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强
(赣县田村中学,江西 赣州 34111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想法
薛建强
(赣县田村中学,江西 赣州 341114)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有三个阶段,即起始积累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评价性鉴赏阶段。阅读教学有三重境界,即初读、理解、深入理解定向感受。提高阅读能力,一是要在诵读中积累感悟;二是要在品析中积累感悟;三是要在交流中积累感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三个阶段;三重境界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搞好阅读教学,教师要在洞悉理论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施教,方可取得成效。
(一)起始积累阶段
这一阶段强调积累,积累的基本途径是阅读,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课文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和文章所含思想内容方面有了相当的积累后,才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
(二)理解性阅读阶段
学生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到了中学阶段以后,已经具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在初中阶段进行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熟练性阅读训练,包括对词、句、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等各方面的理解训练。这种能力的训练,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别人分析到独立分析的过程。
(三)评价性鉴赏阶段
即在高中进行综合性、评价性阅读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所阐述的思想进行鉴赏、评价。对课文介绍的知识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加以鉴赏评价。通过评判,吸收文章正确的思想内容和好的表达方式,摒弃或批判其错误内容及蹩脚的表达方式。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即初读过程
这个过程是指学生进入文本之前对文本一无所知,不带任何问题进入文本,经过反复深入的默读、朗读,带着阅读感受和发现的问题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读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体现在教学中就是预习阶段。一般包括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学生的感受不限角度,只要聚焦课文产生的观点都要鼓励,但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阅读感受在角度和深度上的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通过点评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文本的能力。
(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即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重在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但是,这个阶段教师也不要先入为主,要引导学生自选角度做定向阅读感受的分析,学生的角度可以是:内容感知情感体验、学法的领悟、语言的品析等;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内容、写法、语言各大项下的具体能力点的训练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落实。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即深入理解、定向感受阶段
也就是教学中的实践历练和复习阶段,这应该是学生自我阅读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对有关文内容精度深思的过程中,达成解决问题即发展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教学目标,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抓住文本在写法和语言方面的突出特点,备课时就要做好预设,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一)是在诵读中积累感悟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要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章本是有情物,所以一定要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让课堂书声朗朗,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重音、语调、语速、气息等技术层面予以具体指导;再从内容方面深入文本,进入角色,加强朗读训练。
(二)是在品析中积累感悟
古人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会到情思,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要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体味联系起来,是学生透过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最终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小到一个词,作者是怎么用的,好在哪里,以后我在用的时候会怎样用?大到一句话、一个段,为什么作者用来有这样的表现力。
(三)是在交流中积累感悟
在交流中,最能体现个性化阅读成果,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和观念,学生要转变对阅读的成见。如果能够把它看成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阅读教学肯定能够跃上一个台阶。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作文水平必定会水涨船高。
G633.33
A
1005-5312(2015)32-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