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英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终于做出决定,把博纳影业从纳斯达克退市,进军A股市场。
退市中概股又添新兵——美国时间6月12日早间,开市前两小时,博纳影业董事长兼CEO于冬决定,把博纳影业从纳斯达克退市。
博纳近年投拍了《智取威虎山》、《窃听风云》系列、《一代宗师》、《澳门风云》等大片,15年来累计收获近100亿人民币票房,仅去年12部影片就有26亿票房;而同为民营影视龙头的华谊兄弟去年上映电影共10部,票房约11亿,光线传媒去年发行12部电影,总票房约31亿——博纳规模已属内地第一。
但在美国上市5年,博纳估值长期较低,市值约8.16亿美元,不到50亿元人民币,而华谊兄弟为790亿元,光线传媒为730亿元。
这让于冬难以接受。
在外界看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博纳刚刚宣布新片计划,将与好莱坞studio8以及索尼电影公司,共同参与制作李安导演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敲开好莱坞大门。
不要命的推销员
民营电影公司之中,华谊兄弟与博纳影业是先行者。华谊兄弟从广告公司起家,于冬则靠发行电影白手起家,在影视圈里摸爬滚打17年,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博纳影业。
44岁的于冬有一张招牌圆脸,常带笑,看上去颇有亲和力。见到熟悉的人,或者认识的记者,隔着大老远,他都会热情地跟你挥手打招呼。冯小刚形容他:“外表忠厚,内心不安。”
于冬是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爹妈都是工人,没什么更复杂的社会关系”。1993年,23岁的于冬从电影学院毕业。当时正好遇到中国电影改革,电影厂要打破原来的统购包销的方式,搞自主发行。于冬班上的17个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各大电影厂。北京人于冬被分配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厂。
也是在那一年,后来的中影集团掌门人韩三平,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调到北影厂做副厂长。
于冬最初是北影厂一个普通的发行员,主要工作是到全国的各条院线、主要影院发行北影厂的电影。和现在的影院和发行有比较固定的分账模式不同,当时就是靠发行员卖拷贝,谈票房分成。“过去是要靠定拷贝卖钱,基本上每去一个地方就是喝酒,一杯酒就定一个拷贝,就是1万块钱。你多定我几个拷贝,我就多喝几杯酒”,于冬回忆说。
于冬当发行员卖的第一部电影,是徐克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主演李连杰。后来,陈凯歌曾经跟着于冬发行《和你在一起》,和于冬跑了几天,陈凯歌就感慨:“于冬挺有意思的,每天背着个拷贝哪儿都跑,哪儿都一顿大酒,从早到晚,三顿酒,谁受得了?这叫推销员之死。”
曾经在上海影城工作的陈庆奕记得,当年还是发行员的于冬很有亲和力。“其实那时候片源少,遇到好的片子大家都抢。于冬给人感觉很好,为人处世很周到。”
1996年,26岁的于冬提了干,成了北影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科长,仕途一片大好,但他总是隐隐地有些担忧。
不忿带来第一桶金
真正让于冬做出辞职下海的决定,是在1999年。当年,北影厂和中影合并,于冬进了中影集团,但副科长头衔被免。看着比自己低两三届的师弟成了副科长,29岁的他觉得“挺失落”,干脆辞职,和几个伙伴创立了博纳文化公司,主营电影发行。当时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其中27万都是借的,只有3万块是于冬多年的积蓄。
那个时候,很少有民营公司做发行,每年拍的一大堆国产影片,绝大多数都躺在片库里。于冬瞄上的第一部电影是黄建新执导、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说出你的秘密》,当时已拍完3年。
于冬找到黄建新,“我很想发行这个电影,但是没有多少钱,反正先给你30万作为定金,做不成做得成,你就相信我一次。”全部身家都交出去后,他还需要钱洗拷贝、发行,只得硬着头皮找人借。
最终,靠着多年做发行在各地积累的人脉关系,《说出你的秘密》收获1000万元票房,于冬赚到了50万元的第一桶金。
2001年,他运作了一部200万元成本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获得2000万元票房,这打响了于冬在香港的知名度,此后,《天脉传奇》、《无间道Ⅲ》、《头文字D》等卖座片均由博纳发行。其中,为了防止盗版冲击,2002年的8月1日零点,《天脉传奇》在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同步上映,是第一个全国零点行动。
然而,看到发行能赚钱,光线、华谊等影视公司都纷纷抢占发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06年,博纳在好几轮协商中,失掉了徐克新片《七剑》的发行权。这对于冬刺激不小。“做发行是空中楼阁,没有片子就没有版权,没有戏院就没有商店、没有货柜。”为了控制片源,于冬决定调整战略,开始向电影的制作层面渗透,并尝试签约黄奕、袁泉等艺人。
这期间,博纳也开始从于冬做老板、哥哥管财务、老婆管后勤这种典型的家族企业转型,并获得红杉资本投资。
“最穷CEO”
于冬曾自嘲,自己是中国最穷的CEO。“我基本没拿过年薪,也没有工资。办公司这么多年,拿到的工资就是车马费,用来应付出门交通。”他甚至一度抵押过自己的房产。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于冬当时正在准备启动陈可辛的《十月围城》、尔冬升的《窃听风云》,好几拨基金经理都发来邮件:“对不起,我们基金不允许再投资了……”
导演尔冬升问:“怎么办?我现在想用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三个明星,如果你觉得贵,我就减少一个。”于冬想了想说:“不,三个都要。”尔冬升说:“那我减一半的片酬。”“算了,我全部投!马上开机,不要等。”
2009年元旦,博纳启动《十月围城》,同时开始第二轮融资。《窃听风云》在2009年暑期档拿到1亿票房,《十月围城》在2009年贺岁档拿下近3亿票房。
2010年12月,于冬40岁生日之前,博纳影业在美国上市,成为在美上市的中国影视第一股。然而,上市当日股价就跌破发行价,于冬取消了庆功宴,苦思之后才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继续埋头苦干。
14日,博纳举行15周年纪念晚宴,宣布成为集电影制片发行、影院投资、院线管理、演艺经纪、广告营销为一体的中国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影视制作发行公司,在内地有25家电影院,武汉有一家;共出品发行了270多部影视作品,票房总和超过100亿人民币,2014年共发行电影12部,年营收2.54亿美元,净利润1690万美元。
如果说,于冬在2003年就赶上了内地和香港合拍片的潮流,他现在看好的则是下一个潮流:内地和好莱坞的合拍片。“当年,我背着一个包,一个个敲开香港公司的大门;现在也一样,我背着一个包,继续去一个个敲开好莱坞的大门。”在博纳刚刚公布的2015-2016新片计划中,26部电影将冲击100亿的票房,排在首位的便是李安的《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是于冬进军好莱坞的开始。(编辑/张本科)
于冬:《智取威虎山》让我决心回归A股
14日,于冬在谈到公司启动退市时说,“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要回A股上市的是《智取威虎山》,博纳取得了那么好的票房成绩,受到了国内市场的一致好评,还引领了开创红色经典的话题。但同一时期博纳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却一直在跌,这让我非常难过。”“我也会问王长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中军(华谊兄弟董事长),我的公司真比你们差十几倍吗?”
“(12日)在开市前两个小时,我突然做了一个决定,所有的伙伴、投资的股东,包括复星、红杉,都非常的紧张,说哥们儿你想好了吗,为什么现在才通知。”“我说就这样了,今天晚上做吧。”
按照于冬的计划,博纳将在私有化退市、解除VIE架构后登陆A股。“美国退市有比较复杂的程序,我不能说最快什么时间做完,但最悲观的想,博纳肯定不会像分众传媒那么复杂,江南春弄了3年都回来了,我肯定不会超过3年。”于冬说。
于冬谈BAT:我已从最初的恐慌中清醒过来
在BAT深度介入各家影视公司的当下,于冬坦言,自己已经从最初互联网进入电影产生的恐慌中清醒过来,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了充分的认识。本次上影节上,他表示,“从众筹融资开始,到粉丝经济的流量导入,到在线销售,互联网公司已经完成了完整的闭环。但这个闭环当中的内容创作,互联网做不了,这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
“在BAT三家,博纳影业还没有选择站队,自身做好了,以后放到BAT的任何一环都是可以的,不过选择成为哪家的一环,我还没有想好。没有站队的好处就是版权价格上升之后,谁给我价高,我卖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