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沐
【摘要】近年来,国内播音主持行业发展趋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广电媒体的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受众分众化更为明显。本文系统介绍了现阶段国内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 播音主持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6-02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和从业者为主要目标。近年来,国内播音主持行业发展趋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广电媒体的受众群体数量不断扩大,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广电媒体的受众群体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受众群体对于广电媒体的信息需求类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态势。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变化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来说,进一步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现阶段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发展现状
1.理论教学内容所占比例较高。根据部分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理论教学所占的比例普遍较高,大体比例约占课程总时长的60%-70%。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则包括新闻学、传播学等理论基础课程,新闻采访、编辑、广电原理、媒体管理等实务类课程。
2.课程内容设置基本涵盖了广电媒体总体业务流程。从现阶段国内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来看,教学内容普遍较为丰富,基本上可以涵盖广电媒体的全部业务流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播音主持专业虽然发展起步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却相对较快,课程体系及学科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也为国内广电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全面。
3.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较强。20世纪90年代末期,播音主持专业一度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相对较好。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都从事了与广电媒体相关的工作,担任主持人、记者、编辑等等。虽然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的热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其带有极强的专业性,除了在广电行业就业以外,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较为困难。
二、现阶段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不足
1.不同类型课程教学时间总体分布不科学。众所周知,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为了培养合格的广电工作者,高校不仅要加强理论基础教学工作,更要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成果与实际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过高,实践教学时间被严重压缩,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
2.实践教学有效性不足。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教学都集中在校内进行,部分有条件的高校投资建设了仿真的演播室,并购置了一些相关设施设备供学生实际操作。
3.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没有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准确分析和评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效果,也就无法及时有效地完善课程体系。
三、对于新形势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
1.合理分配专业课程教学时长。高校对不同类型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教学时长进行合理分配,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长的设置应当更加科学,逐步提高实践教学所占比重,适应新形势下广电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除了合理分配专业课程教学时长以外,还应当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理论教学部分增加一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广播电视技术、广电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广电新技术应用、新设施设备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达到优化播音主持专业总体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
2.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高校应当以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为重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设施,更加贴近广电媒体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则要建立校企联合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广电媒体从事相关实践工作,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播音主持课程评价体系,准确评估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睿.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河南大学.2011(5)
[2]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社会科学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