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 梁冬
做医院的医院
●吴伯凡 梁冬
美国卡地纳健康公司,原来的业务是做产品批发,把医疗器械运到医院门口,他们的工作就算完成。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因为上游是制药厂和医疗器械厂,它们很懂行,而你不太懂,它们可以用很高的价格卖给你。医院是下游,也很懂行。所以,公司只能做搬运工。
后来,公司换了一个CEO,他想,医院有很多管理问题,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比如,医生开处方的时候,不太愿意让别的医生看见,因为他有自己的治疗方法。这个时候,他的字就写得非常潦草,护士按处方拿药经常拿错。据说,美国的医疗事故有40%是因为拿错药造成的。而且医院分工特别细,部门隔阂也比较深。从清洁工到护士,一直到主治医师,门类非常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医院表面上是在给别人治病,可是在管理上却像是一个病人,卡地纳公司就把自己的使命定义为做医院的医院。
他们设计了一套系统——医生开完处方以后,用卡在电脑上一划,护士就拿着卡,在取药的地方划卡取药,不可能出错,就算出了错也很好查。
有些药在快卖完的时候再去订,就迟了。所以,每次取药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每种药设定一个红色警戒线,低于警戒线的时候,系统就自动把信息发到卡地纳公司,公司在你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货送过来了。
后来,卡地纳公司做得更细。比如,外科医生做手术的时候,都要用手套。每一个买家进手套的数量、频率、型号、品牌都有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后,他们发现做骨科手术的医生喜欢用哪一种手套,做脑外科的喜欢用哪一种手套,做心脏手术的喜欢用哪一种手套。公司根据这个数据,研发了一个超国家标准的手术手套产品标准,他们又去收购了一家专门生产手术手套的公司,这样,能针对不同的医院、针对不同的手术类型提供不同的手套,手套的厚薄程度、韧性都不一样。
药不稀缺,而处方是稀缺的。就这样,卡地纳健康公司成了医院的医院。
(初五摘自《冬吴相对论》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