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罗曼司(原始舞蹈之美)

2015-10-28 11:42任颖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舞蹈美的劳动

任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原始罗曼司(原始舞蹈之美)

任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舞蹈是人体创造的美。这种美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之时。在人类野蛮的低级阶段,狂热的舞蹈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化演变过程中。在这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人类的高级属性——意识开始显现出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正是这纯粹的艺术本体(人体)与如痴如狂的情感,共同缔造了原始舞蹈震撼人心的生命之美。

原始舞蹈;审美

罗曼司意为romance,浪漫之意,是闻一多先生在《说舞》一书中提到的用来描写原始舞蹈的形容词。对于舞蹈,闻一多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见解:“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原始舞里才看得出舞的真面目,因为它是真正全体生命机能的总动员。原始舞是一种剧烈的,紧张的,疲劳性的动,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体会到最高限度的生命情调。”正是由于舞蹈与人类共生,与生命共舞,所以才称其为一切艺术之母。舞蹈走过的每一步,都展现着人类从洪荒到文明的璀璨史篇。原始舞蹈则是这史篇当中的瑰丽的第一页,是舞蹈发展道路的第一步。格罗塞:“原始舞蹈才是原始审美情感的最直率、最完美又最有力的表现。”

人类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兼具的高等动物。人类从古猿到类人猿,再到人;从四肢攀缘到两足直立,从前肢到双手,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这个结果无疑是有利于生存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心理进程的形式、性能和结构的,所以人类本体(人体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同时也是自然美的一种形式。人类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与此同时,在自然的生存压力下,人类观察自然、利用自然,运用简单的石器、木头等工具进行劳动。人类的劳动生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使用和制造工具,也客观上标志着人类已从动物的属性中分化出来。劳动使人脑开始发生变化,人类在与自然、与同类、与动物的相处中学会了生存之道,渐渐开始有意识的利用简单工具制造复杂工具,改造和征服自然,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扩展,从事一系列“属人”的劳动,这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人类成长,历史演进的过程、动力和成果,这种社会现象、社会实践即可称之为社会美。更重要的是,原始人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开始熟悉、掌握大自然的规律,人类的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在工具制造或进行其他劳动的过程中对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性等都提出创造性要求,这种简单的劳动创造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秩序、节奏、变化有了新的感受、领悟和想象,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知,美的形式及审美感受也已开始初露端倪。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身体得到了自由解放,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美的体态,这无疑是人体美的开始。人类在产生、进化的过程中,舞蹈作为原始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而又特殊的形式,伴随人类走过蒙昧时期、野蛮时期。在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肢体语言作为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表达,成为原始人类生存交流的一种手段。原始舞蹈之所以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灵魂,正是因为她是通过人类最实实在在的肉体来展现舞蹈的内容和精神,这最真实的肉体,是自然界赐予的最具灵性的杰作。人类可以运用这一杰作的动态属性自由灵活的创造美。同时,“人体”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符合人类感官对美的形象要求,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最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当人类狩猎时模仿动物形态以捕获食物,战争时集体舞蹈以振奋人心,祭祀时用纯粹、无修饰的肢体动作如痴如狂的舞动以通神灵,这种强烈的情感和身体所放射出的力量美和震撼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种美的感受是只有通过人体律动才能传递的淋漓尽致;这种原始的、动物性的狂热和激情是人类自然、本真的动作意识和动作思维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美的结果。

原始的生产劳动对人类思维习性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改进了人类的主观认识能力。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秩序的社会劳动关系,从而创建美的形式。人类与生俱来的思想、感情、意识,推动社会向理性、规律的方向发展。人类最初的劳动是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合而为一的,原始舞蹈是从劳动中形成的。最初,人类被动的接受自然所赠与的一切材料和内容,单纯的用身体进行创造、加工和处理。但是当人类开始运用思维和意识,感性与理性感受周遭的一切,从不同角度欣赏美。人类开始用头脑探索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的美,当人类在生存活动中,学会了用身体模仿一些凶猛动物的形态,既可以捕获猎物,又可以保护自己,这个过程即是思维与身体共同作用的最好体现。不仅如此,人类还会运用思维将这些获得的有用线索和形态整理、加工、提炼、升华,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生产,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审美取向也发挥作用,发现符合利益的、美的特征加以完善并保存。人类不断发展,保存下来的美则越来越趋向当下的审美理念,符合原始群体对身体动态的审美倾向。原始舞蹈就是在这种共同的审美环境中形成并发展的。所以原始舞蹈必然是与生存、与生产、与人类需求密切相关的美的表现形式,既体现物质劳动,又建构精神劳动。

当人类适应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开始思索宇宙和生命的问题时,渐渐地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离。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生活手段独立于劳动。当人类对大自然的神秘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多的未知,人类开始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形成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使人类对巫术和图腾有特殊的认同感,通过舞蹈表达感情,培养技能,团结群体,实践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然崇拜、巫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初级形式的宗教活动,开始成为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人类开始了祭祀,衍生出这许许多多用于祭祀的肢体动作,这些动作源于在生产生活中观察自然的结果,形成特定的审美感受。在原始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类对自由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追求也不断进步,原始舞蹈也是在这样的实践与精神的共同作用下趋于典型化、实用性和功利性。邱紫华在《东方美学史》中认为:“东方民族继承和延续了美学特征……以具体事物的形象如气、体、味、风、雪、月、花、姿等范畴来表现某些普遍的审美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始美学观念形成的原因在于对自然的膜拜。原始舞蹈美正是在这膜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始身体动态美。在原始社会那样极简的生存环境中,原始舞蹈所创造的具象的艺术形式,是当时人类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

自然界中,万物有其固有的生长方式,如树枝的姿态,溪水的流动,动物的奔跑,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灵性和生命。远古时期的人类没有音乐、没有舞蹈,他们用最生活化的石头、木头、铜器、铁器等器具通过击打产生的声音,作为最原始的音乐节拍。通过最自然的人类肢体形成的身体律动,作为最原始的舞蹈姿态。强烈的音乐与身体的节奏共同配合建立起一个虚幻的、神秘的、舞蹈的、审美世界。“击石拊石”成为舞蹈最初的节奏。但是这并不是他们舞动的唯一节奏,响亮的呼喊、狂热的拍手、整齐的跺踏,作为人类原始舞蹈最震撼人心的生命节奏。大自然不仅赐予人类节奏,更赐予人类舞动的身体,这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企及的独特审美客体。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工具,用身体探索自然的奥秘,舞蹈用身体感受大自然,人类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产物。在舞蹈审美的活动中,无论审美经历是愉快或是悲伤,最重要的是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最本能的快感。

易中天《艺术人类学》指出:“人类原本没有这种生产(艺术)。…原本都是出于其他目的,比如出于生存的需要,或作为图腾的标记,巫术的形式,而被创造出来的。”这些其他目的成为人类精神世界对未知和美的渴望。原始舞蹈作为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胚胎性艺术形式,它所展现出的生命之美,力量之美,崇高之美,神秘之美,无疑为后世带来激动、震撼和敬畏的审美感受。

[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说舞[M].香港:三联书店,1982.

[2]恩斯特·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易中天.艺术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J702

A

1005-5312(2015)11-0115-01

猜你喜欢
舞蹈美的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舞蹈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