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杜英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从“跨界艺术”的产生到新媒体艺术
——关于新媒体艺术取向的若干思考
刘杜英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新媒体艺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为基础,但同时又广泛地涵盖了多个学科,它可以说在互动才能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深度魅力,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怎么突然显现于世面,它的承载着是如何演绎它的精彩的,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本文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跨界艺术;媒体;影像艺术;多学科综合;互动
自从20世纪罗森伯格行走在画布上挥洒画笔来记叙事件,随后出现了“新达达”日常事务看似无序杂乱的“混搭”,再后来杰克逊·波洛克让我们不得惊讶茫然于日常事物所带来的灵魂的促动,由此“跨界艺术”显然浮出世面。从未来派开始,摄影和现成图像的拼贴就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从激浪派的白南准开始,电视就开始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技术在个性化的视觉创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跨界艺术的魅力不断彰显,行为、装置,媒体影像……直至现在出现的新媒体,艺术家思考着运用一些全新的新媒体技术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它将要主导着或者已主导着当代艺术的潮流及取向。
视频影像学的奠基人白南准以音乐家的身份登上舞台,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跨文化牧游者,但他的表演彻底打破了观众的期待。有论者认为,白南准在50年代末的“行动音乐”(用各种偏激的行动代替乐器演奏)和当时在视觉艺术领域里红极一时的行动绘画有一定联系。然而,行动绘画在60年代初便迅速衰弱下去,而掺有各种杂音的实验音乐则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演变成传遍全世界的电子流行音乐。但白南准的“行动音乐”所具有的强烈视觉效果使他向视觉艺术界靠拢,从而加入了当代在欧美盛极一时的激浪艺术家阵营。“行动音乐”个人演示会的可能性同时使白南准将研究视角放大,把电视引入艺术实验。作为一名电子音乐家,他整日和导线、仪表、放大器、示波仪打交道,他逐渐培养起对电子声音和图像的互动产生强烈的兴趣,他预感到打破不同学科和艺术领域之间的某种新艺术潜在力量,从而他躲到一个少人知晓的阁楼内,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做起了“解构电视和其图像”的实验游戏。他的作品《禅之电视》——在一个居室内由11架黑白电视机组成,电视机像是随便地搁到地板上,没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但所有的电视屏幕均在播出同样的节目。但节目很难看清,因为屏幕上的图像被压缩成平行线状,像是受到强烈的干扰。这种对电子图像的偶发效果的强调显然是约翰·凯奇“偶发音乐”观念的延伸。这个在30多年前显得十分前卫的艺术展被当时保守的评论家指责为“新达主义的幼稚园”和“好玩的市场”。但在今天,这一展览被认为是视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白南准作为视频艺术之父的艺术史地位。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先锋艺术家意识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的便利条件和设备的重要性,在技术进步的平台上,不断将艺术推向时代的前沿。
可以这样理解白南准引领了新媒体艺术的开创,到后来罗伊·阿斯科特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先锋人物,其源头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毫无争议的要归宿到“跨界艺术”的产生,因为新媒体艺术是基于多媒体艺术的,而多媒体艺术又恰恰是一门全面综合各门类艺术的跨学科艺术。
美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曾经说过,从20世纪的下半期开始,人类已经由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转变为以看和听作为主要的方式。显然从文字阅读转向图像阅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犹如蝴蝶效应一般,虽然微妙但最终会很惊人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媒体艺术现在正在蝴蝶般演绎着这种效应,媒体艺术的承载者——视屏、声音、体感、超文本、生物学、数码技术、智能软件、虚拟现实等等在不断的变更和扩充中,这是它在需要更好表达延伸自己的同时,在影像技术,数码技术等前沿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理智反应。
媒体艺术从单纯的视觉图像媒介,声音媒介,经过一定的发展到影像多媒体,直到现在的多媒体,再到综合各种媒介及数码技术后的新媒体,以一种可以说是超过任何媒体力量的惊人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比线性演进的电影叙事厉害太多了,结合了视频、声音、体感、超级文本、电子数码技术等的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今天的新媒体艺术还只是一个粗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发掘。它的承载者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尽管承载者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但它的目的始终是不变的:用艺术的表象思考人类社会,表达人类社会并同时更好的融入社会,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新媒体艺术最初是在欧美发展起来的,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或许就给人一种并不单纯的感觉,它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
无论是罗伊·阿斯科特还是白南准,他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他说:“对网际网络、生物电子学、无线网络、智能型软件、虚拟实境、神经网络、基因工程、分子电子科技、机器人科技等等的兴趣,不仅关系到我们作品的创作与流通,也关系到艺术的新定义,关系到‘出现’美学,以及互动性、联结性和转变性。”
从罗伊·阿斯科特上面的谈话中,我们似乎得到这样的印象:新媒体艺术将逐渐融入媒体技术当中;新媒体艺术家将转化成媒体技术专家,或者被媒体技术专家取代;新媒体艺术将更加商业化;新媒体艺术将为媒体技术的存在而存在,为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叫人迷惘和困惑的理由。但是,不论新媒体艺术今后的走向会怎样,它必然会随着IT产业和INTERNET的发展而存在和发展下去。我们不必急于给新媒体艺术下什么样的结论。
新技术还将迅猛的发展下去,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会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这可能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把艺术与科学等同起来,认为新技术将使艺术变成科学,或者科学成为艺术。技术追求统一性、标准化、定型化,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艺术追求个性化、独创性、求异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把一种新技术作为创造艺术的手段,我们却不能把一种新艺术当成技术发明的方法。
多媒体对于艺术意味着综合性的某种复兴。当我们明白它的来龙去脉时,它就像教堂中的祭坛画搬到博物馆的聚光灯下就不再神秘,新媒体将把各种艺术再次捆绑在一起,营造出不可还原为组合要素的综合体验。这种综合体验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演绎着它的炫目角色,至于它会朝着什么方向飞速发展,怎么发展——不敢估量,我们拭目以待!
[1]童芳.新媒体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卡-克姆(英).艺术语言的奥秘[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3]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G206
A
1005-5312(2015)11-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