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小丑:随军僧人片山玄澄

2015-10-27 13:49:24李晶
参花(下) 2015年11期

◎李晶

虚伪的小丑:随军僧人片山玄澄

◎李晶

摘要: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在小说《活着的士兵》中塑造一个奇特的角色,随军僧人片山玄澄。这个随军僧人本应心怀慈悲,超度战场上的亡灵的,然而,他却在战场上演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战争狂魔。这个角色既是日本侵略战争的中虚伪的小丑,也是日本侵略战争政策引导出的战争狂魔。

关键词:《活着的士兵》 随军僧人 战争狂魔

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创作的小说《活着的士兵》向读者塑造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角色,随军僧人片山玄澄就是其中一个令读者难以忘怀的角色。

石川达三是知名作家,在日本侵华战争进入新阶段的时期,他按照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政策导引,与大批日本文化人士进入中国,一方面为了真实地描写日本军队在中国的真实情况,一方面为日本侵华“鼓舞士气”。1938年1月8日石川达三到达刚刚被日本侵略军屠城的中国南京,在与日本士兵充分接触后,回到日本。在1938年2 月1日至10日,用约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部反映南京战事的小说《活着的士兵》。这部小说是著名的、由日本人写的,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它真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的罪恶与残暴。随军僧人片山玄澄就是石川达三在小说《活着的士兵》中塑造的一个邪恶凶狠、罪行累累的战场小丑。

二战期间,同样是一个信奉佛教的东方国家,日军很多部队都有随军僧人,对战死者进行超度。日军极少有丢下同伴尸体的,一般都是火化后带着骨灰离开。

石川达三的小说《活着的士兵》描写了日本侵华战争中一支与主力部队保持一定距离、协助主力部队的小分队。从日本作家的视角看,这个小分队是为日本国“立功”,但是,实则这个小分队在中国犯下了滔天大罪。这个小分队中的人物都有一些特殊身份,随军僧人片山玄澄也是这支队伍中的特殊人物,他本来是为战场上的死者做佛事的和尚,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把自己当成这支队伍中的特殊人物,他已经不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他也与部队的其他士兵开展杀人比赛。而他的杀人形象更可耻。他“左手脖子上缠着佛珠,右手挥舞着一把农民劳作时使用的铁锹”,用嘶哑的嗓子厉声高喊“浑蛋……浑蛋”,抡起铁锹,照着中国士兵的脑袋斜劈下去。铁锹没有开刃,发出“扑哧”一声响,像切开西瓜一样,半个锹头深深地嵌进了中国士兵的头颅中。看着中国士兵血溅如飞,倒在地上,他还连声叫骂,并用铁锹劈向一个一个民房里的其他中国平民。随军僧在战场上杀人时,非但没有丝毫慈悲心,反而感到心花怒放,酣畅淋漓。

片山玄澄是《活着的士兵》中一个叫读者感到新奇的角色。片山玄澄是“随军僧”,这样的角色在中国军队中是没有的,在其他战争小说中也是没有的。实际上,“随军僧”也就是随军和尚,是日本军队中本来就有的一类人。这类人在军队中数量不多,没有职位,但是却在士兵中人人皆知,在整个军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这样的角色实际上是日本侵略军中的虚伪小丑。战场上必定是要死人的,死去的人是需要超度亡灵的。随军僧人就应运而生了。按照常理,和尚应该崇佛向善,慈悲为怀,随军和尚就是来超度战场上产生的亡灵的,他们本应是战场上最慈悲的人、最向善的人。但是,“随军僧”片山玄澄却在战场上大开杀戒,杀中国人时,没有丝毫的良心上的痛苦,相反,有的是心花怒放,杀人后感到的无比的愉快。

每支部队都配有从军和尚,但是片山不同于别的从军和尚,他敢于凶猛地杀人,他的杀人令其他士兵“赞叹佩服”,因为他既不带枪也不佩剑,随手抄起一件家什,就可以当作杀人的武器。当队长对他说:“听说和尚先生杀敌很猛啊!”他马上立正敬礼,并像士兵一样恭恭敬敬地回答。

当队长问他,超度死亡者难道不是行善积德吗?他说自己没有那样的心情,他对仇敌恨得不得了。他说他压根儿就顾不上宗教。也就是说,战争已使他从吟诵经文、替死者超度的和尚变成了杀人狂魔,他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和尚本分,早已丧失平生笃信的宗教,丝毫没有了同情心、宗教信仰。他身上只有宗教家的虚名,他已疯狂,以杀人为乐事,认为杀人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片山的转换也非常快。以前在寺庙里,他做祈祷和平的法事,他笃信宗教可以超越国界,认为印度、中国、日本拥有同样的宗教,拥有同样的信仰,做祈祷和平的法事就能使天下和平。但是,他志愿随军后,原本的宗教思想就淡忘了,连基本的为战死者念经超度的想法都灰飞烟灭了。他遇到的是一个个杀人不眨眼的士兵,这些士兵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想着杀人,他与他们一同行军,一同吃饭,很快与他们同流合污,变成了杀人狂魔。

《活着的士兵》中塑造的随军僧人片山玄澄角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形象,这个形象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上典型的战争狂魔,是日本侵略军精神安慰的幌子、滔天罪行的遮羞布。

(责任编辑刘冬杨)

作者简介:(李晶,陕西省旅游学校;研究方向:日语教学、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