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研究

2015-10-26 12:39:45吉尔格力乔格拉森唐思静马博
职业技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畜牧兽医

吉尔格力,乔格拉森,唐思静,马博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研究

吉尔格力,乔格拉森,唐思静,马博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为了更好地适应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及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调整,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构建了工学结合的“433”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畜牧人才提供了服务和保障。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0 引言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要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就要根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以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1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1.1基本思路

贯彻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在与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2基本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驱动,坚持以职业、任务、行动为导向的特点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化的原则;要遵循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专业技术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

2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建设

2.1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生产任务。

通过对养殖场、配种站、动物医院、动检所等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并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确定畜禽饲料加工、畜禽饲养、畜禽良种繁育、畜禽疾病防治、畜禽检疫检验、畜禽生产经营管理6个职业岗位。针对这6个职业岗位群,本专业的专业教师与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合作,进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深入分析,针对各职业岗位生产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生产任务。如:养殖场(舍)的设计、家畜品种识别与外貌评定、畜禽人工受精、免疫接种、家禽的孵化、公畜的阉割等……

2.1.2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按照生产过程对其进行归纳和排序,构建6个行动领域,即:畜禽饲料加工、畜禽饲养管理、畜禽良种繁育、禽饲疾病防治、畜禽防疫检疫、畜禽经营管理等。

2.1.3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组合,依据工作过程的顺序,兼顾教学规律,进行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课程转化,确定畜牧兽医专业的14门学习领域课程。即: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畜禽繁育技术、动物疾病诊疗技术、畜禽解剖与生理、兽医微生物与寄生虫、畜产品加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兽医法律法规。

2.1.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系

依据畜禽饲料加工、畜禽饲养管理、畜禽良种繁育、畜禽疾病防治、畜禽检疫检验、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态度的要求,根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课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重新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学习领域的课程,使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此为基础,再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畜牧兽医专业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和畜牧兽医工作过程特点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畜牧兽医的工作特点,进行学习领域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形成适合畜牧兽医工作的学习项目,最后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开发过程见下图)

2.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把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的相关行业和企业引入专业建设之中,利用这些行业和企业的业务与养殖户等有广泛联系的特点,与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融为一体,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体,以生产实训和科研项目导入教学为两翼,实现校企双赢。

在具体的教学时空关系上,“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紧紧围绕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创新符合畜禽养殖生产的“433”人才培养模式。“433”人才培养模式“4”——四大养殖,即牛、羊、猪、禽的生产;“3”——三大能力,即畜禽饲养管理能力、畜禽繁育技术能力、畜禽疾病防治能力;“3”—三个阶段,专业能力分三个阶段培养,即,第一阶段:第一学期校内培养;第二阶段:第二、三、四、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三阶段:第六学期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或将要从事的工作分组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完成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达到岗位高级技工水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43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是:学院与行业、企业签订有关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为行业和企业无偿提供实训室和办公场所,提供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及技术,还提供仪器设备的维护及实训室的日常管理等服务。当行业和企业繁忙(如口蹄疫、禽流感的防治等)时,畜牧兽医专业教研室对教学运行计划作适当的调整,给予人力支援和技术支援。在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专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等方面建立合作平台,实现互惠双赢。

3 结语

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的实施,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就有可能对这项改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和物质准备,有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工作难度较大,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更难。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人的素质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变。如长期以来课程的学科结构定势改变得越多,并巳使得广大教师能够接受,则成功的难度就越大。

其次,课程实施的昂贵性是畜牧兽医专业特点之一。要想为学生传授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就要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如何解决购买设备的资金问题是影响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改革的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不足成为教学改革的瓶颈。

再次,对改革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推广,才能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产生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若缺乏普及和推广,就会半途而废。一项改革若得不到推广和普及,这项改革方案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重视,无法实现它的价值。

[1]刘金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2012(3):89--92.

[2]周淑芹,耿明杰,郑翠芝.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特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120--122.

[3]赵晓静,高婕,李彦军.高职高专院校“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课程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50--51.

[4]范先超.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69--72.

[5]朱小甫,吴旭锦,徐德乾.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4):225--226.

(编辑 赵欣宇)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 Ergeli,QIAO Gelasen,TANG Sijing,MA Bo
(BaYin GuoLeng Technology College,Kuerle841000,China)

In order tobetter adapt tothe development ofanimal husbandryeconomy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 skills,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 in BaYin GuoLeng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es the original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greatly,establishes a new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and builds the "433"talents cultivating mode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which makes the talents cultivating qua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and provides the service and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animal husbandry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in the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imal husbandryand veterinarymajor;course system;teachingcontent

G712

B

1672-0601(2015)12-0064-03

2015-10-15

本文系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XJEDU2014I056)的研究成果。

吉尔格力(1967—),蒙古族,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预防兽医教学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工学畜牧兽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盐工学人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家禽科学(2018年10期)2018-10-16 09: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