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 要 新时期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但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还是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从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分析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推进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并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有效途径,贫困山区农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但是贫困山区在进行自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特点,逐步的开辟符合自身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更好的实现自身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全面的实现对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1]。
1 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陵山贫困山区在政府政策的有效指导下,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畜牧业、种植业及林业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整体的农业产业化结构逐渐更加合理,农业整体的效益逐渐提升,农民收入逐渐增多[2]。但其整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1.1 农业产业的结构仍旧不合理
武陵山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农业整体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传统的农业种植业仍旧占有较大的比重。现阶段,武陵山贫困山区各农业结构所占比例为:农业占67.8%,林业占3.89%,畜牧业占18.73%,工副业占9.58%,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结构仍以自然经济为主,所含的商品经济所占比重仍旧较小[3]。其次,农业产业劳动力结构较为单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所得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表明,武陵山贫困山区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达到91.25%,其总体的产值达到了武陵山贫困山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2.3%,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武陵山贫困山区传统的务农结构仍旧没有改变,整体的劳动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陵山贫困山区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方向的转移。
1.2 农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销路不多
现阶段,武陵山贫困山区所能提供的农业产品仍旧以粮食作物为主,其内第三产业刚刚兴起,整体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第三产业在整个武陵山贫困山区中所占经济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慢,总体经济效益较低。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较为欠缺
由于武陵山贫困山区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农民并没有充足的资产积累,限制了生产力的再发展;同时,受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情况的影响,整体的效益较低,最终造成农业产业化所需的资金量较大,资金较为欠缺[4]。
1.4 交通不够便利,地理环境较为复杂
武陵山贫困山区是内陆型的贫困山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农业产业化结构非常单一,所需的基本型交通得不到保证,掌握农业发展信息也较为欠缺,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生产难于实现与现阶段经济大市场的对接,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所需科技知识、文化知识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都较为欠缺,很多青壮年内半文盲的比例仍旧较大,农业产业化所需的领导型人才非常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极为缓慢。
2 推进武陵山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全面的推进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随着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能够实现将武陵山贫困山区传统的农业小生产与现阶段大农业市场相对接;其次,能够实现武陵山贫困山区内各种有效生产要素的合理性流动;再次,随着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的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将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最后,有利于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与专业化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
3 提升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加快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综合性开发,构建主导型农业产业基地
武陵山贫困山区应当首先对农业的发展做好总体性的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环境气候特点,进行农业作物生产基地的有效划分。例如:茶叶生产基地,辣椒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干果生产基地,商品猪、牛、羊生产基地等符合武陵山贫困山区气候特点及人文特点的生产基地。根据不同的基地特点,合理的规划处基地的范围,提升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促进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3.2 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资金投入机制
现阶段,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够合理与其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机制是较为关键的。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所需资金的来源,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偿机制,提升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生产装备的现代化,保证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的稳定性。
3.3 提升农业人员素质
农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武陵山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划区域进行农村农业产业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武陵山区政府应安排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对技术要点进行针对性的现场讲解,通过各种形式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肥料、农药等送到农民手中。此外,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和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优秀的人才资源。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的促进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贫困山区政府及相关人士,分析自身负责区域内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鹏主.农民生计型农业转型机遇、挑战和路径选择——以重庆武陵山区为例[J].民族论坛,2014(11):68-71.
[2]李快满.甘肃省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与发展策略——以榆中县北山地区为例[J].甘肃科技,2015(4):1-3.
[3]龙万伸.如何做大做强浦北县蚕桑业——关于浦北县蚕桑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6):177-178.
[4]谢慧,陈汉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初探——以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梧州服务站为例[J].大众科技,2015(3):178-18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