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永泰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城外的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起武装挑衅,中国军队坚决回击,由此拉开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七七”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日子——抗战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对“七七”抗战的纪念,自抗战初期就开始了,整个抗战时期一直在进行。每逢“七七”,中共中央就在党报党刊上发表抗战周年纪念宣言、口号、社论和纪念文章等。其中,以纪念宣言最为多见,也最为重要,于抗战的纪念意义和影响最大。
顾名思义,宣言是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即是众所周知的著名宣言。而抗战周年纪念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七七”抗战,向全国同胞和抗战将士、向国民党政府、向海外侨胞、向国际社会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件。自1939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每年发表一个抗战周年纪念宣言,抗战胜利后,1946年又发表了纪念“七七”九周年宣言。这六个宣言是研究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的重要文献,现均收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之中。
一
中共中央对发表抗战纪念宣言高度重视,写什么、如何写,谁来起草、由谁修改,何时广播、何时登报,都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有的还要放在书记处会议上讨论。为发表抗战纪念宣言,中共中央先后举行过七次政治局会议,一次书记处会议。当遇政治局委员、书记处成员不在延安时,中共中央就在会前及早通知本人赶回延安参加宣言的商讨。例如,在政治局会议讨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之前,毛泽东曾两次致电周恩来:回延宜速勿耽搁。何时动身?盼七月一日前赶到延安,共商七七宣言。成都、西安两地望勿耽搁,一则求速,一则避嫌。
抗战纪念宣言由中共中央领导人亲自起草和修改。据《毛泽东年谱》和《张闻天年谱》,在六个纪念宣言中,毛泽东起草了抗战三周年、四周年、六周年、九周年宣言,修改了抗战两周年和五周年宣言。为发表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由“洛、博、康三人为委员会,由洛负责”,宣言由张闻天起草,毛泽东、博古修改。
对于宣言的内容和写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都谈了自己的意见。宣言就是在集中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草拟而成的。在讨论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时,毛泽东发言说:“宣言中的文字要简洁些,纲领每条只要一两句话。”周恩来发言说:“中共对时局宣言应成为动员全国舆论反对日本诱降政策和国民党中投降妥协倾向的有力武器。”王稼祥发言说:“对时局宣言中,说任务方面要说得短些,主要说明两年来抗战总结。着重指出和不得,说明和的危险;着重指出争取胜利的办法,有人说战也会亡,因此要着重指出如何抗战,如何打下去。”在讨论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时,陈云发言说,宣言提出的战后方针是很适当的。现在人民愿意和平,我们要争取国共长期合作,党内要对此进行深入教育。在讨论抗战六周年宣言时,刘少奇提议在宣言末段增加“全体共产党员必能巩固地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周围”一语。政治局会议同意刘少奇的提议,将这句话写进了宣言。
在发表纪念宣言的同时,中共中央还要求各政治局委员撰文纪念抗战。为纪念抗战两周年,《新中华报》发表了毛泽东、洛甫、王明、朱德、王稼祥、邓发、任弼时和康生等政治局委员写的纪念文章。1940年6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纪念“七七”抗战三周年问题,毛泽东提出中央准备发表纪念宣言,政治局的同志都要写纪念文章,解答一些实际问题;6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政治局各同志写纪念“七七”的文章,毛泽东撰写了《团结到底》一文。为纪念抗战四周年、五周年和六周年,《解放日报》增开了七七抗战纪念特刊,专门刊登党、政、军、民、学各界要人撰写的纪念文章。这些纪念文章从不同的层面表达了对抗战的纪念,与宣言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
宣言的发表,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新华社广播电台播出,二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和机关刊物刊登,先广播,后见报。例如,1941年7月5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七七”宣言今晚最后脱稿,明(六日)上午开始广播。1946年7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周恩来电:中央七七宣言今夜广播。宣言在党报党刊的发表前后有所变化:1940年之前的纪念宣言同时在《新中华报》和《解放》周刊上刊登,1941年之后的只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因为此时《解放》周刊已停刊。
宣言也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办的《新华日报》上发表,但由于受到国民党新闻检查所的严格审查,只有前四个宣言得以发表。其中,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在《新华日报》“七七”特刊上全文刊发,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经国民党中央允许,在《新华日报》上有所删节地刊登。本来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不可能全文刊发,所以能保持原貌发表,其中的原委是:7月6日,《新华日报》的交通员冒着敌机空袭危险送稿到重庆新闻邮电检查所,检查人员都“躲警报”(防空)去了。警报解除后还不见有人回来,交通员只能将稿件原封拿回。因此,《新华日报》7月7日特刊上登的宣言正是在这个空隙中未经检查才得以保持原貌发表的。而1939年《新华日报》开设“七七”特刊,是该报联络几家倾向进步的报纸同国民党方面几经交涉才获准同意的,主要目的是借此机会刊登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宣言和毛泽东撰写的文章,以及周恩来、洛甫、王稼祥、刘少奇、博古、凯丰、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人撰写的文章。
二
中共中央抗战周年纪念宣言“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说话”。宣言首先深切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全国同胞和抗战将士的崇高敬意。中共中央在为纪念抗战而写的致敬词:向保卫国土之忠勇将士致敬!向全国同胞及海外侨胞致敬!向他们致以民族革命的敬礼、民族解放的敬礼!向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友们致以民主的胜利的敬礼!
中共中央在各个抗战周年纪念宣言中,首先分析了抗日战争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了对时局的看法,最后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建国问题上的政治主张。
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指明了中华民族抗战的总方向——抗战、团结、进步。宣言在总结两年抗战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只要坚持抗战到底,巩固团结统一,不畏困难,不惧险阻,力求进步,奋斗勿懈,那么,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华民族的。在分析抗战形势中两种最大危险,即中途妥协与内部分裂的危险的基础上,宣言进一步指出:坚持抗战,动员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展开全民族的全面的抗战!巩固国内团结,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合作,力求进步,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坚决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这就是我全中华民族继续努力的总方向。
抗战三周年纪念宣言以“代论”的形式发表,中心思想是抗战到底,团结到底。宣言认为,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向中国进攻,中国的抗战处于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全国应该加紧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与困难。为此,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抗战将士、各党各派郑重提出十个“必须”的主张:任何敌人的进攻必须抵抗,任何困难必须克服,任何投降阴谋必须反对,任何投降分子必须同他奋斗到底,全国必须加紧团结,内部磨擦必须消除,国共关系必须调整,内战危险必须根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巩固,全国人民必须在蒋介石先生的领导下抗战到底,各党各派的诺言必须实践。
抗战四周年宣言的宗旨是“拉英、美、蒋,反德、日、意,但包括对蒋批评。”宣言认为,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世界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对抗局面正式形成,双方的决斗已经开始了。在国内,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抗战初期出现的“蓬蓬勃勃的新气象”夭折了,中国的抗战营垒面临分裂的危险。在此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内政外交皆宜有新的改革与建树。为此,宣言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加强各抗日党派的合作、改革政治机构等十项基本方针的建议,并重申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始终不变,愿与中国国民党及一切爱国党派一切爱国人民团结到底,为抗战建国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抗战五周年宣言是在“争取在抗战后与国民党建立和平局面,在民主民生上做文章”的基点上发的,其新内容是战后的建国方针和强调团结的问题。宣言认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处在胜利的前夜,世界战争中失败谁属,已很明显。在此国际形势下,摆在中国抗战面前的是两大问题,即时间与团结两个问题。宣言强调,中国各抗日党派不但在抗战中应是团结的,而且在抗战后也应是团结的。战后的中国,应当是独立的、统一的、和平的、民主的、幸福的、繁荣的中国,应当是各党派合作经过人民普选的民主共和国。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明确指出:“今年‘七七宣言的方针是我们坚持到底的方针,是打胜日本以后还要坚持团结的方针,那时我们仍是采取国内和平的方针,那时也有国内战争的可能性。”
抗战六周年宣言分析认为,抗战进入第七年,反法西斯同盟国方面处于空前有利的形势中,而法西斯同盟国则处于孤立和各种危机的空前不利的形势中,因此,中国抗战处在极端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在此有利环境下,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应该改革的事情是很多的,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政府只提出四条建议,以供采择。这四条建议是:加强作战、加强团结、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在团结问题上,中共中央认为,抗日战争应该是始于团结,终于团结,团结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基础,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基础。如何加强这个基础,巩固这个基础,以利抗日,以利配合各同盟国打倒整个法西斯,实在是一切任务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在战后合作建国问题上,宣言重申了抗战五周年宣言中提出的主张。
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斗、历尽牺牲,是为了什么?中共中央在抗战胜利后发表的“七七”九周年纪念宣言中指出:是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的民主化;为了确立国内的和平团结;为了发展民族的经济,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平与民主。在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是三位一体的。没有民主,中国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与和平,而中国如果不能完全独立,和平与民主就更是空话。宣言在分析战后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人民爱国战争的胜利,并未达成全国的独立、和平与民主。民族的危机,仍然严重存在,抗日战争所没有解决的神圣任务,仍然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努力,加以完成。
各个抗战纪念宣言在结尾部分,都提出了充满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政治口号。诸如,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法西斯奴役!抗战胜利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胜利万岁!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万岁!和平民主繁荣的新世界万岁!这些政治口号,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打倒什么、为了什么,对于动员和团结各方面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宣言向外界宣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构建战后世界秩序的态度和主张。中共中央在抗战五周年宣言中声明,拥护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苏英同盟条约及苏美协定的规定:战后的世界是自由的、民主的、和平的世界,不扩张领土,不干涉别国内政,各国人民有选择政治制度的自由,不让法西斯侵略主义再有抬头的可能。中共中央表示愿本着这些宣言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各爱国党派协同一致,参加战后新世界的建设,为建立巩固和持久的世界和平而奋斗。
宣言向外界宣传了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形成的抗战精神及其意义。抗战两周年纪念宣言指出,伟大的民族战争,锻炼了全民族的精诚团结,进步统一,发扬了忠勇奋发威武不屈的精神,奠定了继续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始基,开创了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远景。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指出,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已经与日本帝国主义苦战了五年,还须以排除万难坚忍卓绝的精神熬过今明两年,这一难关渡过,胜利就在前面。五年中我们中国人民表现了无限的英勇、坚忍、刻苦、耐劳、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坚决地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继续这种精神,一直到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繁盛的新中国。这些精神,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动力,是值得永远“大书特书”的。
宣言对国民党中央发表的宣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从国共两党宣言内容的相通之处得到印证。1941年7月5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你可将我党力主团结之方针告张冲,以影响他们的宣言。”7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由胡乔木写的题为“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的社论。社论指出:抗战四周年宣言所解释与号召的中心口号只有一个,就是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宣言提出了加强国内团结的基本方针,并再一次表示了坚持国内团结的一贯立场。可以庆幸的是,抗战统帅蒋介石先生在今年七七所发布的“告全国军民书”和“告友邦书”对于国际的团结和国内的团结,和中共中央的意见是基本上一致的。蒋先生在他的宣言中对于目前的国际形势说:“今天世界上侵略国家和反侵略国家,已形成显然分明的两大分野,轴心国家的侵略范围在欧洲与亚洲同时扩大,一切爱好自由的友邦自然地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抗战必须在世界局势发展中尽到我们的责任,乃能求得最后的胜利,达到真正的成功。”关于抗战问题,他表示了国民党反对日寇汪逆的决心和加强国内团结的愿望。他号召“全国军民要一致精诚团结,提高战斗质量”。这种表示,对于时局的推进是有益的,是值得欢迎的。上面这一段文字中所援引蒋介石的话,出自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的“‘七七四周年蒋委员长告友邦人士”和“蒋委员长告全国军民”两则文书。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出路问题,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给出了十项基本方针的答案。对此,《解放日报》社论指出,“这个答案是得到各个民主党派、海内外同胞和一切关心中国抗战的国际人士的同情的。蒋介石先生在抗战四周年的表示,和这个答案的根本精神也是大体一致的。所以这个答案无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唯一的答案。”
宣言既反映着又影响着国共关系的变化和中共政策方针的调整。如,围绕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毛泽东在给董必武的复电中指出:恩来现在病中不应走动,拟请你找王世杰一谈,申述我党中央“七七”宣言大意,请王介绍见蒋介石。收到电文后,董必武在同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会面时,向王介绍了中共“七七”宣言的大意,表示参政会应是国内团结的标志,国共两党应从政治方面寻求解决。但蒋介石却误认为,中共“七七”五周年宣言表明中共已向国民党屈服,理由是英美需要中国拖住日本,苏联需要对华让步。对此,周恩来在致毛泽东的电中说:“中共‘七七周年宣言,本是我党历年主张的发展,而他(指蒋介石,笔者注)却认为由于苏联让步,中共亦不得不屈服。”《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指出,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反映了中共对国民党政策所做的重要调整,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极力团结国民党,设法改善两党关系,并强调战后仍须合作建国”的方针。又如,抗战胜利后,人民对于独立、和平与民主的要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仍未实现,民族危机仍然严重存在,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发表了“七七”九周年纪念宣言。1946年7月5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并告叶剑英、李克农:请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今夜广播)精神,坚持政治、军事同时解决,即全面长期无条件停战,全部实现政协决议及整军原则;蒋介石一切无理要求,坚决拒绝。
宣言被禁止在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后,改为传单在国统区散发。前文述及,中共中央前几个抗战纪念宣言在征得国民党中央新闻检查机构许可后,在重庆《新华日报》得以全文或有所删节地刊登,但总的来说,由于抗战形势和国共关系的变化,国民党中央越来越限制宣言在重庆的新闻媒体上发表,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就被禁止在《新华日报》上刊发。据【新华社延安十一日电】重庆息:“中共中央七七宣言,于四日送检,五日去取,亦被扣留。六日报馆派人找检查所负责人谈判,结果准许登载,被删去三千字。但到晚上,新闻检查所突然通知,又不准登,报馆交涉无效。”当晚,当局又派特务宪兵警察在报馆周围设置四道检查哨,其任务是查看报纸上是否还有七七宣言。但查验没有宣言,亦不准发行。新华日报于七日六时已全份引出,报馆方面几次向检查所交涉,直到八时半,才将特务宪兵警察撤去。当日,有美国记者问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每年七七共产党都发宣言,何以今年七月七日的新华日报没有看见宣言?张答:“这是新闻检查所的事,待我去查查看。”由于国民党中央禁止《新华日报》刊登宣言,7月7日,毛泽东指示南方局将宣言等文件印成传单散发,并采取措施作好防止突然袭击的准备。9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董必武和南方局将“七七”宣言、朱德致蒋胡电等秘密印发各报馆、各外国使馆、各中间党派及文化人士,并设法寄往成都、桂林、昆明各界及地方实力派。尽管宣言未能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但仍然通过散发传单的方式传播了出去,藉此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宣言在国统区的影响。
社会各界对宣言及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战建国方针表示拥护和赞成。抗战五周年纪念宣言指出,全国人民不但要有争取最后胜利的共同方针,而且要有战后建设中国的共同方针,一致为着独立的、统一的、和平的、民主的、繁荣的、各党各派合作的战后新中国而奋斗;中国人民一定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起独立自由民主繁盛的新中国。这一建国方针获得了各界同胞的赞成。例如,宣言甫一发表,7月9日,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就在延安会晤毛泽东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抗战胜利后,国内团结问题如何?毛泽东向他们介绍了中共“七七”五周年纪念宣言的内容,并力陈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抗战中坚持团结抗日,在战胜日本之后也是要坚持团结建国的。士绅参观团返回晋西北后,盛赞中共团结抗战主张。一位士绅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毛主席“告诉我们只有团结,才能抗战,只有团结才能建国。共产党拥护蒋委员长领导建国,并希望国共两党及一切抗日党派的关系在合理原则下,能迅速的求得适当解决。”在当时一些抗日根据地举行的士绅座谈会,即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士绅们拥护共产党的这个宣言,一致认为:各党各派坚持团结抗战,胜利后团结建国、不再打内战,这是老百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