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贞
古巴是一个拉丁美洲的小国家,但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都市居民吃的蔬菜、餐桌上的米饭,75%来自方圆十公里内的农地。当前,有机农业在全世界蔚为风潮,而古巴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气候变迁日益严重、石油等资源紧缺的今天,古巴用多样化的耕作方式,为全世界提供另类的粮食新解。
经济制裁,古巴意外走出农业新路
古巴农业现在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在古巴,要买农药化肥只能在黑市买,而且还很难找!”不过,古巴引以为傲的生态农业,其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展开。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在1993年以前,他们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一样奉行“绿色革命”,以大量的农药化肥换取产量,“绿色革命”技术在使农业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经济和生态成本较高。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古巴对外贸易往来大幅减少,再加上美国对古巴展开新一轮经济制裁,禁止石油、各种物资外运,等同宣告了古巴机械化农业的死刑。之后古巴的块茎类作物产量下滑了96%、水稻产量重挫六成,古巴的工业化农业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危机,古巴政府不得不思索另一条路,开始了工业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
1993年,古巴开始“复古”农业,学习不用农药化肥、大型农机,以传统牛只、人力耕作,农园除了种菜,还畜养各式各样的牲畜,自家门口就是堆肥场。在1993年前,古巴使用牛犁的农民大概只有七八十个,现在几乎每个村落都有牛。牛除了是重要耕作伙伴,粪便还是田里最佳的肥料来源,自然界中各种昆虫则是农民的好帮手。
古巴政府确立“生态农业”政策后,各个大学开始进行天敌防治研究,还协助农民田间交流,分享保种、抓害虫心得。经过一连串农业改革,目前古巴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六成以上。
古巴的农业政策并不强调“有机认证”,昂贵的有机认证食物,通常会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国内则以“生态农业”为标准,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干净健康的食物。
古巴的生态农业也不等于零化肥,有些农民认为适当的化肥可能有助于生产,但由于政府限制化肥农药买卖,农民只能在黑市交易,只是有些连黑市都买不到。
75%都市人自给自足
除了生态农业,来到古巴,你可能还会看到高级的华楼大厦前,种着一排排蔬菜、玉米、花卉,每块土地至少种了20个种类的蔬菜。在其他国家,这可能是个别都市人的休闲娱乐,但在古巴却是随处可见的景象。
古巴政府将都市周围五公里定为城市农业区,十公里定为郊区农业区,全面禁止农药化肥,都市居民可以到这里买菜,若有兴趣也可在自家门口种菜,食物里程很短。有些农民甚至会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自制储水系统,实现自给自足的循环型农业。来到古巴的人都会就被古巴人感染,感觉一定要好好利用住宅附近每一块土地种菜。
这种精细且多样化的种植,让古巴就算面临剧烈的气候变迁,作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保有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这些都市的零碎土地,也成为许多妇女的经济来源,他们种植花卉到市场换取现金。让人奇怪的是,很多花园旁种着一株株玉米,古巴人解释说,这是因为用玉米把害虫喂饱,它们就不会来吃其他作物了。
古巴生态农业同样面临挑战
古巴的农业面临着人力短缺的问题。古巴国土约有十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都是可耕地,实际种植面积约有500万公顷,不过农业从业人口却只有9%。
特别的是,在古巴从事农业的收入,比公务员还要高出2-3倍,即使收入高,仍然无法吸引年轻人种田,这主要是因为种田实在太辛苦。古巴人才济济,拉丁美洲有10%的科学家来自古巴,许多年轻人就算从农业相关科系毕业,也可能选择其他职业。
此外,古巴农民得向政府缴农作物,换取票券,才能买到剪刀、雨鞋等,就连种子都得向特定机关购买;古巴国营土地比例虽然降低到20%,但政府仍坚信大型合作社共产制度,个体户农民得不到任何资源,只能依靠团体协助,大大垫高从农门槛。
虽然古巴的生态农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作为全球唯一一个经历能源危机且成功转换农业政策的国家,古巴的生态农业的确值得借鉴。
古巴在经历了危机初期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之后,在化肥、农药、能源等使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农产品的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特别是根茎类农产品和新鲜蔬菜的产量已经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到20世纪末,古巴农业成功地实现了由工业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变。可以预期,古巴农业未来将沿着可持续农业的方向继续前进。
古巴的实践为可持续农业模式提供了许多新思想,这种新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目标是环境友好、经济可行和社会公平。这种适应当地条件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逐渐引入,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使农业产量获得了适度但稳定的增长。
古巴依靠自力更生、小农场和可持续农业技术,成功地克服了粮食危机,证明了生态农业等形态的可持续农业确实能够养活一个国家,从而也为工业化农业与替代农业之间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