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璐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中西方文化冲突下的设计美学
牛璐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设计的全球化与民族化紧密相联。因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个别性是每个国家的特点,是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而全球化就是要覆盖和包含各民族的差异性、独特性。通过对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性的研究,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设计美学的审美特征及审美趋势。
设计美学;审美文化;审美特征;审美趋势
设计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美学对设计的影响和设计的艺术因素对审美的贡献。人类进行设计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不仅是人类设计的审美创造在国内外,在设计美学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这些思想凝结了人类对设计审美创造活动的理性思考,指引着今天的设计审美创造活动的发展。适度的开发和运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能更好促进设计艺术发展。
中西方之间出现出现审美文化这种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种族构成和不同形式的社会构成而产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其次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派生出的不同的社会心理效应。
(一)不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向来号称地大物博,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的肥沃土地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丰厚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基本处于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之中,对外扩张或对外贸易时期相对较少。总体而言,中国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西方则不同,以古希腊为例,这样一个处于世界贸易十字路口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碰撞,他们的思想相对自由,逐渐养成了独立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上所述,中西方之间的这种不同种族构成、相异的地域环境等本然的诸多要素最终形成了文化异质乃至思维模式上本质的不同。
(二)不同的社会心理效应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条直线,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则是一条曲线。如若截取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生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知,社会起源的不同与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是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勇敢、耐劳和适于战争;而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软弱、怠惰、贪生怕死”,“海岛民族比大陆民族更重自由”。
希腊本身是一个半岛,负山面海,腹地狭窄,加之土地贫瘠,人口又出现过剩,无法在农业上满足其发展,发展手工业、对外商品交换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大力发展海洋业,向海外发展成为古希腊的必然途径。在同时期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因此“与生活于爱琴海区域的古希腊人不同,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古中国人的天职不是去海上冒险,而是要兴修水利,这种工作不仅不是少数人能够完成的,而且也不是某个部落单独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高度的社会组织结构。”
在中国,设计从原始初期就形成了,和其他民族一样,在初期设计中,关键性及目的性问题不是美,而是实用,这才是人类原始初期设计的唯一目的。而到了青铜时代,设计和制作者们就开始注重用造型和外观的装饰来表现他们的审美企图。
就在中华文明发源的同时,西方文明也在古埃及等地萌芽。古埃及文明的诞生真正开启了西方设计文化辉煌。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西方古典艺术中,古埃及给后世留下了伟大印迹,尤其是古埃及人的建筑设计最让人震撼。在古埃及时期,历朝法老都将毕生心血倾注在皇陵即金字塔,以及供奉神灵的神庙。大家都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集高大、稳定、沉重和简洁于一体,以宏伟的气势,单纯、朴实的造型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威严,产生了对世界的一种威慑力量。
帛画是画在白色丝织品帛上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画种。帛画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通过帛画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绘画的端倪。
希腊文明影响着欧洲文明以及整个世界,它以璀璨耀眼明珠的姿态永存于人类文明史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意大利艺术史家孔蒂曾经这样描述:“古希腊所生产的许多艺术思想和创造的许多艺术形式仍然留存于世,希腊文明在两千五百年前给予人类的推动力量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西方社会。”
在中西方美学的宏观比较之中,我们把基点置于生活模式的对照、地理位置与社会背景的连接上。因为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心态和各种生活情绪,就是从这种自身独具的生活中产生的,就是从人与人之间的遭遇中产生的。在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中,确实存在着由于阶级、民族、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艺术修养等因素带来的差异,但这个差异的存在并不否定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的共性。正是由于存在共性,不同的民族、信仰的人们才能碰撞出火花,才有可能产生一些人类共同的文化艺术瑰宝。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陈炎.积淀与突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孔蒂.希腊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J501
A
1005-5312(2015)11-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