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中医人文哲学思想及其渊源

2015-10-25 19:19张新军
明清小说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宝玉红楼梦

·周 翎 张新军·



《红楼梦》的中医人文哲学思想及其渊源

·周翎张新军·

摘要人文哲学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以《内经》所建构的祖国医学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整体上看待自然与人的关系。《红楼梦》对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饮食起居、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中医理论都有深层的叙述。研究贾府的日常起居、生病诊疗、饮食养生保健,以及贾府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的身心健康与四时、精神,环境等之间密切的关联,揭示《红楼梦》所体现的中医人文哲学思想及其深厚的渊源。

关键词《红楼梦》中医人文哲学思想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因此,医学更强调人文思想。《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数千来中国古代医学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以《内经》所建构的祖国医学,是一种具有浓厚人文哲学色彩的医学体系,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研究活着的人,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及自然的尊重。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巨匠,更是一位中医大家,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包含了全面的祖国医学理论、临床诊疗、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医学人文思想。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御医、儒医、庸医和铃医的形象,反映了清代盛世时的医学活动、学术流派和医家的临证水平①。作者以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揭示了许多人物所患疾病的表现、治理法则、死亡经过以及影响疾病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②。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在养生、娱乐、怡情养性等方面里都会应时应季,大观园里春夏秋冬活动纷呈,说明作者深谙人与自然的关系,节气及寒暑往来与健康的关系,情志、饮食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和寿夭的关系。

一、《红楼梦》体现的摄养生命之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内经》把人的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看作是气的聚散。把气上升到这个层面就可以理解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把自然与人看作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内经》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规律,最早提出四时养生之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③告诫人们四时阴阳之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根据四时之气序变化来摄养生命,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进行养生,顺从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调摄精神活动,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1.春阳上升,庶物启故从新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④。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人也要使自己的情志生发,要助其畅达,切不可扼杀。从春开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阳之气生发之时,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多做有益阳气生发的户外运动,例如踏春、放风筝、散步、慢跑等。

春天时节,大观园里春色满园,在第五十八回和五十九回,作者把这种春景描绘得仪态万千:一场春雨过后,蘅芜苑“土润苔青”,潇湘馆“梨花如雪”,柳叶渚“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沁芳桥边“柳垂金线,桃吐丹霞”,怡红院芭蕉翠绿,海棠“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于是众人满园游玩,采花草、编花篮,大观园里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的场景。第六十二回,虽是暮春,借着给宝玉过生日之际,大观园里又是花团锦簇,众人射覆、行令、划拳,好不高兴,以至于湘云吃醉了卧于石凳上,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第七十回,又是一年仲春,因“剑刎了尤小妹,冷遁了柳湘莲,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诸多的闲愁苦恨,连连接接。因此黛玉探春等提议说“如今正是和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也赞同“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⑤,于是就改海棠社为桃花社,众人以柳絮为题,做诗词抒发胸臆。随后众姐妹以及丫头们欢天喜地拿出各自的风筝,有螃蟹、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燕等各式各样的风筝。探春对兴头起来的宝玉说:“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李纨对不忍放掉风筝的黛玉说:“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⑥

清明时节,惠风和畅,“杨柳青,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在放风筝时,牵线开怀奔跑,仰首远望蓝天,不但能享受春天的喜悦,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春天万物复苏,处处涌动勃勃生机,天气转暖,阳气始发,可以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助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运动和调理,保持心境愉悦,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得以祛病除疾。

2.夏之蕃秀,物华皆得秀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⑦。夏三月天阳下济,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是万物繁荣生长的季节,此时人应保持情志愉快,像植物一样,向外长发,以使体内阳气宣泄,以便与“夏长”之气相适应。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长夏要午睡,即所谓的养心。第三十回,“谁知目今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都鸦雀无闻”⑧。贾府上下都在午睡,凤姐午间都要歇息一个时辰,王夫人在凉榻上睡着,丫头们也都打盹儿呢。

暑乃夏之主气,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在盛夏应防暑邪。在第三十回,二宝又一次口角之后,宝玉至潇湘馆俯就,黛玉不让紫鹃开门,紫鹃怕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宝玉,遂开门让他进来;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后见黛玉来探视,不顾自己的疼痛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署。”⑨大暑天里宝玉挨打后身上有淤血的热毒,王夫人送来了“进上的”的“木樨清露”、“玫瑰清露”。木樨,即桂花,木樨清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之功能。玫瑰本身的活血化瘀的作用非常强,宝玉挨打后肝气受抑,胸怀郁结,宜饮此露疏理,故服后觉得“香妙异常”。养伤过程中宝玉想吃“小荷叶儿小莲蓬的汤”。这种“小荷叶汤”是用各种花样的银模子将新鲜荷叶压印出各种图案的叶片,放在鸡汤内同煨,出的汤既有荷叶的清香,又有鸡汤的鲜美。荷叶具有清暑消食、生津止渴、止血的功效,中医传统医学坚信药食同源,药品和食品密不可分。

在长夏还要防湿邪,因为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身体尤其是关节部位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贪凉露宿,过食生冷会伤害体内的阳气,容易留下关节和肠胃方面的疾病。第三十六回,贤袭人哄宝玉带兜肚以免睡觉不留神凉了肚子。这个肚兜主要是护肚脐上起保暖、健脾、防感冒和腹泻的作用。

夏日人们往往贪凉饮冷而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多吃生姜可以散寒祛暑、温胃健脾,民间有谚语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第三十回贾宝玉造次拿宝钗比杨贵妃,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祛热”,引宝钗怒而反击,黛玉见宝玉奚落宝钗暗暗得意,结果被宝钗一起回击,二人把脸羞红,这一切被察言观色的凤姐打趣说是大热天吃了生姜,可见贾府深知生姜在长夏的妙用。第三十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籫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五”⑩。蒲艾指菖蒲与艾草。端阳佳节以后,天气逐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百毒齐出,古代就有端午节给门上挂一把艾叶的习俗。菖蒲与艾草都是常见中草药,都具有芳香开窍,逐痰去浊之功效,古人认为可以祛除各种毒害,以避邪驱瘴,特别适宜于古时悬置门上缓慢而持久发挥其药效。

3.平定收敛,和缓多事之秋

中医养生讲求应天顺时,“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1)。立秋后气候由热转凉,阴气开始占上风,阳气开始衰落,出现万物肃杀的自然状态。此时,万物都已经成熟,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在情志方面,要使精神内敛,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伤害。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是养生的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秋燥食粥能和胃补脾、润肺燥,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还宜多食蔬菜、水果等。从藏象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肺喜润而恶燥,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变化特别敏感。加之天气干燥,气候寒热多变,许多旧病也易复发。由于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天人相应,五行相对,人体自然要表现出相应的征象,故此时节被称为“多事之秋”。

林黛玉是作者在《红楼梦》里饱含深情塑造的一个人物,从表面看她性格并不完美,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之人,“小性儿,行动爱恼人”(12)(史湘云语)、“爱刻薄人,心里又细”(13)(小红语),从小体弱多病,“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知有不足之症”,刚进贾府时就对贾母说“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14)。从小身体状况不佳,身体上的先天不足,其偏颇体质也是疾病的温床,7岁左右丧母后洒泪拜别父亲,进京投靠外祖母,不久父亲又抱病去世,遂完全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儿。对于一个孩童来说,失却父母是任何东西都难以弥补的伤痛,也是她体弱多病的一个诱因,因此她的性格和身体状况与她自身的遭遇及生存环境都有极大的因果关系。她这种性情的人最容易在秋季出现情绪和身体上的失衡。

从她的症候来看是肺部方面的疾病,第四十五回提到“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天宝钗来看她时劝她每日早上用燕窝一两,冰糖5钱,熬粥喝,最是滋阴补气的。到了日落时,天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不想秋霖脉脉,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读《乐府杂稿》,不觉心有所感,发于章句,遂成《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15)四句诗中用了五个“秋”字,刻画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忧郁之心态。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大观园的中秋联句是发生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在“社也散了,诗也不作”的情势下,黛玉“对景感怀”、“倚栏垂泪”,深夜里与湘云一起到水边联句,黛玉竟吟出“阶露团朝菌”、“壶漏声将涸”、“冷月葬花魂”等“凄清奇谲”的句子,写实了其寂寞悲凉的处境和心情。

到了第八十七回,又是一年秋深,秋风冷雨,喝了半碗江米粥和几口汤后,黛玉看到宝玉病时送来的旧手帕和一些小物件,触物伤情,感怀旧事,默默流泪,后又重读宝钗送来的书子,感叹“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乃泼墨挥毫,赋成四叠,合成音韵,第二天早上起来抚琴低吟:“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16)恰被妙玉和宝玉路过时听到,妙玉深感其忧思之过深,宝玉也觉得其音调之过悲。

林黛玉的诗词是她心境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第七十回,宝玉读完《桃花行》后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不问是谁所作,便知是出自黛玉,因为只有林妹妹曾经离丧,所以会作此哀音。她的伤悲也与她的先天身体状况有必然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17)中医认为,自然界、四时、万物与人体心理、病理都是相互关联的和制约的,“喜、怒、思、忧、恐”五志之中,肺主悲,心气实则喜,虚则悲。脏气会对心情有影响,而心情也是脏气虚实的外在表现,忧的情绪很容易伤肺。林黛玉肺部应该是有问题的,否则她不会老爱哭。肺气不足了,自然很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面对同样的处境,别人能一笑了之,她就容易想不开。大家都认为她刻薄、小心眼,而实际上她的一些表现与她肺不舒,肺功能受到损害有很多关系的。“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气”,她的肺就不能给其全身输布足够的气量,遇到了令她情志抑郁不爽的事,就很容易多愁善感,反过来说,如果她的肺功能恢复了,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因此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不必要的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更是林妹妹秋季精神养生之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多燥,易患肺部疾患故当多食甘寒润肺之品,又当调畅情志,放松心情,适度锻炼则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以贾母为首的大观园深谙此道,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金风送爽,桂子飘香,菊黄蟹肥,大观园咏诗结社,进行了两次诗歌创作比赛,一次是吟咏白海棠,一次是吟咏菊花。众人邀请贾母等人在藕香榭观赏桂花,吃鲜果(红菱和鸡头),大摆螃蟹宴,赋菊花诗,作螃蟹咏,个个喜之不尽。在第四十回里,又是一年秋天,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送来贾母喜欢的新鲜瓜果蔬菜,贾母携姥姥游园赏月。明月朗照之下,听得箫管悠悠,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穿林度水而来,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在第七十六回,同样在深秋时节八月十五,贾母率贾府上下老小赏桂花、玩赏这清池皓月。“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18)。贾母深知四季怡情养性之道,赏花、赏雪、听乐,看戏、游船,猜谜、行酒令、说笑话等无一不好,擅长从精神情志、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摄,收神敛气方能舒缓秋悲,以利顺利渡过“多事之秋”。

4.万物蛰藏,蓄养精神气机

在《红楼梦》里,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饮食文化,涉及到的食品有近200种,以贾母为代表的贾府深谙中华医药的药食同源原则和顺应天地的变化来调整饮食起居。“老祖宗”贾母历经人世悲欢,得耄耋之寿,对于饮食、医药、养生保健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19)。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一派阴盛寒冷之景象,因此人要早睡晚起,躲避寒冷,安静自若。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本,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起居方式,保护和强壮人体的正气,避免正气的耗损,维护身体健康。冬季是进补的大好季节,是人体“养藏”最好时刻,此时进补很容易将进补的营养转化为能量而储存于体内,对那些体弱多病患者,营养不良的老人和孩子是最适宜进补的季节。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写大雪天里贾母吃饭时,送上的第一道菜便是牛乳蒸羊羔。贾母便说:“这是我们有年纪人的药,没见天日的东西,可惜你们小孩子们吃不得。今儿另外有新鲜鹿肉,你们等着吃。”(20)据史料说这牛乳蒸羊羔是用母体胎内未产出的羔羊做主料,再配上鲜奶、鸡汤、银耳等制成,是冬日里非常适合老年人大补元气的一道菜,具有养气血、滋阴补气之功效。宝玉等正值血气旺盛之龄,属纯阳之躯,不能也无需大施温补,所以贾母说“可惜小孩子们吃不得”,给年轻人准备的是新鲜的鹿肉。凤姐、平儿、湘云三人“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吃”。随后就有宝玉湘云在雪地里拢火烤鹿肉,酒肉之后,公子小姐们在芦雪庵联诗赏梅之意趣盎然的场景。中医认为鹿肉性味甘、咸而温,有补肾壮阳,生精填髓之功,对于宝玉等青少年来说,吃鹿肉是十分有益于他们的生长发育。

我国历代医药经典都贯穿着药食同源的原则,牛羊鹿肉一直被人们视为冬季进补的佳品,暖中祛寒、温补气血,但并不是说适合各种体质。中医最讲辩证,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分,冬季进补也需因人因时而异。中医讲“秋冬养阴”,鸭子性偏凉,是一种补阴的食物,对于体质偏弱的阴虚者来说,食鸭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进补方法。在第四回的元宵之夜,贾府上下赏灯吃酒,看戏放炮,四更之后,贾母忽然觉得腹中饥饿,王熙凤赶紧上前说“有预备好的鸭肉粥”。在第八回,贾宝玉到薛宝钗住处梨香院,宝钗便与宝玉比通灵宝玉,宝玉因夸东府前日吃的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赶忙把自己的糟鹅掌鸭信取来。冬日寒天,抿着烫心的酒微醺,品这糟鹅掌鸭信,是何等的养身养心。

冬至到大寒这段时间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冬至开始即进“九”,阴气最重,阳气不足,因为人体和自然是一体的,如果人不能很好的与大自然合拍,就容易发生健康问题。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都是这冬至日前后发病猝死。因此,冬至日前后要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消耗,多吃些容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在第十一回冬至那几天,王夫人对贾母说起秦可卿的病“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21)。紧接着在第十二回,“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黛玉回去”(22)。

二、《红楼梦》中主角病与逝的主因:虚邪贼风,未避之有时

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中医认为其太过或不及均会导致人体发生外感性疾病,因此把致病的这六气称为“六淫”。“六淫”为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六邪”。一般而言春天多风,夏天多湿热,秋天多燥,冬天多寒。在养生时要“从八风之理”,根据风气的变化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居处环境,避开每个季节盛行的邪风。第五十一回写到晴雯感冒生病,原因是大冬天晚上晴雯淘气想唬麝月,于是从熏笼下来,不畏寒冷,只穿着小袄出去,结果热身子被冷风一吹而伤了风,“又因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宝玉先找胡庸医看视,看完药方后,嗔怪其乱用虎狼药,于是又遣人请王太医为晴雯诊脉开方,宝玉见方子少了积实、麻黄二味药,喜道“这才是女孩子们的药,虽然疏散,也不可太过”(23)。由此也说明中医是最讲辩证施治,同样的病症,药方却因人因时而不同。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之后,第二天一大早黛玉立在花阴下,远远的向怡红院内望着,紫鹃出来提醒她说:“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湿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24)这是夏天要防湿的养生法则。贾府上下有许多宝贵的养生经验和习惯,例如,在饮酒方面,都习惯喝热酒,忌讳喝冷酒。第八回,薛宝钗教训宝玉曰:“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25)

中医把“六淫”视作外在的病因,把内在的病因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将“六淫”和“七情”称为“虚邪贼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反映了传统中医的养生理念。与“六淫”一样,适度的情绪表现是有益健康的,而七情过度,超过人体正常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26)。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生病与病人的体质、情绪、睡眠、饮食、生活习惯,所处的环境、心理承受的压力、自然界的四季变化都有关,尤其是与精神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红楼梦》中许多主角的生病大多与负面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年轻就离世的有秦可卿、晴雯、林黛玉、贾迎春、王熙凤等。秦可卿是《红楼梦》里风月人物的代表,第七回借焦大之口骂出秦可卿“爬灰”、“养小叔子”两桩丑事,生性好强的秦氏不堪身心两方面的压力而折磨致气血虚亏,病程持续一年有余,最终还是在天香楼悬梁自尽;贾迎春因其父贾赦欠孙绍祖家五千两银子而抵债式地嫁给“中山狼”,从此便落入了茫茫苦海,受尽折磨和虐待,由于其元气素弱,又遇悲恐,从而气逆,清窍闭塞导致昏厥而亡;被王夫人忌恨而在生病时被强赶出府,又受哥嫂子歹话刺激,很快含恨离世的晴雯;王熙凤在生完巧姐后落下病根,后又怀孕,遭遇小产,加之操劳过度患有“血崩之症”,贾家败落后成为贾府“事败”的元凶而被捕入狱,导致“一世强人”羞愧、抑郁、紧张、焦虑,再加上本身的疾病,最后也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林黛玉之死与其说是病弱体虚,不如说是精神自杀。在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本来就对于未来深感忧虑的林黛玉听到雪雁和紫鹃的谈话,得知宝玉已经定亲,遂茶饭无心,只要速死,一片疑心,竟成蛇影。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绝粒之时,无意之中又听到雪雁和侍书否定了宝玉定亲之事,说老太太的意思是亲上作亲,人就在本园子里。黛玉一想,非自己而谁,就这样阴极阳生,心神顿觉清爽,此后黛玉病渐减退。到第九十六回和第九十七回,黛玉遇见傻大姐最终知道了宝玉与宝钗即将成亲,心里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自此之后林黛玉本性已迷,恍恍惚惚,遂成“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之悲剧结局。

三、贾瑞之死:违反自然之道的代价

中医把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把它们看作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的三大法宝,提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处世哲学(27)。一个人如果做到精神内敛,真气就可以在体内顺畅的运行,就会百病不侵。道家不提倡禁欲,认为“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但也不主张纵欲,提倡有节制,“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行劳而不倦,气从以顺”(28)。道家一直认为世界万物都分为阴、阳,“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与阴阳,调于四时”。阴阳可以结合,可以互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所以男女之事,原本就很自然,且有采阴补阳,采阳补阴之说。

可惜的是有许多人都不懂“道法自然”,不懂得克制自己的食欲、性欲,还有贪欲,还一味地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后把身心整垮,《红楼梦》里的贾瑞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这部名著里的一个匆匆过客,从小说第九回猥琐出场,到十二回就命归黄泉。这个平素里“非饮即赌,嫖娼宿妓”的贾瑞,一看到娇艳百态的凤姐就骨酥肉麻,顿时就把同宗叔嫂的伦理道德置于脑后,竟敢“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邪心于凤姐,一厢情愿地编织着与凤姐寻欢作乐的美梦,以至于欲火焚心。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凤姐戏弄贾瑞,让他在腊月天气被过门风吹了一夜而病倒。后来他不思悔改,又自投凤姐贾蓉等编织的罗网,大冬天被一桶尿粪横浇一身,更兼两次冻恼奔波,遂后酿成重病,但仍贼心不死,痴情不改。死前跛足道人前来送上一面风月宝鉴,再三再四地交代只能照看反面,期望他能从镜中的骷髅中惊醒和觉悟,可叹的是他却最终为欲所牵,为获得虚幻的俄顷淫乐而不惜送命。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不知保养身体的贾赦,即贾母的长子,此人贪淫昏暴,依官作势,行为不检,曾与贾雨村勾结,强索石呆子古扇,逼其愤而自尽。虽上了年纪,儿子、孙子、侄子满堂,却还一味好色,惹贾母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29)。第四十六回里竟然又看上其母的贴身侍婢鸳鸯,“真真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30)(袭人语)。其淫威差一点逼鸳鸯削发为尼,但是在贾母死后鸳鸯因畏惧摆脱不了贾赦的掌心最终还是上吊自杀。贾赦的邪恶无度之本性不会为其带来善果,其最终的结局还是革去世职,妻子骨肉分离,充军边地,生死未卜。《内经》说人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31)。如果继续透支肾经,违背自然之道,身体就会灾害不断。

四、贾宝玉的全生避害:保全真我

《内经》的“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等处世养生哲学,描绘了一个能让人健康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32)。人与人是不同的,禀赋不同,身体不同,气血不同,所要追求的理想和欲望也必然不同,大家都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吃饭穿衣做事等等只要合自己意愿就行,无论地位高低都不相倾慕。《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有不少充满哲思的故事,其中讲了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一个是志在“水击三千里,转扶摇而上者九百里”大鹏,一个“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蝉和学鸠(33)。庄子认为,人如果能够自由发展其本性,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能获得一种相对的幸福。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到、爱做的,它们都是同样的幸福(34)。道家对于成功的理解是返璞归真,“真”是本真、本我,也就是做真实的自己,注重的是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超越。如果个人的愿望和理想被强行干涉改道,对于身心无疑是一种摧残。道家所倡导的理想生活境界,即崇尚自然本真的生活,对天地万物自然之道的坚守,闪烁着熠熠的人性光芒,与贾宝玉的追求不谋而合。

宝玉从小“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但却对充满浪漫和人文色彩的《西厢记》(第二十三回)情有独钟,喜欢的书是《庄子》(第二十一回),很赞赏《南华经》上的“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若不系之舟”之人生态度。他讨厌科举、仕途经济,否定和拒绝读书为官之道,瞧不起“禄蠢”,“放荡弛纵,任性悠情,最不喜务正”(第十九回),以“保全真性”为人生理想并将其付诸现实生活之中(35)。宝玉作为“真人”,做任何事情都基于本真,发乎内心,为人处事随性自然。脂批曾明确指出宝玉的自然特性“除闺阁外,并无一事是立意作出来的,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怀,偶得之不喜,失之不悲”(36)。对于贾宝玉而言,如果他能够永远做这样的“真人”,从祖国医学的健康养生角度来看,是非常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的,虽然他的处世思想并不符合当时的宗法社会的行为准则。事实上,在小说里,贾宝玉经历过的几次病患都与他的情志遭受击弹打压有很大关系。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遭其父贾政毒打的第一个原因是,一向不愿意会见官宦士大夫的贾宝玉,在逼迫之下勉强前来会见贾雨村时表现得“全无慷慨挥洒谈吐”,惹贾政厌恶;第二个原因是作为一个贵族家庭出身的公子少爷却与戏子蒋玉菡交朋友,而且对方“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当然还有其异母弟贾环背地里向父亲贾政的诬告。其实宝玉挨打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贾宝玉厌恶那些讲“仕途经济”的人,更不愿意走“仕途经济”之路,不顾身份地位愿意与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等真性情之人交好。贾宝玉整个的思想性格同他的生存环境完全格格不入,也造成他必然面临身心的被打压弹击。鲁迅先生在论《红楼梦》时曾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而已。”(37)

在感情上也是这样,随着在贾府相处时间越来越长,贾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自己唯一的知己。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骗宝玉说黛玉不久要回南方老家,宝玉信以为真,“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38)(袭人语)。后经紫鹃亲自解释,精心看护,去除心病才渐次好起来。可见他对黛玉的深到骨髓的至真之情,可是即便在感情上他也不能顺从自己的心愿,没有权利坚持自己的选择,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

无论是仕途还是感情,贾宝玉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他的家人等对他造成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他困惑、怅惘、无所适从。道家把那些克伐自己、雕琢自己的东西看作是极其凶残的,会对一个人身心产生很大影响,以致他“成天疯疯颠颠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笑自哭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39)。纵观宝玉的一生,爱林黛玉,却被逼与薛宝钗成婚;厌恶仕途经济,却被逼参加科举考试;恶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却经常被叫去与贾雨村之流相会;喜与诸姐妹以及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人上之人”交往,却遭遇嫁的嫁,病的病,死的死,遁的遁。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普通隐者是逃离人世,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以避开人世的恶。更高境界的“避”是遵循宇宙变化之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趋利避害。最高境界的“避”是《庄子》的“齐生死,一物我”,从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伤害,这不是从人世到山水之间,很像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这样的人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样的圣人,或至人,与“大一”合一,也就是与宇宙合一,与道合一,这种独立的人就可以获得绝对的幸福(40)。

大观园曾经是贾宝玉的精神家园,但是在家道中落,历经离合悲欢、世态炎凉之后,他永远失去了他的自在山水。最终的结局是抛却父母妻子,“悬崖撒手”,回归青埂峰,归复到做“补天”顽石之自由自在,真正的达到“逍遥物外,任心而游”。这是他的成功和开悟,也就是个人修身的最高境界,完成了庄子所谓的“保全真我”。贾宝玉的解脱实则是庄子式的超脱形骸,是对现实世界的精神超越和精神解脱。

五、《红楼梦》体现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主要论述天地间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节奏,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和苍生,万事万物都是道法自然,盛极必衰,人世也遵循同样的规律。《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历经五代,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但正如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近百载……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41)。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关于人生、宇宙和哲学的思考(42)。小说全篇照应了道家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上古之人首先懂得天地运行之规律,知“道”,还得觉“道”,然后才能行“道”,悟“道”。《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论述人要“发于阴阳”,不与天斗地斗,尊重自然,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阴阳之变化,回归自然纯朴的生活状态。同时还要“饮食有节”,根据天地的变化,顺应天地的生物钟来调整饮食。这种天人合一正是道家理想中的生存状态,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老(黄帝、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思想。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老子所著《老子》(唐玄宗时代尊称为《道德经》)、庄周所著《庄子》(唐玄宗时代尊称为《南华经》)被认为是“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之学”(43)。《内经》的整个哲学思想与道家思想是一脉相承,道家思想不是虚妄和消极的,而是一种非常入世的思想,是对真理本身的一种尊重。《红楼梦》的贾敬是宁国公的孙子,一味好道,为了修道飞升,将所袭官职让与儿子贾珍,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他心上,一心想做神仙,只在都城外玄真观与那些道士们胡羼(第二回)。整日烧丹炼汞,最终误食丹药,中毒身死(六十三回)实属愚蠢至极。这不是修“道”而是违“道”,是作者所明确反对的。

中国传统医学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中医学的理论首先建立的是“天人合一”的天人相应的观点。天,地,人,三者之间唇齿相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其中“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44)。虽然对此不同人有不同诠释,但是“道法自然”中的道就是自自然然,也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从医学的角度看,人要有“道法自然”的心境,以“无为”为处世之道,身体自然要适应于大自然四时变化之规律而进行修道以摄生养命。

注:

①原所贤《〈红楼梦〉医家考析》,《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四期。

②邵康蔚《〈红楼梦〉对医学的贡献》,《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三期。

③④⑦(11)(17)(19)(26)(27)(28)(31)(32)山东中医学院校释《黄帝内经校释》(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第25、15、17、18、78、20、73-79、5、5、8、5页。

⑤⑥⑧⑨⑩(12)(13)(14)(15)(16)(18)(20)(21)(22)(23)(24)(25)(29)(30)(38)(39)(4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57、562、225-226、250、229、158、198、18、343、713、613、576、82、88、292、257、61、345、348、442、263、88页。

(33)张玉良主编《白话庄子》,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34)(4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66页。

(35)王平《〈红楼梦〉与佛道文化》,《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6)关四平《论〈红楼梦〉真人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渊源》,《红楼梦学刊》2000年第1期。

(37)《鲁迅全集》第九卷《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1页。

(42)刘竟《超越的幻灭》,《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2期。

(43)南怀瑾《老子他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4页。

(44)饶尚宽译注《老子》第二十五章,中华书局2006年版。

*本文为2012、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叙事医学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2D084)、“医患会话中的病因自我解释语言现象研究”(项目批准号:14D05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研究所责任编辑:徐永斌

猜你喜欢
宝玉红楼梦
龙江剧《荒唐宝玉》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论宝玉之泪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宝玉受笞
宝玉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