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2015-10-26 19:57武海丽智建奇邢荣平焦建伟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种植区农业生产玉米

武海丽+智建奇+邢荣平+焦建伟

摘 要 地域性和季节性作为农业的根本属性,意味着气候因素在种植业的生产活动中,具备着不可忽略的决定作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同时,鉴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充分利用不同地域之内的气候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格局,对于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玉米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在气候适宜性的考虑因素上,务必要深入研究破题,并通过种植区的拓展和完善,打造以玉米为主的商品粮基地。

关键词 玉米;种植区;气候适宜性;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02

玉米作为营养丰富、出产量大的粮食品种,早在明朝时期便从美洲传入了中国,如今在商品谷物农业体制初具规模的情势下,玉米种植在国家农业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且逐渐呈现出区域化的生产格局。作为主要的粮食品种,玉米的种植在国家农业体系中,必须要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生产规模,方可解决人口的粮食问题[1]。近年来,全球变暖对气候影响的越发明显,关乎到国内玉米种植区的分部格局的转变,针对玉米种植的农业生产的政策革新与技术演变,农业生产部门只有在研究中进入崭新的阶段,方可实现对气候变化的巧妙适应,并积极有效地巩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1 玉米的气候适宜要素

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逐渐成为主要的种植对象,在解决人口粮食问题上,贡献巨大。玉米喜欢温湿环境,且需要较为疏松的土壤质量,因此,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南各省较多。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硬粒型玉米,华北地区多种植适于磨粉的马齿型玉米,品质次于硬粒型玉米。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2]。其中,吉林省是我国当前的最大玉米种植区。吉林省地处温带大陆性的季风气候区,且光照适量,降水集中,冬季无霜期短,十分适合甜玉米和粘玉米的生产。

2 我国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宜特征

2.1 气温因素

在玉米生产活动,种植区的选取参照,首推气温层面的气候要素。温度对玉米的生长,能够统筹玉米种植区生产经营状况好坏的全局,因此,实现对玉米的全生育期的研究,对于气候适宜性的归纳总结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一般认为,玉米的全生育期的总年积温需要1 800~2 800 ℃。由于我国的气候大部分在温带,只有仅少的一部分热带,没有寒带,因此很多区域适合玉米的成长。一般,当外界的温度达到10~25 ℃时,玉米的种植就可以正常地发芽,因此,我国除黑龙江外,其余各省均符合这种温度要求。

2.2 降水因素

水分往往也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生长的一个重要决定性的气候适宜参照,决定了玉米种植区面积的大小。玉米对于水分的需求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气候因素。虽然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中的土地,总体降水量并不是很均衡,但夏季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使降水量相对集中的优势,使得我国东北、西南和黄淮海地区的广大土地,均可实现玉米的种植。据统计,一般667 m2产500 kg的玉米需要消耗大约300~370 m3的水,因此,在年降水量为500~600 mm的地方比较适宜玉米的种植[3]。随着水分吸收量的逐渐增大,玉米的产量也就随之提高,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必须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水分供给。

2.3 光照因素

光照是玉米生长所需要考虑的气候适宜条件。玉米对光的需求,比其他任何粮食作物均来得复杂,既喜光又不能过于吸光吸热。也就是说,适宜的光照才是玉米生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素。研究表明,在玉米出苗以后,每天应该要满足8~12 h的光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玉米的发育,并实现其发育期的缩短,加快其生长速率。光照如果不足,则导致玉米发育期的延长,使玉米产量下降,如我国西南的川蜀地区;光照过于猛烈,反而加剧玉米内部有机质转换的过快,以至于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产量恰成反比,如我国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因此,玉米的种植区域的扩展,最需要适宜的温度,不可过多也不能太少。例如,吉林省农业区的光照时间比较长,且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光热的集聚,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能够满足玉米的光照需求。

2.4 其他气候因素

其他气候因素,仍然能够对玉米种植和玉米农业生产活动,起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作用,例如,霜冻和干旱,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虽然玉米对涝灾的抗击能力较强,降水的过多在短时间内,有利于玉米苗秆的生长,但若出现连阴雨天气,玉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瘦弱常出现空秆,玉米的生产质量仍旧得不到提高。所以要积极提防气候异常和气象灾害,从根本上保障玉米的种植。

3 发展我国玉米种植区与气候适宜性进一步融合的农业措施

3.1 人为调节气候,促进玉米的生长

由于玉米种植区的扩展和生产质量的提升,均与气候的适宜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发展我国玉米种植区与气候适宜性的进一步融合,无疑要视为促进玉米生长的重要措施,这就涉及到对人为调节气候的重要性。管理者要在旱季进行适度的人工降雨,以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而对于台风、洪涝等多水灾害,则应该加强预警机制,并提升预防的能力和手段,确保玉米生产环境的绝对安全。

3.2 实行区域专门化的生产作业方式

除了对于气候的调节之外,更要实现对气候恒常性的适应和调控,仿效美国的区域专门化得生产作业方式,通过不同作物种类对各种气候的适应性,实行单一品种的区域专门作业。玉米作为一种喜温、喜光且多水分需求的作物,能够解决人口密集区域的口粮问题,务必要在针对气候特性严加定位的基础上,巩固现有的商品粮基地,改造成区域生产的固定农业基地,以人文手段,缓解农业生产与气候适宜之间的矛盾。

4 结论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种植业作为农业体系中的中心环节,则必须视为基础中的基础。伴随着气候变化在近年来的日趋剧烈,玉米本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这种气候变化的环境背景下,产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也就如期而至。因此,积极探讨玉米的气候适宜性,更新种植区域的范围定位,完善种植区的环境以及水分、土壤、化肥等方面的供给,对于科技兴农的践行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何奇瑾,周广胜.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J].科学通报,2012,2(4):267-275.

[2]于海涛.基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探究[J].北京农业,2014,12(36):35-36.

[3]王丽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探析[J].吉林农业,2014,7(14):3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种植区农业生产玉米
收玉米啦!
C市主要草莓种植区土壤重金属镉、铅现状调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河北昌黎县葡萄种植区农业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