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云 祝良文陆军军官学院中文教研室
论《亮剑》英雄与美的爱情叙事
张云云祝良文
陆军军官学院中文教研室
摘要:长篇小说《亮剑》以其独特的英雄话语和叙事方式为读者呈现了英雄李云龙与美丽女性田雨历经崇拜、困惑、融合达到的爱情境界。这段“英雄与美”的爱情叙事使得男性英雄与美丽女性的结合产生了阅读审美和情感期待。
关键词:英雄话语倾慕爱情叙事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自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男性读者在这部小说中读到了“血性”,读懂了“英雄”;女性读者在这部小说中读到了“英雄”,读懂了“柔情”。这不是一部绝对的“男人”的书,因为在通篇的男人世界里,我们无法略去以李云龙为代表的男军人——英雄们身边的女人们。英雄热爱战场,英雄也有生活;女人热爱生活,女人也敬仰战场,男人和女人就这样相遇了。在烽火硝烟的格斗厮杀中,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高手过招中,在一段不堪回首的悲情岁月里,作家用他的军旅体验、英雄情结、独特的叙事方式给读者呈现了那段别有滋味的英雄与美的爱情叙事,让人泪涕交加、荡气回肠。
李云龙貌不出众,但是“真他妈的农民式的狡猾”,狡猾中蕴含着机智与勇敢。“聚仙楼”,李云龙与国民党军358团团长楚云飞联手大闹县城,他乔装打扮成日伪汉奸,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揣着鼓鼓囊囊的20响驳壳枪。在暗含过招之心的楚云飞看来,这个李云龙胆识非凡,胆小点的人想想都会打哆嗦。此番交手,李云龙的战果是:日军守备中队、宪兵队、皇协军大队、便衣队等小队长以上之军官,全部被击毙,无一幸免。日军因此悬赏李云龙之项上人头,大洋十万元,提供情报者,大洋五万元。
李云龙忍痛割爱,大义灭亲,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减少部队的伤亡,毅然下令,向沦为日军人质的新婚妻子秀芹开炮。六门山炮同时开火,击中目标,却让夫妻二人阴阳两隔。淮海战役大决战中,李云龙身先士卒,以生命的代价发出致命一击,身负重伤,危在旦夕,体无完肤,浑身像泡在血里一样,血压近零,浑身伤口达18处。
李云龙从不胆怯退缩,他刚烈而不屈服,在战场上如此,在军事学院学习时同样如此。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说的后半部,“文革”中,他承担了武装流血事件的全部责任;批斗会上,面对莫须有的诬蔑,他宁愿手臂被拧折,也不弯腰低头;生死危难时,他一次次放弃特种队战士的营救,因为他在乎的是军人的尊严和正义,死也不愿苟且。
危难来临之时,他嘱托孩子们,面对战场、牺牲,要用前胸去迎接子弹,作为军人哪怕流血也不能轻易流泪。无论何时,要敢于和敌人拼命,无畏强敌,将军人的荣誉视同生命。军装意味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穿上军装就应该随时准备把自己的命交出去。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一个有资格的老军人的身份,把他对军人的理解深情而郑重地传给了下一代,英雄情怀不言而喻。
李云龙的最后出场闪耀而悲壮,他把勋章别在礼服的右胸上,戴上装饰着金色帽缏的大沿军帽,一个八面威风的将军,一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黄色的硬质肩章上,那颗金色的将星在灯照下闪烁着……他以开枪自杀的方式保持着一个军人的尊严和荣誉,因为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李云龙性格复杂,他强悍好斗,桀骜不驯,执著倔强;他任侠仗义,有仇必报,血性张扬;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出奇制胜。他刚烈激情,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部队,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毅然亮剑。然而令读者惊喜的还有他的不完美、痞气甚至是匪气。这个剑客一样永远宁折不弯、重诺轻生、侠肝义胆的军人,让我们对“英雄”的话语有了新的思考。
田雨这个江南美人,身材修长,削肩细腰,柳叶眉毛,樱桃小口。就连政委赵刚初见到她时,心里也“咯噔”响了一下,脑子里跳出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李云龙眼中的田雨始终焕发着特殊的令他骄傲的美。在他负伤失去知觉前,脑子里还闪过一个念头:“唔,这姑娘长得不错……”而当田雨向刚刚醒来睁开眼睛的李云龙嫣然一笑时,李云龙差点就被这倾国倾城的美晕了过去。自此,李云龙认定了,“这个田雨就是我将来的老婆”。作为一名女军人,田雨有着特殊的魅力,一身半新的列宁服式女军装,遮盖不住全身洋溢着的青春妩媚的气息。
也正是因为这脱颖而出的美,让李云龙在茫茫人海中认定了她。除了美,田雨还是一个睿智的姑娘,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念过私塾,上过洋学堂,受语文教师启蒙弃学出走,参加了解放军。在追求革命的道路中,她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她对李云龙、丁伟这样的军人、英雄充满了崇拜,因为他们雄性的气息,因为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抗了敌人,夺回了民族尊严。
田雨是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小女人。新婚之夜,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爱的期待:“你侬我侬,戒煞多情,情多处热似火。”即使是与丈夫的诀别,也是寄寓古诗词《临江仙》表达心迹。这个温柔的小女人,面对被造反派鼓动的群众围攻,挺身而出,以强硬姿态只身挡住涌动的人群,以一种决绝的拼命保护了李云龙。她有一般女性少有的坚强,她告诉丈夫:将军有将军的尊严,可杀不可辱!要硬就要硬到底。她巾帼不让须眉,带上行李走进监狱,永远和李云龙这个“现行反革命”站在一起,在李云龙自杀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她在狱中割腕自尽,伤口割得像个孩子嘴。
田雨作为中国女性很有代表性,她们坚韧、善良、美丽、忠诚,用自己柔弱的身体和男性一起支撑起一片天空,在烽火连天中将青春乃至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在祥和安宁的和平年代,默默承担家庭与事业的责任。她们是令人尊重的,她们的身上有一种属于女性的特有的美。
田雨与李云龙的结合是上苍注定的。李云龙重伤之时,整个野战医院中只有田雨的血型和李云龙一样,她的400CC的鲜血就这样注入了李云龙的血管,乃至于从昏迷中醒来的李云龙的大脑里就储藏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美得令人心动的形象,两人的鲜血通过爱情融入了一生的追求和最终的生命。
这是李云龙的第二次感情经历,是真正的爱情。在追求田雨的过程中,李云龙使出了战场上的冲锋精神和计谋,终于赢得了田雨的心。而他此后的言行也正如他所说的,虽然有很多缺点,可从来没有什么坏心眼,要和谁好,会掏出心窝子待他,死也不会背叛。
对于这个大嗓门、粗里粗气的男人,田雨不只一次谈到自己的爱慕:“我不喜欢书生气十足的男人,我喜欢有血性、有尊严、勇敢的男人,缺少文化可以学习,但缺少血性和尊严是没法弥补的。”新婚时,田雨柔情地对李云龙说:“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婚后分别,在信中田雨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思念:“结婚真不是件好事。本来这个世界上若是没有你,我还是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你的突然出现,改变了我的命运,你这个冤家,我怎么糊里糊涂就掉进了你的圈套里呢?”作为女性,她也有爱的担忧:“你以后会遇见许多出色的女性,她们会像我一样崇拜英雄,到时你该怎么办?会不会见一个爱一个呢?”对于丈夫入闽途中遇匪,单刀赴会端匪窝的传奇故事,她是无比自豪的:“我为你骄傲,亲爱的。”
两人婚后的相处岁月中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因为知识层次、生活习惯、处事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很多误会,甚至是隔阂、分居。田雨曾对婚姻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轻率,但最终意识到,崇拜英雄就不能要求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男人同时又柔情万种,儿女情长,一个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男人难免会粗暴些,多想想丈夫的优点,世上没有真正完美的人。他们的爱是在矛盾中前行的,崇拜、困惑、理解、融合,达到了爱情的最佳境界。两个人是用一块泥巴捏出来的,好比他们的血都流在一起,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经历波折,他们最终携手走完了最后的岁月。
与李云龙的诀别充满了悲情的浪漫与温馨,田雨轻轻抚摸着丈夫的脸,恨不能把满腔的柔情一下子倾泻出来:“你要时时感受到,我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对于自己一生的选择,她无怨无悔:“生为女人,我算是够有福气了,我为你感到骄傲……而我是多么幸运,上苍垂顾,把你给了我,我太知足了,只想告诉你,这一生,我很幸福……”能够被妻子看重,是李云龙临终前最大的欣慰。
田雨美丽柔弱、娇小可人,于男性吸引力十足。李云龙,粗鲁豪爽,率领一支“嗷嗷叫”的部队,展示了中国军人的伟大。田雨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李云龙的英雄气也是众所公认的,于是粗鲁、野蛮、强悍的男性英雄与温柔、娇弱、年轻的美丽女性的结合就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英雄与美人的组合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阅读审美和情感期待。英雄与美人之间表面上是一种追求,实质为倾慕,这就是小说《亮剑》给读者呈现出的别样的英雄与美的爱情叙事。
参考文献
[1]朱向前.中国军旅文学50年[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8.
[2]周水涛,张飞.论《亮剑》的英雄塑造对传统军旅小说的突破[J].毕节学院学报,2008(2).
[3]刘奕华.从《亮剑》看中国战争小说审美模式的转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
[4]周徐.英雄在途:祛魅·消解·重构[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
[5]傅逸尘.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都梁.亮剑[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