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中心卫生院(525252)李红
急性心肌梗塞(AMI)多为冠状动脉血供中断或者急剧减少,进而引发心肌供血不足而缺血坏死。AMI患者起病较急,风险较高,属于常见的内科危重症,稍有不慎则会导致严重后果[1]。基于此,本文研究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4.7±8.2)岁;入组患者初治时均未见并发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保持静卧,并给予吸氧护理,常规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同时还严密检测心电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由科室主任、主管医师及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针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并结合患者治疗进度列出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①健康知识宣教。将疾病有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对疾病有基本认识,并通过宣传手册、集中宣教等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有全面了解,同时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常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心里有数”,以免造成后期治疗的焦躁、不配合甚至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为后期治疗打下坚实基础。②心理护理。对入院患者给予及时沟通,对患者的表情和肢体活动予以实时观察,针对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紧张、恐惧等情况,让患者通过听音乐、看杂志、做游戏等方式予以有效缓解或转移。此外,向患者介绍临床治疗成功案例,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同时拉近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③合理用药。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说明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为患者制定用药时间表和用药方式及用药剂量,并进行严格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可通过病友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纠正来提高用药规范,在此过程中还可增加病友之间的感情交流,融洽病房气氛,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④饮食指导。让患者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严禁烟酒和辛辣食物。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食谱,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菜品,以免患者感觉口味单一而心生厌恶。⑤出院指导。出院后应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操劳,并且保证足够的睡眠。对于肥胖患者,应禁忌热量食物并增加适量的户外活动,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状态。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或心绞痛时间延长等情况时,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复查。
附表1 两组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对比
附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治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75.6%(34/4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两组护理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导致的心肌部分坏死、持续性痉挛或者血栓形成,进而引发管腔急性阻塞是其病理基础所在,而AMI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防治疗与患者是否及时就诊、情绪是否紧张、生活护理情况以及对本病知识掌握度存在密切关联[2][3]。临床研究表明,伴有心理障碍(恐惧、抑郁以及焦虑等)的AMI患者睾丸酮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因此被纳入A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由此可见,针对AMI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显得极为必要,其有利于纠正AMI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本次研究在治疗的同时针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包括入院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常规检查、合理用药以及饮食指导在内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通过健康知识宣教有利于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合理用药以及饮食指导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疗效,提高治愈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较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