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国静 贺蔷 刘芳
北京太洋树康中药饮片厂
鸦胆子,又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以粒大、色黑、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植物鸦胆子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省和自治区,多生于山麓、林缘、灌木丛、草地、路旁向阳处。鸦胆子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黄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略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密被柔毛,脉上尤密。圆锥花序,花小单性。核果。
中药鸦胆子呈卵形,长6~10mm,直径4 ~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极苦。
中药鸦胆子性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的功效。内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用时捣碎,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鸦胆子原植物
▲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的鸦胆子,正品应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