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门时代广场(汇悦城)的设计到对商业建筑的思考

2015-10-29 07:20陈小玲
建材与装饰 2015年9期
关键词:动线裙房中庭

陈小玲

(广东省)

由江门时代广场(汇悦城)的设计到对商业建筑的思考

陈小玲

(广东省)

随着中国建设的不断壮大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商业综合体,有惨淡经营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除了商业策划,同时离不开建筑师在设计时对各方面的苦心经营,从外观形象、外部交通流线组织再对空间的营造和内部功能、各人流线的规划等无不影响着整个商业体的成败。本文结合作者近年参与设计并成功运营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处商业建筑谈谈体会。

综合商业体建筑;商业空间营造;交通组织;商业动线

江门时代广场(汇悦城)是近年的主要设计作品之一,项目位于江门市新城区60m宽的白石大道的北侧,东侧为中天城市广场的商业用地,再往东就是60m宽的院士路;西侧为骏景湾豪庭住宅小区,北侧为中天城市广场住宅小区,再向东北是五邑华侨广场。地处于江门市CBD的核心区域——北新区,毗邻五邑华侨广场、会展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少年馆等城市公共设施,周边聚集骏景湾、中天国际等多个高端住宅小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江门未来发展的核心区。汇悦城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汇悦城沿街效果图

1 项目概况

项目是集购物中心、酒店式公寓、甲级写字楼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建筑,包括四层商业群房和两栋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1.3万m2,其中裙房连同地下空间的商业面积约9.4万m2,办公塔楼面积约2.1万m2,公寓式写字楼面积约2.76万m2。根据基地情况,按建筑物规划要求退缩,四层商业裙房设于地块的中央,21层办公楼设于地块西南侧,26层公寓式写字楼设于地块东北侧。四层商业群房主要功能为商店、餐饮、娱乐;三层地下空间,内设停车库、超市和设备用房。两栋塔楼总高均为99.8m,一栋为办公楼,共21层,标准层层高4.0m;另一栋为公寓式写字楼,共26层,标准层层高3.2m。裙楼部分首层层高6.3m,以上部分层高为5.7m。地下部分,负一层为6m,负二和负三层层高为3.8m,负一设一3.6m高的夹层,作为机动车停车。

2011年我们开始切入方案设计,2012年3月正式出施工图,2014年8月开业,从设计到开业历时四年,算是进度比较紧凑的一个工程。开业后在江门产生轰动效应,成为当地市民喜爱的购物、娱乐休闲场所。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

2 交通流线设计

工程用地位于交通设计——项目地块南临江门新城区中心东西向主干道——白石大道,东西两侧则紧邻其它项目用地,单边临路,对本项目场地交通组织非常不利,后经过业主和东面用地的甲方协商以及规划局的批准,在用地的东北角开一条路通向环形院士路,为本用地增加了一个出入口。同时,本项目由于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地下停车位多达1420个,加上商业、写字楼、公寓及后勤等人车流线多等问题,因此,协调好场地内各交通流线在本案中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物的东侧、南侧为黄金商业地带,毫无疑问要留给商业人流;建筑的北侧较隐蔽,因此卸货区、后勤入口等安排于此,公寓入口设在东北角,紧挨着商场东北入口,属旺中带静之处;建筑的西侧相对开阔且便于对外交流,则设为写字楼入口,该侧也是面向白石大道唯一车流能进入场地的口子,后勤车辆、地下机动车都必须通过该处进入,交通压力非常大,为设计难点。针对该难点,方案阶段该处单独建模、对空间进行研究分析,结合专业部门科学详细的交研报告,最终决定利用场地高差在场地西侧设置机动车夹层,通过立体交通部分解决场地交通压力。办公、场地、地库等车流均从用地西侧的上斜坡到达首层标高,机动车夹层和白石大道标高基本齐平,无需坡道可直接进入,该夹层设坡道直通负二层停车库。设计最后达到满足机动车停车数量要求,也能有效地分散西侧场地的交通压力。经过设计梳理,建筑内的车流、货流、各种人流等清晰、明确,互不交叉,为整个商业体将来良好的运营及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外观形象设计

外观设计也非常重要,汇悦城如今属于新城区内人们一处重要的休闲、娱乐及购物消费之地,它的崛起同时成为该区的亮点和商业标志。

商业建筑需要一个动感十足兼具时尚的外衣,设计采用近年流行的曲线元素,创造上下整体的流线建筑形体,且个性十足。裙房错动、流畅的曲线交织在一起,谱写着妙不可言的音乐篇章。高贵的“香槟金”铝材、冷峻的“Low-E”玻璃幕墙构成不同材质的“飘带”,交错着不同光影,现代的材料赋予其时尚、华贵的外表。两栋塔楼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办公塔楼方正规则,显得安静沉稳,公寓式酒店塔楼不规则的曲线平面设计加上层间飘线,如同舞者身上舞动的飘带,轻盈飘逸,动感十足。广告、LED屏是现代商业体必备的元素,怎样把它们有机地生长在建筑体上是建筑师必须充分考虑,该项目在裙房顶部采用“卷轴”的设计理念,将LED屏自然地结合在裙房商业立面之中,形成有机的整体。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汇悦城”柔和的建筑曲线美如同微风轻拂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在悠扬的曲调中开启“汇悦城”带给这个城市崭新、愉悦、休闲的生活卷轴。外观实景如图2~3所示。

4 外部空间设计

外部空间是内部商业空间的延续,怎样把外部人流自然地引入内部空间是商业旺场的关键。由于基地主面向的主干道白石大道从东至西存在1.7%左右的缓坡,建筑物前有长达200m的广场,广场与首层标高都是水平面,因此广场和主干道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从0.6~4m的高差,其中场地的西南侧高差最大,若不加以处理,和白石大道之间会形成“高高在上”的挡土墙,对路面产生压迫感,阻断了建筑首层入口广场和外部人流的互动性。在广场的空间设计上,本案着重处理广场和主干道人行道之间的关系,高差不大之处,用跌级花池、喷泉等丰富的园林设计元素缓和广场的高度,其间穿插步级,不知不觉间干道和广场融为一体,并且收获层次丰富的广场效果。在场地高差最大的西南侧则巧妙地挖出一处下沉广场,下沉广场和市政人行道相互融合,商场的首层广场向后退缩,减少“挡土墙”的压迫感,下沉广场与负一夹层相通,自然引入地下商业空间的人流,提升负一层的商业价值,同时下沉广场设置步级和自动手扶梯,将上下广场的行人充分流动起来。整体来看,空间上的互动,带活了整个建筑的入口广场空间,极大地聚拢了商业人气。

5 商业内部空间及动线设计

该工程的底商总面积为8.85万m2(包括1.4万m2负一层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1/3有多,并且这部分商业面积业主只租不售,因此底商的能否汇聚人气,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圈对业主影响重大。从这方面来说,设计师除了做好消防设计,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做好商业内部空间和流线的设计。

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进深并不是很大,约90m,横向面长达200m),设计“汇悦城”的商场内部空间的主动线有点类似步行街,由建筑东南角横穿建筑内部至西南角,动线清晰明了,动线上适当距离布置大小不一的中庭,制造商业空间的兴奋点,有效的串联起各品牌商铺和百货主力店。设计上我们中庭沿街采用曲线而不是传统的直线,一方面增加商铺的临街面,另一方面能增强商场的动感。除去商场东南角的入口中庭,主动线上共有4个中庭,中庭设置联系上下层的手扶梯。其中动线两端为主中庭,分别作为吸引人流的主要公共空间,中间两个收窄为次,约为12m宽,整体动线平面看起来像一个哑铃。中间12m宽的走道空间,未来可以作为顾客的休息区域或者商家搞活动的一个临时展区,是一个多功能的可变化使用的空间。

西侧主中庭通过不同层间水滴形态的挖空空间相互错动,逐层扩大,空间灵动丰富,代表“阴”;东侧主中庭比较工整,三层平面设计有一个表演、展示平台,围绕它,四层可以近尺度欣赏,能通过天面层设计的大型采光玻璃直接采光,代表“阳”。一阴一阳,相互平衡,对立统一,如图4~7所示。

图4 

图5 

图6 

图7 

在扶梯的组织上,视线范围可见的手扶电梯分布在场内各处,顾客在行进时自然看到前方的商铺,于是有效地鼓励人流通向商场内各个角落。同时商场内设置从一层直通三层的“通天式”手扶电梯,这种“喷洒式”的交通线,把目标人群快捷地引导到三层,提升三层及以上商铺的商业价值,如图5所示。

简洁明了的动线串起四个中庭,形成灵活变化、意趣盎然的商业空间,带给顾客美好的消费购物体验。开业后,人流如鲫,空间尺度非常舒适。汇悦城裙房商业内部空间、动线的设计得到业主和策划机构高度认可,自始至终没有做大的改动。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如图6所示。

6 结束语

商业建筑的魅力在于娱乐性,选择性,空间舒适。结合本案,对类似综合商业建筑设计进行以下归纳总结:

(1)首先要因地制宜规划好场地内各种交通、流线,避免流线交叉。场地外的公共交通对场地的影响,商业体内部的车流、公寓式酒店塔楼人流、办公塔楼人流、底层商业人流、货物流线等方方面面,以及建筑空间内外交错流线的组织都需要顾及考虑。汇悦城的裙房商业内部还专门设有一条货物和后勤通道,以便和商业人群相隔开。

(2)商业建筑的形象非常重要,它向人们传达自己的存在,起到招揽客人入内的内在作用。立面设计上充分体现建筑功能载有的意义,需要与时俱进,突出个性和新意,展现建筑艺术的魅力。

(3)商业裙房业态需要尽早介入设计,不断沟通升华。商业主动线流线不宜太曲折复杂,尽量简洁,所有商店沿“一线”内街通道布置,不做“二环”商业通道。平面商业通道的设计注意结合“水流”原理,不要形成水流到达不了的死角。

(4)如今人们的消费行为已不再停留在单一的购物消费层面,文化、娱乐、交往等这一精神消费早已融入其中。空间的设计上更讲求方便性、标志性、安全性、舒适性、归属性等。空间宜“动”不宜“静”。由于面对的商业人群主要是以体验式消费为主,丰富的内部空间,错动的中庭带给人群探索欲望,空间体验会带给人们逛街的乐趣。结合商业裙房建筑顶部采用玻璃光蓬采光。阳光从天空直接洒进室内一层,可以消除室内外的隔绝感,使人感觉空间开朗,阳光的愉悦,更将中庭空间的体验推到最高潮。

[1]理查·萨克森.戴复东,吴庐生,译.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曾坚,陈岚,陈志宏,编著.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利剑,周海涛,张健,编著.商业空间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TU247.2

A

1673-0038(2015)09-0039-03

2015-2-10

陈小玲(1977-),女,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动线裙房中庭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风环境视野下杭州基座与毗邻式裙房布局分析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长春市高层办公建筑裙房周边风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
回廊式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方法研究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
主楼与裙房如何降低沉降差的基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