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友协与援外医疗
——对话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沈昕

2015-10-30 05:38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援外国际交流医疗队

◆本刊记者 许方霄

组织援外医疗队是政府行为,似乎与民间团体之间没有交集,但在多次援外活动中,我们都会看到“非政府”组织的身影。为什么它们会参与其中?它们的参与又给中国和亚非等地区的民众带来了什么?对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全国友协)下设的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简称基金会)秘书长沈昕代表此次寻找“最美援外医生”活动的主办方接受了本刊专访。

援外医疗可以使中国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记者:沈秘书长,您好!开展本次寻找“最美援外医生”活动之前,全国友协和基金会也有过很多次援外医疗合作。您认为促成合作的基础和原因是什么?

沈昕:我觉得援外活动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弘扬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前社会需要大力弘扬,同时也是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舞台上所需要展现和鼓励的一种精神。就以全国友协和基金会曾经合作组织的其中一个援外医疗工作——“光明行”为例。我们组织同仁医院的大夫在亚非10个国家开展“光明行”活动,为那些国家的当地人免费做白内障手术。从这个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医疗队给受援国病人带去的健康和快乐,感受到他们对医疗的渴望和巨大的需求,同时也体会到患者从心底里对中国医疗队的无限尊敬和信任。这些医务工作者在当地的生活、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却毫无怨言,真的是为医疗事业做无私奉献。援外医疗对建立、深化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沈昕

其实在中国人心中印象最深的外国医生——白求恩就是一个援外医生。当年中国处于积贫积弱的时候,其他国家派援外医疗队来到中国,救助了大量病人。其实除了白求恩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医生,比如一个叫科蒂瓦的印度医生,他最后也是死在了中国。这些援外医生对受援国人民带去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多的是给这个国家、人民留下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几代都不磨灭。所以,中国以后要在国际上有更好的形象、更大的影响力,除了物质帮助外,还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以及贯穿在这些行动里的崇高精神,这是支撑中国形象的重要因素。

国际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公益

记者:与全国友协相较,基金会的工作有什么不同之处?

沈昕:基金会是由全国友协于1996年创办的,虽然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全国友协是一个从事民间外交事业的友好团体,而基金会的主要着眼点则是公益活动,资助国内各类社会公益项目,开展国际民间友好交流活动。

其实,除了援外医疗之外,基金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公益项目,最大的一块是教育,我们已经资助了全国各地五六千名贫困的大学生,还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智障儿童的公益项目。此外,还有文化教育项目,我们每年都会和一个省合作,春节在台湾举行一个海峡两岸的春节民俗交流庙会,由各个省组派代表团,包括小吃、演出、民间手工艺展示、图片展等。我觉得公益项目就要着眼于基层,着眼于民间,尽可能地让普通的民众有参与感,要让普通的民众成为受益的群体,这样才能体现出公益活动的公益性来。所以,这次寻找“最美援外医生”我们有一个标准,就是候选人要严格地限制在处级领导以下,即使是地方推选上来的人也不能是处级以上的领导,我们有意把领导排除在外,重点还是放在基层的医务人员上。

我总结基金会有三大支柱,也就是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募资。基金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所有资金都来自于民间,包括国内和国外。第二是管理。一个基金会要想不断地提高声誉,在日常的管理方面要遵循的规章制度是非常多的。自“郭美美事件”后,民政部对基金会的管理有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制度,而且要求基金会本身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要有必要的信息披露。第三是项目。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项目才能带进更多的资金,让人了解基金会相信基金会。

记者:说到“公益”很多人会联想到扶危济困,但是您刚才提到的一些公益活动中似乎交流的意义更大。您怎么看待交流,或者具体说,国际交流与公益的关系?

沈昕:狭义地理解,公益就是扶危济困,但是我始终认为公益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因为如果只是扶危济困的话,公益扶持的对象只能是穷人和弱势群体,那对很多组织形成的局限性太大。我认为,只要对社会和人类发展有利的,非营利的事情都可以称为公益。

说实话,基金会最早在定义为公益时也有很多人质疑:“国际交流能称为公益吗?”其实,国际交流是可以成为公益的,它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好处,而且不牟利,为什么不行?正如基金会组织最发达的美国,它有很多基金会就是从事国际交流,只研究国际问题,搞国际研究。因此,对公益的概念必须要放大。

奖励背后的奖励

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也了解到,“最美援外医生”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沈昕:对!除了奖杯奖状外,我们会为当选的个人颁发5万元的奖金。不多,但是比之前的评奖已经很好了,之前的所有评选都是一分钱没有的。

记者:这是一种激励?

沈昕:不。其实我们是有一个想法。很多援外医生对他们工作过的地方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有些援外医生甚至是去了一次之后,自愿地要求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他真的是热爱那个地方,尽管那个地方在外人眼里非常地苦,但他真的是热爱那个地方。所以我们给这笔钱的想法是:给他一笔钱,也许这样,他就可以带上他的家人,回到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就像重回故土一样。

猜你喜欢
援外国际交流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