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继存古今成高格吞吐中西显精神
张建华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笔者试从艺术人生修炼的角度阐述对油彩民族化现代形态精神内涵的认识以及在油彩民族化吸收、融合、发展中志趣高远,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
油彩民族化;艺术人生修炼;吸收融合发展
既然人生什么都带不走,那就应该考虑留下点什么。人生如此,艺术也当如此。
物质奢华看的见,精神高格看不见,当下人们多追逐看的见,忽视追求看不见时,令我们不禁想起春秋的介子推、魏晋的阮籍、民国的李叔同……
艺术作为精神的花朵,贵在以品味气格的高远为标杆,而不是以价格的多寡为衡量。
艺术是人生修炼的一种载体,人生修炼的高度决定了艺术品味的优劣。
所谓的六道轮回,即说明人生不易,故为人一世,当朝担当,暮亦担当,毁端庄,誉亦端庄。
故艺术亦然。处事以儒,从艺重道,修心于佛。
记得有位诗人说过,宗教是大众的艺术,艺术是贵族的宗教。
人当修炼,首先觉悟自我,方能唤醒他人。正如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所说:“我们的作品有没有价值,永远只看我们自身有没有价值”。
油彩是心的延伸,艺术作品是靠生命和生活创造出来的。
各色人等,追求不一,心志不同:普通人重视利,廉洁人重视名,贤人珍重精神。大收藏家仇炎之说:“在世界上,我拥有最好的差事-----就是与美的事物一起工作,我喜欢生活于‘美之事物’之中”。
古希腊思想家和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永远发明某种美的东西,是一种神圣的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需要艺术家有一颗美的心灵,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种表达美的才能。
油彩的本质不过是,也仅仅是人类对一种最高的美的向往。
创造本就是艺术的唯一守则。
你不要做没有灵魂的摹写者。照搬照套,模仿永远是模仿。黄金要经过淘洗提炼才能得到,不能光采取拿来主义,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唯有提炼成高格。
人当有豪迈之气。正如北方农民的豪迈;“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吴昌硕诗句:“十指尝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气势豪迈,意味浓烈,书联励志,可振心志。
以画表意,以画抒情,以画言志。沉下心绪构思取材、选景和立意,以画笔来渲染抒情,表意言志。
无论油彩国画,贵有意蕴,有远旨。恰似“学诗浑如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
美的要素不仅在形式,更在形式的蕴涵。所谓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
大气;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境由心造。禅宗六祖讲:“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人品气节为贵。亚里士多德说得好:“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热爱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加热爱真理。”
为人为事,难在不媚,贵在独立。陈寅恪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人类是靠创造而进步的。创新的前提是独立思考。
油彩民族化的高妙在笔情画趣,油彩民族化应该有中国艺术元素、艺术特征。譬如线条,可以说,色彩是油彩的灵魂,线条是油彩的生命。吴冠中用半个世纪认识并实践。
正如南宋诗人戴复古在《论诗十绝》所言:“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要安”。艺各有技,须以究探。否则,空怀壮烈。如盖叫天所言;茶叶好,水也开,就是倒不出来,艺术的成败、高低就看你怎么个倒法。
油彩民族化贵吸收、融合、发展。不但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继承,还有现代艺术品格的吸收,艺术家关怀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真实,更希望要有犀利的目光牵引关注社会。看似单纯、直接的画面,却饱含了深情。
心铭贝叶,笔唱莲花。当代油彩不为功名计,自会有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清高气象。
一切写景皆是写情,要清洁心性。有人说,要想真的成道,须要明心见性。“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语见《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辅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颇,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成之者性也”中的性,讲的是人性天性,是代表形而上学的性。所以佛家讲明心见性,性代表了个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体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善也;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虽然佛道儒三家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最深层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都不得不承认,辩证法在东方哲学里达到了极致,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上也是大相径庭的。
“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义。《周易·系辞上》的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生命之道其实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离开了一阴一阳之道就很难对生命现象予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个体生命其实不过是对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的具体展现和面向物质层面的形而下落实。简言之,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原本就是合二为一的。个体的生命活动与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实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因此,如果离开个体生命现象将很难理解一阴一阳的整体生命之道。生命如此,艺术亦如此。
艺术之难,难在一个“度”字。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必经修炼,才能阴阳合一。自然、人生、艺术,都通阴阳学说。
文武之道,不通老庄,不得活法。所谓:金刚杵当化为绕指柔,方不流于生硬,便是一例。
阴阳生发,方显出生机。生发越激荡,生机越蓬勃。故油彩湿处当重而秀,干处当苍而润。油彩线条表达也是要体现虚实、曲直、疏密、粗细、轻重、浓淡、长短,充分体现油彩民族化的节奏、韵律和生机、情趣。
对人生的态度越郑重,人生越生发生机。
冷静的头脑,热烈的心肠;科学的头脑,宗教的心肠。
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楼宇烈教授谈禅宗,认为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是“智、悲”两个字。智,即觉悟人生,明心见性;悲,即奉献他人,奉行诸善。他总结;人生修炼有四条道路,一是宗教的道路,二是哲学的道路,三是艺术的道路,四是道德的道路。
富家贵族出身的李叔同,饱尝了世上花花绿绿,由春风得意而突然看破红尘,皈依了佛门。成就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和诗词的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成就为世间大丈夫和艺坛大奇才。其在圆寂前三天的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意味深长,这四个字是大师对自己一生艺术认识的高度概括。
没有信仰,不可交,亦不足交。但未经验证,人云亦云,可谓迷信,信仰与迷信是双刃剑。
评画论道,一要真诚,二要真知,要恰如其分。万不可瞎吹哄抬。天下人事,许多是一哄而起,同时,又一哄而散。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给人以力量。作画论画,是乐事,也是苦事。
油彩民族化贵在无人工气、扭捏气,正如艺术大师黄宾虹在《题湖上晓烟题》中写:“作画用笔,起要有锋,转要有波,放要留得住,收要提得起。”线条律动应是“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油彩民族化画面可辅以线条。从古代遗存下来的画迹考之,长沙出土的晚周帛画,就已树立了国人以线条为主的审美基础。
下下的油彩用笔弊端是:用笔苍而不润则枯,润而不苍则软。
上上的油彩用笔应该是:干处不枯,湿笔不滑;重处不浊,淡笔不薄;层层递加,彩处越重而画越响亮;油彩腴润而苍劲,达于物象而浑然一体。
在世界美术中,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特色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因此对油彩民族化的研究,离不开用笔塑线的审美问题。无论国画西画,作画不求用笔,止谋局事烘染,终不成家。
那年,黄宾虹与朱砚英书中说:鄙人数十年来,无一日之间断。非朝夕作画可为“不间断”,要每天练笔力,而笔笔合乎规矩之中;久而久之,才得超乎规矩之外,成一大家。
所以,凡有大成者,一当志趣高远,二需持之以恒。
大师和艺术的希望在脱掉枷锁的自由的身子上。当代的气质需要艺术创作的包容,艺术作品在这里找到了归属。
J213
A
1005-5312(2015)32-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