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浩
摘 要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林业的发展状况十分严峻,且林业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十分重要。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可行性发展道路符合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目前仍然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不仅仅局限在理论,更包含了要将这种新的发展观念在实际生产中付诸于实践[1]。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飞速,人口总量剧增,生态环境却越来越恶劣。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粮食短缺等人类危机都或多或少受着林业发展的影响[2]。企业应将保护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森林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致力于扩大森林面积,恢复森林质量。林业的主体就是森林,森林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林业的地位也得以凸显。人类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3]。
1 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我国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林区可采资源萎缩,企业经济危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目前,林区的可采资源逐步萎缩,林业经营企业经济困难,林区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合理的科学的资源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林业的发展违背了资源价值规律,林业的管理体制不科学,产销脱节、权责分离。企业的投资政策和经济政策不合理,长久以来实行的都是单一的产业结构。在以木材为中心的同时,忽略了保护、培育森林以及综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林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了林业技术推广、研究以及信息发展落后。更新方式以及采伐的不科学,使林区生态失衡日渐加重。树木病虫害严重、生长率低造成了植被破坏、气候异常,甚至造成水土流失。
1.2 发展林业的意识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早些年,我国发展林业时,急于求成,违背了林业的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造林营林时,森林植株过密、树种单一,使森林病虫害愈发的严重,树木成活率明显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差。
目前,我国林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林业的意识严重不符。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且林关系到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但由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我国没有形成全民发展林业的共同意识。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手段来发展经济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证环境和资源的发展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过于粗放,往往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因此,要坚持科技兴林,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的科技水平,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其核心为科技,主体为企业,导向为市场,根本目的为经济效益。合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以实现科学化,精确化,现代化经营管理林业。
企业需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依据科研成果指导林业发展,以避免生产建设与科研脱节。鼓励科技人员加强基础研究,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2.2 全面启动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工程治理项目
各级领导须重视保护森林资源,意识到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性。各级领导须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和规划,全面启动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工程治理项目。领导需定期检查林业生产,严格监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植物检疫工作,避免有害生物侵入,导致森林病虫成灾。制定《森林火灾工程治理规划》,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保障森林安全。
2.3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关于第一产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大力建设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竹林、速生丰产林等;关于第二产业,大力开发新产品,将产业转化为高层次的精深加工业;关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花卉业、森林旅游业。企业应当响应“以二促一带三”政策,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进行产业重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2.4 建立健全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体系
为减少人力的耗费,将商品林与生态林区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商品林需要向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管理措施和监管手段。生产单位需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程,以保障森林的质量以及生态功能。只有森林的质量好、生态功能强大、数量多且生产经营单位培育森林的积极性高,才能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颁发可持续经营认证证书。只有这样,生产单位才能够自主经营,充分利用资源,培育大量森林。这样的森林经营环境将更加自律、宽松。
2.5 制定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体系
政策的调控和引导可有效使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可将各种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消除,鼓励全民参与林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法律、经济以及一定的行政手段,强化、规范林业的管理运作。为避免短期行为以及保证林业投入,政府应充分运用税收等产业政策和经济杠杆,科学调整利益结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政府可开征生态税收。现有的税收体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劳动力成本太高而能源资源价格太低,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就业的扩大。企业在税收政策影响下将焦点放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忽视了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化。政府开征生态税,可使企业将焦点转移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政府还可以降低劳动所得税,进行税收的转移。这样的话,政府既能保证税收,又可以促进就业,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2.6 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
首先,应当加强的就是林业科技研究,建立林业生态环境监控网络和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体系及配套的相关技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开发高效利用森林资源的技术和森林灾害预报、预防技术以及应急技术,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科学理论基础。其次,企业应当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相应的试验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探索、钻研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企业可以在示范区进行可持续经营林业的相关理论的实践,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这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型示范和事实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19.
[2]林明春.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4(8):55-58.
[3]刘燕.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14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