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人
聂 茜
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教师
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著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在她的文字中,人与自然以及其他生命平等地排列在一起,她从自己的点滴生活中写活了阿勒泰,并把这一意象推向了外面的世界,一个全新的阿勒泰被一个单纯女子用慧眼发现了。
《夏天是人的房子,冬天是熊的房子》选自散文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记录了牧民们随季节变化在牧场间迁移的生活片段。那朴实的生活气息,那浓厚的生命意趣,让我们仿佛沉浸在单纯美好的童话世界里,一点一点地静下来,去感受抛开物欲利益之外,身边切实的小欢乐、小幸福。
在吾塞,一场又一场漫长的下午时光,我们在森林之巅的小木屋中喝茶。雪白的羊油舀进滚烫的黑茶,坚硬的干面包被用力掰碎,泡进茶水,泡软了之后,锡勺伸进碗里慢慢舀啊舀啊,一口口吃掉。那么安静。风经过森林,像巨灵经过森林。木屋门外,森林在视平线下方,天空占据了世界的三分之二,它的蓝色光滑而坚硬。这时斯马胡力说:这个房子么,夏天是人的;冬天,是熊的。
6月我们来到这里,驼队穿过森林,一直向上,向上,缓慢沉重地走着无穷无尽的“之”字,终于来到最高的高处。夏天开始了!北上转场之路的最后一站到了!我下马徒步走完最后一段路,眩晕地来到山顶,看到去年的木头房子寂静地等在山顶尽头。夏天开始了。
斯马胡力把被大雪压塌的屋顶修好,换掉压断的柱子,我们七手八脚打扫地面,支起火炉,在地上铺开花毡,墙上挂好绣着金线银线的黑色盐袋、茶叶袋。卡西去山下遥远的沼泽里打来清水,引燃炉火。夏天开始了。
夏天里,大棕熊又在哪里呢?哪怕站在最高的山顶四面眺望,也看不到它们的踪影。卡西带我去向森林,她指着山峰阴面的岩石缝隙说:那里,就是熊的房子!我爬上去看,侧着身子凑向缝隙里的暗处,里面有巨大的哑默。大棕熊不在那里了,它童年生活的依稀微光还在那里。
我们生活在夏天里,大棕熊生活在冬天里。永远不能在森林中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后来时间到了,我们离开了吾塞,这时,遥远地方的一棵落叶松下,大棕熊突然感觉到了冬天。它爬上最高的山,目送我们的驼队蜿蜒南去。冬天开始了!
是啊,斯马胡力,我们的木头房子夏天是给人住的,冬天是给熊住的。我们用一整个夏天来温暖木屋。然后全都留给你,大棕熊,我们铺了厚厚松针和干苔藓的床给你,整整齐齐的门框给你,结实的、开满白色花朵的屋顶给你,你在寒冷的日子里吃得饱饱的,循着去年的记忆找到这里,绕着房子走一圈,找到门。你拱开门进去,多么安逸的角落啊,你倒头就睡。雪越下越大,永远也不会有一行脚印通向你的睡眠。雪越下越大,我们的木屋都被埋没了!你像睡在深深的海底……大棕熊,你的皮毛多么温暖啊,你的身子深处一定烫烫的,北风呜呜地吹,你像是深深地钉在冬天里的一枚钉子。你在自己的睡梦中,大大地睁着美丽的眼睛。
夏天是人的房子,冬天是熊的房子。两场故事明明是分头进行的,生活里却处处都是你的气息。大棕熊,我们睡着的时候,你也在身旁温暖地卧着;我们走在路上,你和我们不时地擦肩而过;我们跪在沼泽边,俯身凑上脸庞喝水时,看到了你的倒影。大棕熊,在吾塞的群山之间,你在哪个角落里静静地穿行呢?浑身挂满花瓣,湿漉漉的脚掌留下一串转瞬即逝的湿脚印。大棕熊,我想把我的红色外套挂在森林中,让它去等待你的经过,让它最终和你相遇。第二年我去寻找我的红外套,在迷路的时候才看到它。那时它仍高高地、宁静地挂在那里……大棕熊,我快要流下泪来!我想把我的红外套挂在森林里,想和你站在一起久久抬头望着它。大棕熊再见!在阿尔泰茫茫群山中,围绕着我们的木头房子,让我们就这样一年一年,平安地,幸福地,生活下去吧!
【阅读思考】
“小木屋”“大棕熊”意味着什么?你怎样理解“我们生活在夏天里,大棕熊生活在冬天里。永远不能在森林中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这两句话?
【天目外国语学校学生小组讨论】
汪银亚
“小木屋”和“大棕熊”意味着疲倦劳累后休憩的归宿,身边的亲人、友人给予的温暖和默默的陪伴,如同悲伤寒冷中的一点烛光,温暖心房,给人以活下去的乐观与豁达。
夏天来了,冬天走了,正如“我们”和大棕熊,你走我来。大棕熊在冬眠,“我们”在转场,彼此牵挂却无法相遇。“我们生活在夏天里,大棕熊生活在冬天里。永远不能在森林中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这两句话正体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寂寞和纠结。
唐梅菡
“小木屋”和“大棕熊”,是我们已经逝去但无法忘怀的童年。“小木屋”像一方净土,我们渴望远离尘世但又无法逃离或者不舍抛弃一些东西,“小木屋”可以给我们心灵的慰藉。“大棕熊”则是可望不可即的梦,它从不曾离开,但却无法真正地抓在手里,所以“我们生活在夏天里,大棕熊生活在冬天里。永远不能在森林中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
王 玲
大棕熊与“我们”,一个在冬天,一个在夏天,总也无法相遇,这象征着自然纯真与现实欲望的矛盾。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的最终选择,我觉得作者内心也是矛盾、徘徊的。
章艺敏
“小木屋”和“大棕熊”是作者内心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憧憬。“我们生活在夏天里,大棕熊生活在冬天里。永远不能在森林中走着走着,就迎面遇到”则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人们对利益的狂热追逐破坏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作者在呼吁人们善待自然、善待动物。
荐读人说
李娟笔下的自然景观丰富奇妙、酣畅淋漓,牧民平静、自足地生活,人与自然生息与共。除了自然的魅惑、悠游的人性,李娟提供给我们的,还有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事实,那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如同人与人简洁、朴素、温暖的关系一样,哈萨克牧民们与自然、生灵建立的情感联系同样是质朴天然而又绵长深情的。
“小木屋”总是“寂静地等在山顶尽头”,它意味着简单的生活,周而复始,无法改变,就像牧民们四季转场。而这同一个木头房子,夏天是人的,冬天是熊的,这该是怎样醇厚的情谊!“大棕熊”象征着纯真与美好,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温暖情谊和亲密联系。它与“我们”,一个在冬天,一个在夏天, “我”在夏天里急切地寻找“大棕熊”,只找到“它童年生活的依稀微光”。冬眠的大棕熊“像是深深地钉在冬天里的一枚钉子”,这何尝不是现实扎在我们心头的一枚“钉子”?我们和作者一样,努力寻找,却“永远”不能“迎面遇到”……那件“仍高高地、宁静地挂在那里”的红外套,如同我们心灵深处的梦与期待,“在迷路的时候才看到它”。
作者的喜悦与忧伤在文字之下深深浅浅地流露,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基本感受到了这一点。但对于文本的过度解读却让我有些担忧,只要自然景物出现,很多同学就会加上类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善待自然、善待动物”之类的话。其实,解读文本,并不是一定要解读出所谓“高大上”的主旨,关键还在“懂情”,尊重文本本身,客观真实地反映文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