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明:甘当农技“120”

2015-10-30 08:28陈宇昕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基腐病菜农农技

陈宇昕

陈再明退休前是湖北省荆门市农业局副局长,10年前退休后,他长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研究新品种,推广科学种植,先后在荆门市20多个乡镇开展技术讲座40余次,技术指导农作物面积10多万亩,辐射农户1000余户,帮助农民增收超过千万元,被当地农民誉为“农技120”。

陈再明生在农家,长在农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在农业战线,一生围着“农”字转,对农村、农业、农民怀有特殊的感情。2003年他从市农业局退休时,恰逢乡镇农技站转轨变型,农技员各自办起了农资店,农民寻求技术支持不再像以前那么方便,于是萌生了支农的想法,为农民朋友传授技术、排忧解难。为了方便村民们联系,陈再明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咨询。村民们称赞他的电话是“支农热线”,是“农业科技120”。

荆门是农业大市,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仅城郊蔬菜面积就发展到十多万亩,但菜农们普遍反映种的蔬菜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好品种。不少农户在传统种植与种菜之间徘徊,城区居民的蔬菜供应由此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再明从2003年起开始搞种菜实验,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就每年自费从全国各地购进几十个蔬菜品种,进行试种,并跟踪了十个大棚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试种的品种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挂果率高、口感好的蔬菜品种,大大减少了销售的时间和成本,深受菜农们欢迎。

有了优良品种,还需让菜农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2005年4月,正当黄瓜上市时,团林铺镇几十个大棚却突然停止了结瓜。菜农们不知所措,望着大棚一筹莫展。得知消息,陈再明赶紧到村里向几个种菜大户了解情况,又到大棚里实地查看,很快找到了不结瓜的原因:一是没有发挥子蔓结瓜的优势,二是对霜霉病控制不力,致使过早下架。他指导农户根据不同品种保留子蔓数,并选定几种药交替使用。半月后,黄瓜重新结瓜,一直到六月底,每亩多产5000多斤,菜农们增加了几十万元的收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单位组织老干部去参观并到苏杭考察,老伴自作主张给陈再明报了名,他只好放下手头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去了上海,这也是他退休后参加的唯一一次外出活动。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双河村村民朱太阳的电话,说他家16亩秧苗还没存活好就开始下座、死秧。电话里他一直哭,又说不清楚秧苗病情。陈再明焦急万分,当晚就坐上了返回汉口的火车,第二天中午到荆门后,没顾上吃饭就往村里赶,到了田里拔秧查看,发现秧苗根系发黑,水面气泡不断。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秧根发黑只是表象,原因是前茬的秸秆腐烂,产生硫化氢中毒,只有活泥增氧,才能保苗返青,他当场给村民朱太阳做了活泥示范。由于处置及时,五天后16亩秧苗就恢复了正常。

开展农技指导,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有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最让陈再明难忘的,是一次诊治水稻基腐病。

那是2009年4月中旬,他随市直科技兴农咨询组到东宝区兴庙村讲农技课。村民们告诉他,这几年水稻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总是在抽穗的时候烂根死秧,找人看也看不出毛病,用了很多药都不见效。连续四、五年减产,减产率达45%;就是收回来的那一点稻谷也全是霉黑的,吃又吃不了,卖又卖不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血汗钱打水漂。陈再明知道遇到了难题,看到村民们求助的目光,良心和责任促使他下决心攻克难关,根治水稻怪病。他将村民艾学新家的8亩稻田作为定点防治田,进行跟踪调查,划定了十个监测点,对稻秧定点、定蔸、定时的观察、记录。经过观察和病变样品检测,确诊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为了买到根治水稻基腐病的药,陈再明走遍了武汉市50多家农药店,选购了几种药,施药后他定期下田观测,详细记录水稻发病的生育时段、发病时叶鞘、叶片、茎秆的病变过程和不同时期不同药剂处理的效果。现场观测是个苦活,特别是7月份,气温高,蹲在田里如进蒸笼,上面太阳烤,下面水汽蒸,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眼花了,揉一揉;腰酸了,捶一捶;蚊虫咬了,擦一擦。中午饿了,就在田头吃自带的干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月的不懈努力,他最终摸清了水稻在分蘖、拔节、抽穗这三个生育时段的发病规律和有效的防治药剂,攻克了水稻基腐病这个令谷农谈腐色变的难题。当年艾学新家的水稻总产量就从上年的6000斤增加到11300斤,接近翻番,亩产总产双超历史。他逢人就说:“这得亏了老陈。”

第二年,陈再明在村干部的支持下发动全村群防群治,分别在水稻三个发病期前现场召开群众大会,当天统一施药。这一年,全村参防的524亩稻田共增产稻谷12万多斤。第三年,为了彻底根除基腐病,他改用土壤杀菌消毒的方法,将三次用药改为只在抽穗期预防一次,户均节省开支1310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腐病解决了,地里的收成好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有几个大户一年就还清了几年的债,还盖起了新房。

除了兴庙村,另外5个乡镇也发现并报告了水稻基腐病。在当地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陈再明一边防治一边现场培训了十多个技术员,组成了一个农技小分队,形成防治网,互通信息,有效防控住了7000多亩稻田,每年为稻农挽回稻谷损失200多万斤。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效防治水稻基腐病,陈再明将三年的研究成果写成技术性文章,发表在《湖北植保》期刊上,受到专家好评和农民的广泛欢迎。

2012年,陈再明深入“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参与进行连片2000亩水稻高产示范,当年亩产达到了超过800公斤的生产目标,其中两个品种亩产达到了900公斤。同时,他还对高端大棚蔬菜、大棚瓜果进行技术指导,宣讲生产绿色、环保、安全农产品的管理理念和配套的技术路线,为打造“中国农谷”品牌作出了努力。

退休10年来,陈再明做到了随时接受咨询,尤其是每年4月份春夏之交季节,气候变化无常,粮农、菜农、果农对各种苗木的不适症与病症分辨不清,急于咨询,每天电话不断。因为咨询电话太多,有的人还要排队,甚至等到深夜才通上电话。不管什么时候来电话,他都不厌其烦地接听,答疑解惑。他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先后处理了一百多次较大的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没有出现一次差错,为农民解决了一些难题,做到了排忧不失望,解难不失误,成了他们信得过的朋友。

支农中陈再明领悟到,他奉献给农民的,与其说是技术,还不如说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一个农业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就是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用毕生的心血帮助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这也是他的梦想!

猜你喜欢
基腐病菜农农技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