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玉喜
拜师在曲艺界是个老话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尊师的传统美德,以及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和延伸。拜师不仅是外在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近日拜读了炜熠署名文章《有感而发话拜师》一文,感受颇多。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于拜师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可谓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得体、耐人回味,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分析透彻,秉持理性。作者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挖掘,深刻揭示了拜师的意义。广征博引,依托材料,引出中心话题,无宗不立,无师不传,无徒不继。从拜师追求艺术升华到社会责任、社会道德的高度进行剖析,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师徒关系及其传人,论述拜师的意义,继承艺术的薪火既照耀自己又温暖他人也服务社会。拜师追求的是什么,是师父的名声学识、修养,还是名与利、崇高的境界?是内在的魅力,还是外在的声望?全篇充满时代气息,选择材料很有广度,时代脉络清晰别致,说理可谓水到渠成,逻辑思维严谨科学。
论据充分,运用灵活。文章全篇没有刻意说教,而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详细阐述了拜师门派严谨,规矩严格,揭露了旧社会拜师存在的糟粕和陋习,披露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拜师的几种场合和现象,同时举出感人至深的两个拜师例子予以弘扬,前后正反对比,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简洁又富有新意。
结构清晰,意蕴隽永。曲艺是百艺之母,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与文化发展长河中,曲艺不仅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滋育和涵养着我们祖先的精神与心灵,而且以其深厚蕴藉的文化传统,孕育催生了富有鲜明中国气派与特色的文学体裁样式和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有感而发话拜师》整篇文章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之气,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合理分析,尤其对今后如何拜师提出了六点主张,这样不仅有理性上的见解和思路,而且行动上具有可操作性,铸就了文章的灵魂,颇具哲理,意味深厚。
曲艺既要代代守候,更需要薪火相传。拜师作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技法的一种重要途径,需要我们理性思考,认真对待。年轻人渴望从师父身上学到对艺术的敬畏和执着,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对人生的珍重和寄托;师父也希望把自己的艺术经验、生活经验、审美追求、对艺术的坚守敬畏发扬光大。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承载着曲艺人德艺双馨的价值追求和美学传统。
味是曲艺的生命,曲艺艺术生命的丰富多彩镌刻着虔诚的信仰和追求,在追求中享受着快乐,在信仰中蕴积着能量。追求曲艺生命的绿色,不仅需要我们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摒弃曲艺传承发展中的糟粕因素,充分发挥“师父”的影响力、感召力、人民性,扎根基层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学习“师父”坚守艺术的基因长青,让艺术生命之源奔流不息。
今天,我们进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社会的包罗万象无不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站在时代的高度,我认为,要让拜师成为艺术的源头活水,其价值体现就该深深扎根于生活当中,扎根于人民当中,认真挖掘,不懈探索,张扬思想,展示个性。唯此,我们的生命光华才会绚丽多姿,我们的人生价值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