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彪+罗长春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是现代层级组织学奠基人。他提出的“木桶效应”(Cask Effect)原是经济学术语,又称为水桶效应、木桶原理、木桶定律、短板效应、木桶短板管理理论。理论核心是: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因此,想要“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就要下功夫修补最短的木板,以提升木桶盛水面整体高度。
以教育实践的视角来看,“木桶理论”从教育目标实现的角度对学生素质能力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了非常形象的隐喻。基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规律等客观因素,根据教育实践经验,本文从“木桶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旅游人才培养“反木桶理念”①。理念核心是:学生正向学习状态激活与竞争性优势生长效率更高的“催化剂”,不仅是补强学生素质能力因子中的“最弱项”,“特长”、“优势”的强化和发展更能产生联动提升效应。
一、“反木桶理念”提出的现实考量
长期以来,普通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普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教育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难以磨灭的影响。
普通教育是以“淘汰选择”为重要实现形式,寓有限教育教学资源使用资格获取和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于一体的竞争性教育形式。想要通过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脱颖而出,自身素质能力各项因素均不能出现“短板”。否则就很难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形象比喻就是“100-1=0”②。因此,学生想方设法均衡发展,以实现成绩整体提高。
职业教育是以“增长知识”、“习得技能”和“提升素质”为目标,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能力资质认证的教育形式。相对于普通教育学生,职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普遍不高,即职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活和开发。因此,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首要考虑是“让学生发现自我”,指引学生迈出重拾自信的关键一步。而迈出“关键一步”的动力源或许正是学生的“爱好”、“特长”、“比较性优势”。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的“爱好”、“特长”、“比较性优势”强势生长能对职校学生学习信心的重新振作、学习欲望的重新激发产生积极影响,达到“7+1>8”③的育人效果。职校学生的“长板”,对素质能力因素联动提升能产生积极效应。
二、旅游职业教育“反木桶理念”
“反木桶理念”在旅游人才培养活动作用更加突出,它从目标假设和实现路径两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一)“反木桶理念”与旅游人才培养
从某种意义来说,旅游服务的本质是旅游服务人员引导顾客实现“角色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过程。而作为引导两种“体验”的实现方式,情感互动是“交流”义项的应有之义;在服务过程中,感知游客心理或者情感需要能力的形成需要那些“可意会不可言说的东西”,即“默会知识”④;职业教育更应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全面开展训练。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形成依赖的“情感互动习惯形成”、“缄默知识获取能力习得”以及“情感领域有效训练”等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学生个性特质具有“合群性、亲和力”,追求“真、善、美”人格特点,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上述特质的外显性方式等。而这些“基础”的更下位“基础”则恰好是职校学生素质能力结构中的“长板”。
(二)“反木桶理念”的目标假设
旅游职业教育“反木桶理念”目标是两个命题:“‘差生变好”和“‘好生变优”。
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愿学”的现象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就是“出勤率不高”、“学习专注性不够”、“学业成绩不好”,他们往往被定义为“差生”。事实上,将“差生”转化为“好学生”的关键是激活学生正向学习状态。
培养“具有竞争性优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是职业学校“‘好生变优”转化工作的重要驱动力。将“好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关键是竞争性优势产生联动提升效应。
(三)“反木桶理念”的实现路径
旅游职业教育“反木桶理念”的措施选择则是创造性的选择学生具备的“潜质”、“特长”、“优势”等“长板”。引导强势生长,让“长板”成长为“长板”和“短板”联动提升的催化剂,成长为职业生涯的制高点。
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欲望尚未真正有效调动起来,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催化剂则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事实上,影响互动的主要因素则是有效沟通的缺失。学生通过“潜质”、“特长”、“优势”的有效展示,能实现锻炼身心,健康发展;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欣赏”和“赞美”,重拾自信心,提高情商。
三、“反木桶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旅游职业教育应以“反木桶理念”作指导
旅游职业教育“反木桶理念”的应用实践主要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简称“广东旅校”)为例加以介绍。
(一)环境建设
2012年广东旅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确定以“内涵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为宗旨,推进职业教育文化环境建设。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引企入校”,通过企业实训设施设备进校园、企业专家进课堂的办法,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营造仿真企业经营氛围和环境;二是“推校进企”,通过学校教具教材进企业、教师师傅进车间的办法,把校园文化推送到企业,让学生在实训、实习岗位接受技术技能训练。这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长板”的培育奠定背景基础。
(二)社团建设
广东旅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事务管理过程。学生社团是他们参与学校事务管理过程、加强自身素质才能锤炼的重要平台。
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122个。参加社团学生人数达到4,35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2.69%。其中,“学习型社团”9个,占7.4%;“艺术特长型”18个,占14.7%;“各种实用技能型”35个,占28.7%;“体育运动型”11个,占9.0%;“公益性社团”23个,占18.9%;“娱乐休闲健身型”17个,占13.9%;“咨询沟通型”5个,占4.0%;“其他类型”4个,占3.1%。
(三)学分银行
2006年广东旅校颁发“教改八条”文件,开启教学改革新序幕。其中“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活力、鼓励学生“优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学分银行”制度催生了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训实习活动、自主开展文艺节目表演、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参加竞技比赛等活动形式,在“基础学分”之外获得“奖励性学分”。
通过“反木桶理念”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有效运用,教学成效突出。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差生转化率”达到93.6%、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2%、实习完成率为99.5%、初次就业率为98.2%。获得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奖项人数为242人,其中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达31人次、获省级技能竞赛奖项86人次。
从效果来看,旅游职业教育“反木桶理念”在旅游人才培养的区域性试验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从理论建构的规律方面而言,围绕旅游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形式的思考与探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注释:
①按照惯常理解,“反”字的意思是“反对、反抗”(拉丁文词根为“anti-、counter-”)。在“反木桶理念”这一概念中,“反”特指“演绎、类推而出”(英文为“analogy、deduce”)的意思。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第376页。
②“100-1=0”定律来源于一项监狱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众多犯人里逃跑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后被管理学家引入到企业管理和商品营销活动。
③“7+1>8”是一位教育家对教师工作的洞见:教师工作7小时,加上1小时的学习,其工作效益大于不读书的教师8小时的工作效益。不等式中的“1”产生的作用实际上是“新动力获得”所需的养分补充。后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④“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它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行动中的知识”或“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
参考文献:
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529.
责任编辑魏家坚特约编辑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