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慧
隋末暴发了一场全国性战争,群雄逐鹿以后,历史的车轮终于慢慢地转向了唐宋,又迎来了文化史上光荣的一页。在这一时期,内源性医学——导引医学著作颇丰,名人辈出,极大地推动了导引医学的发展。本期及下期,将对唐宋之前的导引医学文献做出一些补充,再系统地介绍唐宋两代导引医学的名人与名著。
苏元朗,又名苏玄朗,自号清霞子,导引医学大师。生卒待考。其汲取《古文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秘诀》三书精髓,著《旨道篇》,收徒传授内丹术。苏元朗是系统讲学、著书授内丹术较早的人物,其诠释内丹术名词术语甚详:“精华存乎日月,进退运乎水火。是故性命双修,内外一道。龙虎、宝鼎即身心也,身为炉鼎,心为神室,津为华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铅;阴中有阳,是为婴儿,即身中坎也;八石之中,惟用砂汞,阳中有阴,是为姹女,即身中离也;……中央戊己是为黄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水,水之处金,皆本心神,脾土犹黄芽也,修治内外两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动静而已;真土者,药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枢;白虎者,铅中之精华;青龙者,砂中之元气;鹊桥、河车,百刻上运;华池、神水,四时逆流;有为之时,无为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谓归根复命;犹金归性初,而称还丹也。”对后世内源性医学的注释、传播与发展有较大影响。
智顗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是一部导引专著,共2 卷。内容有具缘(修止观须先外具五缘),河欲,弃盖(弃贪欲、瞋恚、睡眠、忏悔、疑五盖),调和(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方便(述修习止观方便法门),善发,觉魔(修炼出现的应验、幻境与应对方法),治病(辨脏腑病,用止观禅法与“六字诀”),证果(即修止观,达到的境界)等,都是对研究导引医学颇有价值的文献。
南北朝范缜撰《神灭论》,其着重论述了形神之关系,认为形生神,有形才有神,“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神形之间是辨证关系,对后世内源性医学调节神形学说的创建有较大影响。
唐代官方的医疗机构太医署内,不仅有了按摩专科(为当时七科之一),还开展了按摩教学工作,《旧唐书·职官志》中已有按摩师的职称。
《新唐书·百官志》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可见当时的按摩已开始治疗“损伤折跌”等伤科疾患。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蔺道人所著的《理伤续断秘方》(又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书的。《唐六典》载:当时太医署有“按摩工五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这比当时从事药园和针灸工作的同类人员多,可见按摩在整个唐代医事制度里,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这一时期,用内源性医学、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已有相当高的成就,并且还将之作为预防小儿疾病的手段。如《千金要方》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膏摩”在唐代已有了广泛运用,并云“用膏摩身数百过”、“追风所在摩之,神效”,且强调指出药膏、手法要配合使用。《外台秘要》也有“手当千遍,药力才行”等说法,可见当时人们对用介质提高按摩疗效的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沈汾撰写的《续神仙传》中,还记有马湘用竹枝代替双手叩打施术部位为患者治病的故事(见明代李梃《医学入门》及徐春甫《古今医统》)。
王焘,唐代医学家、导引养生家,乃贞观名臣王珪之孙,生于公元670 年,卒于公元755 年。著《外台秘要》40 卷传世,共计1104 门,收处方6000 余个,成书于天宝十二年,可谓是穷搜博采了唐代与唐代之前的资料。《外台秘要》内容丰富,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是研究我国唐代以前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之一,受到历代医家之重视。其中的养生导引法介绍了“以导引吐纳法,治心腹诸劳疾,以调息法治诸病”的经验,值得后人认真学习与研究。
司马承祯所著的《忘坐论》与《服气精义论》,介绍了五脏疾病与临床特征和辨证施功,是实用性很强的著名内源性医学养生文献;其撰内源性医学的呼吸运动专著《天隐子养生书》指出了练功的程序,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与“神解”,并有相应的注解。
据唐玄宗李隆基与唐末道士杜光庭考,东汉末期张道陵著《老子想尔注》系《老子》的释本,书中多处从导引医学的角度对《老子》作了注释与阐发,提倡:“身常当自生,安精神为本”、“真思老道,学知清静”、“性情不动,喜怒不发”、 “弱其恶志,气归髓满”、“师设晨暮,清静大要”、“为柔致气,法儿小时”等养生大要,应引起后人的重视与深入研究。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乐于、精于内源性医学的探索,应为后人重视研究。白居易著有《求玄珠赋》与《动静交相养赋》,倡导“动为道枢,静为心符”,“动静互养,和调形神”;其导引养生诗“负宣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至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均颇为精巧。
吕洞宾著《敲爻歌》是内源性养生医学专著,书中讲述了导引功法、注意事项,强调练功时应身心放松,精神内守,顺应自然,至今仍颇有价值。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是唐代有影响的导引医学家,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养生辨疑集》、《钟吕传道记》(又称《钟吕传道集》)等珍贵文献。《西山群仙会真记》是内源性医学专著,共5 卷。内载有: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炼法入道、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书中还载有超然子王志昌集,论太极、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五行生成之数图说;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交互成十图说。还载有干合枢要、八卦还元图说、五行颠倒图说、木金间隔、金木入火、辨宾主、浮沉、水火既未、坎离气变、还元等,是道家导引功中论述较为全面的著作。其中不少的精髓观点,值得后人深入研究与考正。
胡愔著《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是循《黄庭内景经》之理,研究内源性医学养生的专著,其指出导引修炼可“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聪明纯粹,却老延年”;倡导寓内源性医学于生活之中,以达“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心,气全则体平,心安则神逸”之境。
崔希范著《崔公入药镜》,虽只有82句,却是流传与影响极其深远之著名内源性医学作品,有“以吾心为镜、身为之台”精妙之见。
张果老述《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内有真一秘要、橐龠枢要、三五一枢要、三一机要、日魂月魄真要、日月五行真要、七返还丹简要、八卦朝元统要、九还一气总要九章。其序云:“九要者,要乃机要也,以应大丹九转。故以道分九篇,法显九门,篇篇归根。”
唐末宋初著名导引大师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世称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人。生于公元872 年,卒于公元989 年,享年118 岁。其精通内丹胎息秘诀,所创五龙盘体睡功很著名,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指玄篇》81 章,言及导引养生、还丹之术等;其还著有《三峰寓言》、《高阳集》与《钓潭集》诗600 余首,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含光是精于内源性医学的医药家,为道家导引传人。著有《三玄异同论》、《周易义略》、《老庄学说》等书。
罗公远、叶法善注《真龙虎九仙经》,其书托名天真皇人传黄帝修身大旨,书中对观鼻法、仙家睡法、炼五脏法、河车运转法、炼婴儿法、炼地仙法、九等仙侠法等导引功均有具体详细之阐述。
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对多种导引功之功法、功效、功理与预防出偏等注意事项,均有简练、精彩之阐述。
彭晓,导引家。五代时人,精通内丹学说。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还丹内象金钥匙》等书传世。《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共3 卷。其书以乾坤为鼎器,阴阳为堤防,水火为化机,五行为辅助,真铅为药祖,互施八卦,驱役四时,得药忘言,假易显象。如其序云:“其书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坎离,直指铅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为研究《周易参同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