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尼与马远的碰撞

2015-10-28 11:42:40马朝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马远霍克尼水波

马朝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7)

霍克尼与马远的碰撞

马朝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7)

霍克尼的绘画虽说在表面上与马远有着天壤之别,但二者也不无类似的地方,霍克尼更注重整体上的节奏变化,而马远则在细腻的线条变化中操控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二者都没有抽离客观的水的形态,虽说马远的水波造型韵味十足,形神兼备,但霍克尼采用的西方绘画手段将他生活的场景更加生动地展现,阳光和空气在画面中流动,给观者临场的体验。马远的水柔软,霍克尼的水平面化,但更加强烈。

造型;东西方绘画;临场感

“水波”这一中国山水画中经常看到的细节,苏轼将其归纳在他的画论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指的是我们看到的客观自然景物变化丰富,要找寻归纳其中规律的办法,可以有自己主观艺术语言的处理,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但不抽离于此。在中国画的历史中,马远是处理“水”的造型有自己独特语言的画家,下面将他创造的一系列“水波”的造型和霍克尼的“大水花”系列做出对比。

抛开东西方文化绘画方面的材料的差异,马远的“幻浪漂流”表现较为安静的水面。前景为“水”的造型,马远的地平线处理运用了虚实对比的方法,霍克尼则用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真实景物,色彩体系两者都是沿用了各自绘画的传统体系。

马远“幻浪漂流”中水波造型采用线的造型方式,水面没用大的起伏,近景和远景的区分用的是线的疏密对比,近处的水波互相穿插叠加,繁杂而又不乱,细密中透露着规律性的动势,看似单调的曲线造型中有椭圆形的小水涡造型不规律的分布在其中,将平静的水面带来了生机,简单的波浪线和单纯的水涡造型都无法独立构成此时此刻的“水面”,马远将这两者有效地组织在了一起,亦动亦静。

霍克尼的绘画虽说在表面上与马远有着天壤之别,但二者也不无类似的地方,在大水花作品中,霍克尼用的是点和面的疏密来塑造“水”,画面的前半部有大大小小不同体积的点和面,深浅不同的点和面的互相挤压,加上画面前面留出来的白色的底色,这三种元素的拼贴构成了霍克尼的水面,“水”的造型丰富多变,和画面中的跳板,泳池的岸边等其他的整体概括的物体形成对比,霍克尼此时运用节奏感的变化来凸显慢慢漂动的水,这也是不同于马远在动与静的处理上的手法,可以说,就这组相对而言,霍克尼更注重整体上的节奏变化,而马远则在细腻的线条变化中操控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二者都没有抽离客观的水的形态,虽说马远的水波造型韵味十足,形神兼备,但霍克尼采用的西方绘画手段将他生活的场景更加生动地展现,阳光和空气在画面中流动,给观者临场的体验。马远的水柔软,霍克尼的水平面化但更加强烈。

将霍克尼与马远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二人的作品皆是单纯运用线的造型,马远的画中起伏的海浪和两只飞翔的小鸟营造出了意境,霍克尼则是描述刻画了一个即将上岸的男子刚刚游完泳,水面又动态的逐渐恢复到平静的状态的一幅生活场景。霍克尼绘制“水”的时候依旧大胆且手法新颖到位。

马远的水波造型沿用了中国传统和自身的艺术语言,这一张中运用了国画传统中经典的菱形网状图形,横向的水纹处理,表现出水面悠远的气势,前后的虚实对比也将这种烟波浩渺的气氛烘托的更加惟妙惟肖,马远在线的运用上相比霍克尼比较松动,前后的线条采用不同的浓重,强弱,虚实层次对比暗合了其中的素描关系。水纹的归纳概括也十分的有规律,富有程式化,水纹上下交错穿插表达空间关系,由远及近的网状结构通过近大远小的对比也呼应着此时的水面空间,画面中的这些部分秩序化的放在一起,跟整体的结构,意境相得益彰。

霍克尼的画面中的故事情节是由于人物刚刚结束游泳这一运动,泳池里的水撞击不同的岸边,水的运动不呈规律式的变化,霍克尼在空间的表达上,运用的是水面前后的颜色明度对比,在线条的处理中,霍克尼区别于马远用了竖向的线条分布,线条在互相穿插交错的时候没有规律的分布,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运动感更加强烈,虽然霍克尼没有在虚实的问题上做文章,可是明确的线条张力十足的同时也具备弹性,相比于马远线条的律动悠扬,霍克尼处理的“水”的造型在这幅画中有了装饰性的元素,看起来也更加自由,这种自由没有脱离现实的意味,是复合画面整体视觉规律大胆尝试和恰当的主观契合。

马远的“云舒浪卷”在水形的处理方面依旧沿用了传统的线的描摹造型方式,线条松动不是很劲挺,采用以书入画的书法用笔,截取每一根线条的某一段都可视为书法中的笔划,这里体现中国传统的造型方式,在塑造浪花的体量感方面,马远用双勾线的办法塑造的非常结实又很松动。马远的这一系列“水”的造型的刻画研究虽说是通过大量的实地写生而来,但还是经过了严谨的理性思维的概括,针对某一处的突发事件,比如这一浪花的跃起也是有着自己程式化的表现在其中。

霍克尼的《更大的水花》是“大水花”系列中经典的一张,与马远相似的地方在于这一组都是刻画一瞬间的水花的形态。不同于马远的特点除了利用面的造型,素描关系更加强烈以外,霍克尼在绘画上尽量地做到了去程式化的过程,线条和一些小的点状笔触更加随意,水花的分割构成夸张化,在霍克尼的笔下,不是所有的“水”的造型都有着同样的造型规律,每一张和自身所处的环境,绘画语言上都有不一样的变化,两张图片放在一起,霍克尼给观者更有力的直观感受更真实的即视感。

霍克尼与马远的碰撞同时也是东西方美术体系的对话,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给我们的美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J205

A

1005-5312(2015)11-0174-01

猜你喜欢
马远霍克尼水波
大卫·霍克尼在东京
霍克尼灵感
家居廊(2023年5期)2023-05-12 12:04:28
Your Name
沣河水波
当代陕西(2022年7期)2022-04-26 07:41:16
Your Name
戈壁里的水波
霍克尼和梵高:自然的画作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38
南宋绘画专题
中国书画(2018年4期)2018-07-09 09:47:20
刘西洁作品
画刊(2018年1期)2018-02-02 10:07:47
丫环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