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堃
(乌克兰利沃夫市利先科国立音乐学院 乌克兰 利沃夫 79000)
郑路
——中国铜管音乐的优秀代表
邓家堃
(乌克兰利沃夫市利先科国立音乐学院 乌克兰 利沃夫 79000)
本文介绍了中国著名管弦乐音乐家郑路,简述了其创作、作曲及编曲的音乐生涯,并分析了其作品和编曲特点。
中国管乐团;作曲;编曲
铜管乐团在世界铜管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铜管音乐在中国军队的发展历史中过程短暂,但在中国军乐中,铜管音乐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可惜的是,在欧洲的音乐文化中,几乎没有关于中国管乐团的相关材料,也没有关于中国管乐音乐家代表的记录。郑路是中国最出色的管乐作曲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及编曲家,他拥有很多铜管音乐的作品及编曲,从军队进行曲到民族音乐,其作品风格迥异。作者最为青睐的是他的《中外管乐合奏系列曲集》中编写的13个曲目,遗憾的是文章篇幅有限,不能涵盖所有作品,所以仅在此列述其中两个作品。
庆祝曲《我的祖国》有4个小节序曲,以强烈的感情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歌颂。作者以富有情感的曲调进行创作,利用中国五音阶调式的同时加入了欧洲古典的四部和声(I-IIIV-V 大调),并且选择了合适的节奏——中板,适当的连音,以及准确到位的感情符号,用以补充总体的印象。同时郑路使用特殊的编曲方式增加了作者的用意,而且非常专业地运用了这些技巧。曲子结构旋律和谐,联合了长笛、黑管、短号、慢的低音组、萨克斯对位法、圆号的节奏等:
图一
在序曲中运用了很奇特的进行曲的方式,使用小鼓的节奏和其他铜管乐器节奏不同。
图二
作品的主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所有部分在演奏中重复,重复时删减了某些插曲并改变了高低音区。主旋律的第一部分结构比较简单,它拥有民族曲风的旋律,缓慢的低音、圆号的和弦、悦耳的黑管,还有长笛的节奏,如此简单自然的旋律完美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就像涓涓细流在讲述着自己的祖国伟大而美好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郑路为音乐的强弱进行了差别划分:
图三
旋律叙述中的8度重复有些特殊,低音部分有三种乐器演奏,中音号、上低音号与次中音萨克斯,高音部分应用了中音萨克斯,演奏出的8度双音效果类似泛音。旋律上使用了长笛的高音让曲子变得宏大。在第一部分的末尾,可以听出由圆号、小号、长号和小鼓同时表现进行曲的节奏,而使曲子特色有所改变,就是这些节奏帮助音乐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的内容不多,只有8个小节,两个元素组成。第一部分有进行曲的特点,第二部分差不多是序曲的重复。为了衔接第一部分而对乐器做出的选择,郑路突出了中音号和上低音号,来扩大旋律的音区(长笛,黑管,小号,短号),萨克斯演奏对位法。
第三部分的内容就相对较多了,也包括三个元素。听众从乐曲的开始又返回到安静抒情的故事中,与第一部分相比结构变得复杂起来。抒情的旋律(有时跳动),短号和小号的二重奏搭配着圆号的伴奏填补了曲子的衔接空隙,萨克斯、中音号、上低音号演奏的是比较简单的对位法。为了增强抒情,长笛的二重奏和黑管在中音区演奏三和弦。
图四
中间插曲部分是第二部分乐曲的重复,编曲人把旋律放在中上低音区,伴奏乐器不用圆号,而是用了短号,黑管,长笛,后面在第三部分用第一部乐曲的内容。作品末尾又是序曲的重复,使用休止符强调出庆祝曲的气势。应当注意的是,序曲重复了三次是为了让作品表达得以完整。
重要的是庆祝曲《我的祖国》通过郑路的编曲,赋予了作品明朗的节奏,他通过作品使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得以升华,为作品注入了新的灵魂。
正如前面所描述的,郑路不仅是编曲家,同时他又创造了很多自己的铜管音乐作品,另一个作品是《拜访家人》。内容虽然不多(共73节),但它却是创造明快音乐的典范。
短短的四小个节序曲呈现了一组画面,展示出一个自然、祥和、稳定的中国家庭。缓慢的速度,简单的结构,使乐曲在和谐中达到一种静态,从弱到中强音,偶尔的叮当声使听众产生共鸣。
图五
作品的第一部分重复抒情的主题,重复结构,期间有两个相似的句子:
图六
在音乐中有和谐的序曲(长笛,黑管),后面稍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他加强了萨克斯和圆号的复调音乐,低音声部使用《布尔董》5度音程(类似民歌)。最后四个小节的重复,作者觉得使用13度的上升跳级有些不便,估计是因为上低音号的吹奏特点,演奏起来非常复杂。
重复的时候上低音号、中音号和萨克斯使旋律更为丰富多彩,最后的长音像预告一样过渡到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有两个对应的乐句,快速而简单的复调音乐节奏构成、音符的跳动与变奏,使第一个乐句有跳舞的节奏特点。编曲很好地运用了黑管,就是这样较简单的伴奏,却强调出了舞曲风格,民间音乐的创作:
图七
中间部分的第二个乐句运用了另外一种结构,6个小节为一句重复一次,演奏速度比较快,有比较宽的音区和全音。作曲家在乐句的结构中运用了复调音,使用了模仿音,同时用最简单伴奏。应说明的是作曲家使用了马林巴琴、钟等能表现出民族特色的乐器,同时,悦耳的音乐在高音区,在庆祝曲的氛围下,使听众内心感到欢快。
图八
第二部结束有很短的三个小节(一共三个片段)的上低音独奏,这是为了同最后的部分衔接并过渡。
第三部分几乎是和第一部分一样的重复,只是最后的小节比较慢速,突破结构,声音越来越小,使人依依不舍……
本文突出强调了郑路的曲风风格特异,作曲家的编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由此可看出作曲家具有很高的编曲水平及卓越的音乐才华
[1]郑路.管乐合奏曲集(中国风版):管乐合奏乐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薛君.跳跃的音符——记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郑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孙斌.音乐漫步[M].山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6.
J632.61
A
1007-0125(2015)10-0083-02
邓家堃(1989-),男,汉族,河南省中州市人,乌克兰利先科国立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以及国际管乐团学术研究。
戏剧之家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