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理哲
我们来想象一下印刷产业的未来脚本,会是怎样的光景?
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商业印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印刷同行都感觉到了。
有产品销售就得有包装盒和标签,各行各业不会消失,那么未来只会剩下包装印刷吗?未来说印刷,就是今天的包装印刷吗?
商业印刷会因为电子书和电子媒体的持续发展而式微吗?看到那先生新闻业的预测脚本里,新闻网站、网络日志、社交网络、小区网站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许多内容捆绑在网络流量里面,或是干脆利用内容吸引来的流量和电信公司拆账,今天终端客户已经把免费内容当成理所当然,内容拥有者也会发现和电信公司合作比和出版社合作有钱赚。
因为,电子内容放在云端服务器里,一个人下载和百万人下载,没有任何固定成本的差异,可是印刷得有纸张、油墨、装订、运送的固定成本,任何高明的营销法术都无法把这些成本搬运到美丽的营销节目里面去隐藏起来。
最近,国内外调查单位提出的数据,多倾向于电子书的成长趋缓,逐渐到顶,纸质书的衰退渐渐变慢,就要到底了。大家对这些数据疑惑不解,纸本书除了人们阅读习惯的延续以外,几乎找不出任何比电子书更优势的特点。
出版社发行书,在企划之初就锁定特定的读者,消费者买书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范围,基本上一本书在不同的市场里,卖出几千本或几万本都有可能,相对于十几亿的大众读者,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根芦草。
仔细想想上述现象,本来会买书的消费者就是极少数,电子书阅读器很好用又方便,影响所及,一定有一部分是原来喜欢买书的读者改变习惯,转而看电子书放弃纸本书,但是本来就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根本就不可能是电子书市场的主力。电子书成长的绝大部分主力一定是那些从来不买书的消费者,纸本书读者还是会买纸本书。
纸本书的减少也来自移动装置,提供了各式天南地北的精彩内容,分食了看书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存在越久的需求,消失得越慢,流行常常昙花一现,但是北京烤鸭却可以支撑无数家百年老店。纸本书的需求有千年的历史,要消失也要等到出生时没有互联网的所有世代都驾鹤西归以后。
商业印刷的式微,确实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但是用印刷来传递小企业的地域性商业信息的需求,永远会存在。
一家小餐馆、一个面包烘培店、一间棋牌室要利用大众点评,或者利用网络大数据去吸引全国的客源应该没有必要,如果只想通知方圆几公里内的邻居,还不如自己发个传单,交代清楚自己的特色和地点,邻近的客源才是这些微型企业最重要的生意。
国内各个城市都有几家合版印刷,主要的业务就是彩色单页,还有许多专门印刷商业画册的印刷厂,服务对象就是这些小企业,传递商业信息的印刷需求,说不定纸本书消失以后,这样的商业印刷需求都还绵绵不绝呢!
和几位朋友聊印刷现状,有一位同行提出:从整个行业的氛围推算出,大约10%的印刷厂已经突破了发展的束缚,正在努力向前,40%还在努力寻求突破,30%正在熬着,20%等待转行或准备下课。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佐证,但大多数人同意这样的比例分配。
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印刷厂数目要减少的趋势,应该不是空穴来风,20%的落后者下课以后,印刷生意的脚本会是什么模样呢?
如果我们把脚本的基础放在互联网的影响上面,应该没有人反对。已经有那么多印刷电商重整旗鼓,在誓师大会上广邀四方英雄豪杰,一起结盟进军网路未来,对30%和20%的落后者来说,形成了更大压力。
互联网一定会改变印刷的产业结构,因为网络改变合作的关系轻而易举,网速越快越容易。
如果未来网络上印刷订单越来越多,有能力接单的网络印刷门户不可能有10万个,假设今天登场的电商都成功了,也不超过1000家。
可以想像的脚本是订单集中到少数的接单大户,这些大户即使自己有再多的印刷机,也不足以应付产量的需求。
有设备的印刷厂争取和接单大户的“合作”势必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轴戏码。
如果印刷厂没有ERP,如何与接单大户利用网络来交换信息、核算数据?
如果印刷厂的ERP无法管理生产,一天来了100笔订单,可以找人将订单键入ERP,如果一天来了300笔就要多找一些人,那来了500笔订单怎么办?
网络接单大户都是电脑管理订单和文件,印刷厂如果无法利用电脑管理,就得人工管理。当网络合作成为竞争主轴,合作的效益远远比今天生产的效率和业务的能力还要重要。
印刷需求可能百年不会消失,只要不成为落后者,还有许多年的时间可以做印刷生意。但印刷企业如果没有订单管理、生产流程和ERP无缝衔接的一套系统,就得用人来衔接,等到网络印刷成熟时,究竟谁是落后者,还不知道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