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尚友
从“全国百家红色景区”关向应纪念馆到拥有“金州八景——鹞岭翻身”的小黑山,再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全国最大蝴蝶兰基地”菊兰园,以及“大连首家田园休闲文化主题餐厅”归田居……大连市金普新区向应街道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向应模式”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眼下,向应人正以喜获“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和“国家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让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从十年前的贫困落后乡镇到2014年的财政收入155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内资到位4亿元;外资到位6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接待游客数量达到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几年来,向应街道居民收入增加数十倍。
“如此巨大的变化,凭借的就是我们所打造设计的 ‘红+绿发展模式。”向应街道党工委书记苗立锋揭晓了答案。
“红”是向应人的灵魂
红,即红色旅游。关向应纪念馆、关向应故居,是中宣部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大连唯一的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是向应街道历史文化基因的灵魂,也是向应街道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苗立锋介绍说。
早在2001年,这里就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纳入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0年,关向应纪念馆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连地区等级最高的红色景区。纪念馆现占地6万平方米,除新馆和关向应故居外,还新增设了延安窑洞、红三军指挥所、满族风情四合院等附属展馆。
“关向应同志是向应人的骄傲,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苗立锋说。
多年来,由于地处国家级水源涵养区,向应街道的经济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收入偏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
街道领导班子发扬“向应精神”,勤恳为民,致力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向应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首先,这里是大连城市中心和次中心城市带上的交汇结点和连接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其次,这里生态环境良好,不仅有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第三,向应街道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关向应纪念馆,直接提高了向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过审时度势,街道领导班子开始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惠民兴街”的新路。
“绿” 是向应人的根基
“红”,对向应街道来说是历史赋予的旅游资源,具有无可复制性。而“绿”,则体现了向应街道,如何从一个全区最穷街道,穷则思变、无中生有的思维路径。
走进向应,街道上旅游指示牌格外醒目,不会让你多走冤枉路。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来自本地的,有的来自五湖四海。
街道一位负责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每天来的客人都很多,大家都是为的来看看最美村镇。除了4A级景区关向应纪念馆外,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也在我们这里,而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融合,提升附加值,带给我们的是现代农业的标杆与典范。此外,我们这里的小黑山森林公园、范家大院、全国最大的蝴蝶兰基地——菊花园、丽江庭院·归田居、土门子农家乐一条街等,每一处都是各具特色,可以让游客感受不同的民俗特点。”
在这里,农民既可以通过销售农产品、开办农家乐和采摘园,以直接参与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等间接方式来分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街道还与辖区企业协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使农民成为拥有工资收入的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其中,仅薰衣草花田一个项目就为当地新增就业岗位数百个。而随着旅游市场的形成,更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
致力民生 让美丽升级
近年来,向应街道逐步确立了“红+绿”发展模式,实现了“一产与三产融合,农业与旅游并举”的新跨越,坚持红色经典旅游带动、现代农业科技推动、生态人文景观联动、农村生活体验互动的发展模式,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旅游为热点,以水源生态环境为优势的生态旅游看点,以向应农民生活为特色的农家旅游卖点,真正打造出以红色旅游为标准的乡村旅游亮点,并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推进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这几年,我们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今后我们将以打造‘中国最美村镇品牌为目标,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内涵,以田园为特色,以绿色、健康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生态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加快农民市民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推进生态型花园式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大连市新市区生态绿色长廊和市民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新生活。”向应街道党工委书记苗立锋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