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进《影像中国》书评

2015-10-30 21:27赵一荻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张英跨国跨文化

赵一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10-02

前些日子张英进教授来到我们学院讲座,听了他对贾樟柯《海上传奇》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之后就读了他写的《影像中国》,张英进率先捕捉住这样的形象,而且他从中国现代入手,又在跨国化的视野中来审视这样的“影像”,这就显示出张英进建构的“影像中国”的独特性。

《影像中国》主要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言——世纪末审视中国、第二章是中国电影与跨国文化政治——电影节、电影生产及电影研究、第三章是中国电影研究在西方的发展——问题与方法、第四章是跨文化研究与欧洲中心主义——质询西方批评话语的权威、权力、以及差异、第五章是从“少数民族电影”到“少数话语”——协商国家、民族与历史、第六章是身体的诱惑——塑造当代中国的民俗电影、第七章——跨国想象中的全球(本土城市)——在中国城市电影中构画消失与重写、第八章是结语——跨入新的千年。

首先,张英进的研究方法是以知识考古方法。他在美国读硕士、博士期间,福柯的影响甚隆。在他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就可以看出福柯的影响。而在《影像中国》这本书中,张英进把影像中国和福柯的考古文学结合在一起,要强调的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家电影语境中,电影文化为现代中国的知识考古学提供了一个肌理丰富而有趣的场域。”张英进在书中分析了《神女》、《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等等,他勾画出三十年代的上海城市生活的一幅意味复杂的图景。如: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男权的秩序危机与重建、女性的卑微与绝望、色情的禁忌与欲望的想象、道德的尴尬与身体的现代建构等,在社会表象与内里的复杂关系之间,他都试图在两方面解读:一方面读解中国现代社会自我建构的精神图谱;另一方面梳理中国现代电影的艺术特性,看它在传统与西方的影响下所做的尝试。

其次,《影像中国》中,能够相当清晰准确地勾勒出这些电影批评的理论来源,可以看出他对中西方政治文化的认同。正如之前的目录所说,张英进归纳的六个论域,就可以看到当代西方及中国的电影前卫批评所涉及的论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论题,确实是从理论到电影文本的阐释方法,某种意义上,是从理论视野去解读当代中国电影。《影像中国》在美国完成,里面必然有许多西方的想法,但是他通过“认同”,把中西文化结合,形成跨文化的解读。

另外,《影像中国》对于中国来说,其实还面临着一重矛盾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和超现代在中国及海外中国人聚居区广大而又分散的地理空间中的共存,见证了不断进展的影像中国工程在全球化时代的复杂和矛盾(第406页)。”当今的中国电影尤其是“国产大片”的制作、发行、欣赏、批评,已经在多重意义上有了跨文化、跨地域的特征,不但内地、香港、台湾的三地合作更加频繁,加上海外华人社群,从而形成了所谓“华语电影”,它表明“中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政治的存在所具有的更大的包容面和内涵。另外,自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作为起始的“国产大片”,无论是制作还是发行、放映层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跨国”“国际”特点。正如《影像中国》中所指出的,中国近年来的大片策略其实也是在探求一种行之有效的与全球文化资本进行对话与协商的模式,当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文化类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一新的对话与协商模式在多大程度上重新设置了“影像中国”,以及表达了谁的中国声音和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张英进关于电影的研究还十分注重空间问题,在这方面,他的一些探讨十分有特点。固然,电影本质上是空间的艺术,在摄像机的镜头里,重建了一个空间世界,电影的时间虚拟化了,时间消蚀在空间里。只有非常敏感的空间意识,才可能会有不同凡响的电影意识。作电影研究也当如是。当然,这与张英进个人的经验相关,他身处跨文化的多重空间里,或者说是一种重叠的空间,他能敏锐觉察此在与他处的隐秘关联,不同文化之间的错位与交叉。球化空间的杂多性,并非只是在跨文化的理论视域中,在张英进审视中,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文化本身就具有杂多性,时间被折叠为空间的杂多重合。在千禧年写下的《影像中国》的结尾处,张英进写道:“在我们步入新的千禧之时,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具有‘混杂性和复写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和超现代在中国及海外中国人聚居区广大而又分散的地理空间中的共存,见证了不断进展的影像中国工程在全球化时代的复杂和矛盾。”

确实,张英进的《影像中国》研究,开启的就是一个杂多、复杂的空间景观,这里面涉猎的欧美及中国当代电影研究的资料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把它看成是一个多声部的话语空间。“影像中国”就是一种多形话语建构的不规则的空间场域,在跨国文化传播的时代,《影像中国》也不再能本质化,不再能还原一个边界固定的中国形象,它只是中国形象的投影,只是世界的电影理论批评建构的“中国影像”。

猜你喜欢
张英跨国跨文化
残菊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艺术百家 张英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