亚静崔新仪
关键词:黑褐色黄褐色背板

罗 洁,韩佩瑾,胡 奇,谢雨杉,杨 楠,曹亚静,崔新仪

(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天津300384)

斯氏珀蝽(Plautia stali Scott)属半翅目(Hemi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蝽科(Pentatomidae)[1-2].《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1册半翅目(一)和第50册半翅目(二)共对593种椿象不同龄期若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3-4],其中包括珀蝽属的1个种类.有关斯氏珀蝽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尚无报道.为此,作者在天津市采集了斯氏珀蝽的茧虫和成虫,观察并描述了斯氏珀蝽卵、各龄期茧虫、成虫的形态特征,以及雌雄性生殖器的解剖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2009年9月份至2012年9月份,在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农学院西校区采集斯氏珀蝽成虫和若虫,置于养虫笼(30 cm×30 cm×50 cm)内饲养.每年于 6—8月份期间饲养1个世代,共重复饲养3 a.室内饲养条件:7月份平均室度26~28℃,相对湿度70%~80%;8月份平均室温30~32℃,相对湿度75%~85%.自然通风及电风扇辅助通风,每1~2 d更换1次食物.在室内饲养的同时进行室内和室外成虫、若虫、卵的采集及标本的保存(检查标本18头,10♀♀,8♂♂).

2 结果与分析

2.1 斯氏珀蝽卵的形态及孵化历期

斯氏珀蝽卵长 0.80~0.90 mm,宽 0.65~0.80 mm,假卵盖周围的精孔突[5]为29~34个,可区分于常见的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的卵,破卵器形态与茶翅蝽等蝽科种类相似,其形态特征如图1所示.卵壳表面遍生黄褐色小突起物,如图1a所示.

图1 斯氏珀蝽的形态特征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Plautia stali Scott

每卵块包含卵21~28粒,卵粒排列而成的卵块边缘不甚整齐.在8月份室内培养下,卵孵化历期为5~6 d.初产卵乳白色,1~2 d后颜色渐渐变暗呈污白色,3 d后可隐约见到红色的眼点,4 d后眼点和虫体部分轮廓隐现,5 d或孵化前1 d时红色眼点明显,褐色体躯轮廓隐见.

2.2 斯氏珀蝽若虫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若虫共5龄,各龄若虫标本由室内饲养或田间采集获得.

1 龄:触角各节长度比例为 1∶2∶2∶4,喙各节比例为1∶1∶1∶1.长 1.1~1.2mm,宽 0.8~0.9mm.体卵圆形光亮.头、触角、胸及胸足褐色,腹部淡黄绿色,腹节背中部具黑褐色横带状斑.胸部背板无刻点,如图1 b和1c所示.

2 龄:触角各节长度比例为 2∶3∶3∶6,喙各节比例为1∶2∶2∶2.长 2.0~2.5 mm,宽 1.1~1.3 mm.体光亮.头、胸黑褐色,头顶前端过渡为黄褐色.触角Ⅰ、Ⅱ、Ⅲ节黄褐、Ⅳ节褐色.胸部各节侧缘具黄白色透明斑,斑外侧缘黑褐,呈微小锯齿状突起.腹部黄绿色,背中部具3个大型横带状斑块,各节侧缘具褐色斑.头部及前胸背板着生密而明显的刻点,如图1d、1e和1f所示.

3 龄:触角各节长度比例为 1∶4∶4∶4,喙各节比例为1∶2∶2∶2.长 3.0~3.5 mm,宽 1.8~2.0 mm.体光亮.头、胸部黑褐色,头顶中叶前端和两侧叶黄褐或黄绿色.触角Ⅰ、Ⅱ、Ⅲ节黄褐,Ⅳ节黑褐.前中胸侧缘具黄褐或黄绿色斑,外侧边缘微锯齿状.前、中胸背板中部各具3个黄褐色斑,如图1 g所示.中后胸背板两侧微隆起,为翅芽发生处.腹部较高隆,淡黄绿或黄褐色.背中部具3个大型黑色横带状斑块,该区域内着生明显的刻点.各腹节两侧缘具斑,斑的边缘黑褐色.

4 龄:触角各节长度比例为 1∶2∶2∶2,喙各节比例为2∶4∶3∶3.长 6.0~7.0 mm,宽 3.0~4.0 mm.头顶中叶基半黑褐色区域的中央具一黄褐色较光亮纵斑,刻点稀疏,斑边缘具明显壳点.触角黄褐,第Ⅲ节端半和Ⅳ节褐色.前、中胸背板中部各具3个黄褐色斑.中胸翅芽黑褐色,其基方具一黄褐色小斑,如图1h所示.腹部颜色和斑纹与3龄相同.

5 龄:触角各节长度比例为 1∶2∶2∶2,喙各节比例为2∶4∶3∶3.长 9.0~10.0 mm,宽 7.0~8.0 mm.头顶中叶基半的黑褐色区域被中央1条淡黄褐色纵带纹分隔成左、右2条黑纵带纹.头侧叶(颜色同3、4龄)淡黄褐或淡黄绿色.前胸背板3个斑块黄褐色(同4龄),后侧角各具一淡黄褐斑.中胸小盾片具3个斑,中斑纵贯小盾片基方至端部或亚端部.前、后翅芽后缘褐色,前翅芽从基部伸出2条黑褐色纵带纹,向端部渐窄细终止于翅芽中部,如图1 i所示.腹部颜色和斑纹同3龄.

1~5 龄若虫历期分别为 1.5~2 d、2~3 d、4 d、7~10 d、13~14 d.初孵化若虫当天群集在卵壳上方静息数小时,遇惊动时移动片刻,在荆条花序上取食.孵化当天饥饿时间过长的若虫进入2龄和3龄阶段死亡率极高.2龄若虫开始分散取食,3龄若虫行动活泼、好动,4龄和5龄若虫在寄主植物上的活动性小于3龄若虫,多静栖于叶片或停留于花序上取食.室内饲养若虫体色有时呈黄褐色,与田间个体的绿色不同,可能与食物的新鲜程度有关.

2.3 斯氏珀蝽成虫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雄性成虫体长为8.0~11.0 mm,前胸背板宽为5.8~6.8 mm.雌性成虫体长为9.5~12.5 mm,前胸背板宽为6.0~7.0 mm.虫体绿色光亮,如图1j所示.前胸背板前侧缘具黑褐色细纹,与中胸小盾片、前翅革质区和头顶一样具有与体同色的刻点.前翅内革片紫褐色,有些个体内革片带淡黄绿色.胸足绿色,胫节端部带黄褐色,跗节黄褐色.腹部腹板绿色,各节后侧角具边缘清晰的小黑斑.触角Ⅰ、Ⅱ节绿色,Ⅲ、Ⅳ、Ⅴ节端部黑褐或褐色.成虫两性外生殖器官的形态如图1 k和图1 l所示.外生殖器特征参见文献[6-7].

成虫初羽化体色浅淡,2~3h后变为绿色.观察发现秋季出现的黄褐体色的末龄若虫羽化为成虫时,体色仍为正常成虫的绿体色.室内饲养的雌成虫一生至少交尾2次,产卵前期7~10 d,可产卵块2个,寿命20~30 d,雄虫交尾后2~3 d死亡.成虫对普通灯光略有趋光性.

2.4 斯氏珀蝽在天津的生活史概况

斯氏珀蝽在天津每年可完成2代.室外采集与观察发现,当年第1代的4龄、5龄若虫在6月及7月上旬均可在野生寄主植物上发现.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可见当年羽化的第1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室内成虫交尾产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当年第2代的1~5龄若虫的主要生长时期.少数生长发育迟慢个体的4龄、5龄若虫至9月中、下旬,甚至10月中旬仍活动于向阳温暖、尚有鲜活花朵和花蕾的寄主植物(如碱蓬的花序)上,10月中下旬采集的5龄若虫在室内经过2~3 d的饲养即羽化为成虫.推测斯氏珀蝽以成虫越冬.

[1]郑乐怡,归鸿.昆虫分类(上)[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萧采瑜.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第一册(半翅目异翅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章士美.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一册半翅目(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章士美.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五十册半翅目(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任树芝.中国半翅目昆虫卵图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刘强,郑乐怡.珀蝽属中国种类记述[J].昆虫分类学报,1994,16(4):235-248.

[7]刘强,郑乐怡.珀蝽属中国新记录种—小珀蝽记述[J].昆虫分类学报,1995,17(3):1-232.

猜你喜欢
黑褐色黄褐色背板
乐凯太阳能电池背板:强劲支持光伏产业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长颈鹿
瑟瑟的梦
珍奇的贝壳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中西结合
光伏含氟背板隐忧
风中的舞姿
播放器背板注塑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