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甘沙:机器要与人形成“共情”响应

2015-10-31 09:46曹素妨
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传媒共情机器人

本刊记者|曹素妨

吴甘沙:机器要与人形成“共情”响应

本刊记者|曹素妨

吴甘沙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首席工程师

《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如何赋予其情感?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以及怎样的逻辑?

吴甘沙:我们首先试图解决机器人的情商问题,即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并且形成“共情”的响应。但“共情”不意味着机器人具有情感,自生智慧、复杂情感、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这些是人脑这种复杂生物机器的独特能力,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窥探这一境界。

《中国传媒科技》:机器人不仅可以进行新闻追踪,而且可以做到新闻发现甚至“预测”,这将改写新闻史。那么挖掘新闻价值的模型建构您认为涉及哪些专业、技术或学科?

吴甘沙: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析、基于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分析等。分析类型涉及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处方性分析。

《中国传媒科技》:如果让您简单定位未来十年内机器学习在传媒领域的作用、位置或可能扮演的角色、可能带来的变化,您会怎么描述?

吴甘沙:对海量内容的深度、关联度挖掘,对社交媒体和新媒体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内容的自动生成。

《中国传媒科技》:如何理性的判断人工智能对传媒的影响?

吴甘沙:能够取代普通记者,无法取代顶尖记者;可以成为顶尖记者的高参。

《中国传媒科技》:您曾说,“想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入高校教育,让学生也站到科技的前沿。”对此,您有何设想?传媒教育也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不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课程,您认为传媒教育如何与技术以及艺术实现结合?

吴甘沙:需要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侧重两个方面:传媒专业学生对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数据科学对传媒领域的深入探索。

《中国传媒科技》:清华大学的彭兰教授提到,未来汽车会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一个全新入口,我们了解到您对物联网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也颇有研究,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

吴甘沙:未来汽车是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毫无疑问它是任何信息技术和媒体的重要人口。

《中国传媒科技》:除了汽车,您还带领团队对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医疗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人工智能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有何畅想?私人医生会不会成为可能?

吴甘沙: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比如分析最新论文和前沿进展,辅助诊断,轻问诊,心理病患者面对虚拟医生会更加放松和开放等等。我们看到深度学习已经从实现人的基本认知进入到专业人士的知识领域,可以预见在5年之内人工智能可以具有私人初级护理能力。

猜你喜欢
中国传媒共情机器人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英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中国传媒多元化经营的启示
绿色传播:中国传媒新生态中的媒介责任
2016年我国传媒产业规模增长19.1%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