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伟
(重庆市工程设计院 重庆市 江北区 400023)
浅析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
李三伟
(重庆市工程设计院重庆市江北区400023)
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而以人为本建筑设计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且关注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创造让人们身心都感到舒适的环境。本文重点就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建筑设计;以人为本
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的建筑设计概述建筑设计师是建筑行业的执行者,其思想理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格调、品味及质量。以人为本建筑设计已成为建筑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生活整体质量的提升。就目前我国的以人为本建筑设计来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实践应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进一步推进生态建筑完善。在设计应用中要不断引进创新理念,加大科研力度,旨在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推进我国生态建筑更好发展。
社会人性化发展给建筑设计带来创新思想,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要凸出生态化特色,实现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在实现建筑设计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人为本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应用过程中的舒适程度。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人们对建筑居住的舒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健康、舒适的基本特征。同时要保证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惯,即保证建筑具有创新性,同时保证建筑具有适用性。生态建筑,要突出其生态性、无污染,促进居住人群更加健康。设计过程中也要实现“再利用”功能。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迅猛,使能源应用越来越紧张。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建筑设计,要与创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实现节能减排。
建筑设计需要解决如何尽可能地使用更少的资源、材料、劳动力、时间来完成一座既美观又合格的建筑物这一问题,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低碳节能理念,在兼顾舒适度及百姓要求的基础上,围绕着“人”来展开发展的,以人为本就是核心,充分考虑建筑的低碳节能问题。以人为本建筑设计中有着具体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要求一:实现节能减排将太阳能装置进行创新改造,提高装置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a.根据太阳轨迹实现线性追踪,使太阳光追踪定位更加准确,增强太阳光的接受率。b.实行主动追踪,主要依靠时钟机械式方式,促进太阳能装置运行效果的提升,同时实现使用寿命的延长。c.扩展太阳能光板面积,既能够降低太阳直射地面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太阳能接受效率,实现太阳能装置与太阳运用轨迹相吻合。②要求二:垂束导光装置。该技术装置的应用是采集光源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采光器、追光器以及反射管等装置。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清洁功能。通过延长光线,提升光强度,增强阴暗区域亮度,减少该区域的光电需求,促进费用节约。③要求三:光气源热泵。在冬季实行制热,有效的将室外光能与空气进行组合,实现热源应用,促进循环系统的设计引用。该建筑设计要求能够促进水的加热速度加快,提高加热效率。同时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热水循环供应。
2.1建筑设计做到因地制宜
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低碳节能理念,因地制宜是关键。低碳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的运用,不可追求或限定某种单一的技术形式,而是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文化及经济水平,以提高建筑设计产品在实际运行中的效益。例如在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中,建筑设计师可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低碳节能理念,尽可能地选择新的生物工程、能源、材料等新技术,选用高技术的设计手法,以大幅度降低发达大城市的碳排放,节约能源。但由于建筑设计模式需要较高的投资,因此许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并不适用于该模式,而应因地制宜,结合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运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性传统技术,以节约建筑成本。例如西藏地区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且拥有极为充沛的太阳能,建筑设计师应充分结合西藏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及人文条件,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且低碳节能的建筑产品,可以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建筑体系的错落凹凸,以降低建筑物体型系数,从而降低传热耗能量,还可通过加大建筑外墙的厚度,实现外墙的保温节能、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保温技术、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等,实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效果。
2.2合理选用低碳节能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势必带来建筑材料及各项能源的巨大消耗,而建筑材料在消耗的过程中势必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建筑材料是否低碳、节能、环保,决定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决定了建设的产品是否低碳、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选用无污染、无放射且能循环利用的低碳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推行并发展低耗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合理利用资源,高度注重环境保护,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设计时,可选用透光率好、保温隔热性能好且具有环保功能的优质玻璃材料、有机玻璃等,或是质量较轻、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设计墙面隔断时,可选用隔热性能较好、保温效果佳的建筑材料,以此较好地控制室内的热量防止热量在室内大量消散,选用无污染的环保节能型墙面材料作为办公室、仓库等区域的墙面隔断,科学处理隔断,严格控制热量的传导范围,提高其保温性能;室内的装饰材料选用零甲醛生态板材、环保防水涂料、竹炭墙漆、环保水性木器、装饰产品节能灯等。在建筑设计中合理选用低碳节能型建筑材料,不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节约资源,修复保护环境,还能避免建筑垃圾对人体造成伤害,实现建筑、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
2.3借助先进的技术辅助低碳节能建筑设计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建筑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设计的低碳节能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其相关软件,对建筑部分或是其整体的碳排放展开科学的分析、预测、监控、反馈和控制,进行与之相关的模拟与计算,精准调控设计中的物理参数,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计算出建筑将来的碳排放指标及低碳效应,构建建筑节能技术的体系。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采集建筑物的前端数据并加以监控管理,构建智能型的信息集成系统平台,监测建筑环境,监控建筑设备的运行,构建建筑节能管理系统,以改进建筑耗能系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某一敬老院总体规划打破了以往村镇老年建筑功能单一的建筑群体组合,将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设计(见图1),形成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养老建筑组群。这种组合形式在村镇养老建筑中,迎合了农村老年人更喜欢热闹和串门的心理特点,无形中消除了由于“空巢”而产生的失落感。建筑组群整体流线规划便捷流畅,基本实现人车分流。考虑到敬老院老人们的休闲活动场地及人流的疏散,在敬老院主体建筑外设置了大面积的休闲广场。两个出入口处的景观轴线———喷泉和设有水景的绿化景观带将偌大的广场分散开来,限定出不同大小的景观游园。两个小游园不仅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提供了游憩娱乐的场所,还成为由外而内到达敬老院的一个过渡空间,引人入胜。大面积的游园和景观绿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净化空气阻止污染源的侵入,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铸造起天然的保护屏障。
在入口那股醒目的景观喷泉的引导下,人们的视线自然而然的聚焦在敬老院的单体建筑上。建筑入口采用底层架,入口空间简洁、大气。圆弧形的玻璃幕墙轻盈透亮,和乳白色构架虚实对比,给人强烈的建筑标识感,而柔和的曲线则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前来居住的老人们。建筑单体的主体色彩明快,局部则采用沉稳的褐色的墙砖,使得整个建筑风格统一具有质感。单体建筑的内部则采用院落式布局,为建筑内部营造景观空间、让老年人无论在单体建筑的哪个角落都能快捷的接触到室外的景观空间,颐养身心。离敬老院不远的便是居家型的老年公寓。充足的日照建筑,大面积的绿化景观、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以及周到的无障碍设施,无不体现了设计对老年人的关怀。
图1 敬老院鸟瞰图
作为农村机构养老建筑设计的一种尝试,磁县敬老院以其宏大的规模、多样的功能、设备的完善多方面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居住场所,更为缺乏关爱的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体现了人性化建筑设计理念。
[1]牛更芝,张三军.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J].山西建筑,2006(7):48~50.
[2]苗在香.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160~163.
[3]唐琼,黄晓群.浅谈医院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北京朝阳医院设计[J].建筑学报,2004(1):75~78.
TU201.5
A
1673-0038(2015)02-0013-02
2014-12-25
李三伟(1977-),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