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然而,综观一些活动和媒体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褒奖与歌颂甚嚣尘上,而对抗战中真正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下的广阔的敌后战场,传播的声音却很微弱,甚至近乎失声。有人一说抗战,就是国民党22次会战,似乎只有国民党在抗战,共产党则完全是游而不击,坐大实力。对于敌后战场,或许有人真不知道,但绝不能排除另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他们故意制造出很多虚无共产党抗战历史的谣言,诸如“日本飞机只轰炸重庆没有轰炸延安”,“日军没有打到陕北是因为共产党与日军有勾结”,“南泥湾大生产种的是鸦片”,“共产党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等等,有人甚至捏造出“中共军队抗战期间只消灭了851名日军”的荒诞不经的谣言。对于这些谣言,一些网络大V和公知精英推波助澜,大肆转发,给全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让广大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民群众深感痛心与不平。这些现象充分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确实有许多工作亟待去做。当然,我们没有任何漠视、否定、诋毁正面战场的动机,对于正面战场浴血牺牲的320余万国民党将士,我们心底始终给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将和我们这个多难而不屈的民族一样,永远留在漫长历史的记忆深处。但是,国民党基层官兵的巨大牺牲,掩盖不了其上层指挥的无能、抗战意志的消极、以己之短应敌之长的愚蠢、战术的呆板以及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事实。即使这样,那个曾经用敌后战场遮蔽正面战场的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另一个极端的出现就是天经地义的——用正面战场全面消解敌后战场。了解历史的人们很容易就能记住:在漫长而艰苦的14年抗战中,国共双方,谁始终高举抗日大旗而毫不动摇?谁更具有抗日的胆识与勇气?谁给予了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心与决心?谁的战略战术更适合于敌强我弱的残酷现实?谁用最落后的武器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战果?如此鲜明的历史事实,难道真的就那么容易被抹杀?
当年,延安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新中国光明前途的希望所在。今天,作为陕北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刊物,我们守土有责,有责任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挖掘历史真相,用事实来说明敌后战场的伟大贡献,以纪念神圣抗战,告慰抗日先烈,告诫后人永远铭记历史。这既是延安辉煌历史的需要,也是本刊的神圣职责,更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要求。因此,本期纪念专号应运而生。
纪念专号分为影像、纪实、人物三大版块。
“影像”分为三个单元:
传世巨作——选取敌后抗战题材的经典油画19幅,配以24名开国将帅的31首抗战诗词,再现敌后战场波澜壮阔的宏大场景。
历史瞬间——选取14帧历史照片,生动表现根据地的军民关系与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
延安被炸——选用当时日本国内报刊刊登的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内容,回答延安到底有没有被日军轰炸过。
“纪实”分为六个单元:
砥柱中流——从中共中央、西北红军、边区保卫团、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四个侧面,见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表明延安的世界意义,表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经典再现——选用敌后战场五个经典战例与两个英雄群体,表明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样本”意义。内容上力争广泛的代表性。经典战例百团大战一篇,八路军的三个师各一篇,新四军一篇。英雄群体八路军、新四军各一篇。
保卫黄河——反映留守兵团的河防战斗,回答了日本为什么没有打进边区的原因。一篇选自军史,以体现权威性与完整性;另一篇为原创。
抗战建国——从组织、思想、理论、教育、妇女、文艺、工业、建筑等八个方面,展示边区在炮火中完成的各项卓有成效的建设事业,说明革命与建设并非天然对立,革命中照样可以进行全面建设,回应中共是否“只会破坏不会建设”。
亲历抗战——以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见证抗战正能量。
胜利前后——用数字反映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鲜明对比,孰主孰次不言而明,积极消极一目了然。
“人物”分为四个单元:
著名英烈——第一篇为27名边区著名英烈名录,其中19名国家已经公布,另8名已达到公布条件但尚未公布。
高级将领——全面展现9名陕籍高级将领(1955年授衔的中将以上及担任正大军区职的少将)抗战中的战斗历程,以褒扬他们的抗战功绩。
边区群英——选取陕甘宁边区各界有代表性的9位著名人物,用简传展示其英模事迹。
国际友人——4人6篇,既表明他们对中国抗战的奉献,也从另一视角见证中共抗战。
总之,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文学期刊毕竟不是史学专著,加之受到稿源、史料、版面、时间、学识等限制,只能选择延安及敌后战场有代表性、可读性强而又鲜为人知的事件与人物予以展示。至于众所周知的事件与人物如延安整风、大生产运动、白求恩等,只好忍痛割爱,敬请理解。
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