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2015-10-25 02:43陈福初梁俭甄黄瑾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疗程

陈福初,梁俭甄,黄瑾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放血疗法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陈福初,梁俭甄,黄瑾莹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目的:观察放血疗法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放血加针刺组41例采用放血加针刺治疗;针刺组46例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记录其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值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显效、临床痊愈疗程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疗效(包括面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基本相当,但放血加针刺组比针刺组见效更快。

周围性面神经炎;针刺疗法;放血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表情肌瘫痪为主要症状,损害患者外观形象。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87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2012年7月—2014年1月本院康复科门诊患者,符合《实用神经病学》[1]中周围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病程1~14天;男52例,女35例;年龄14~58岁。按抽签方法分为放血加针刺组及针刺组,放血加针刺组41例,针刺组46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面神经功能评分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针刺取穴:病程为7天内的患者取患侧太冲,健侧合谷,脾虚、气虚者加双侧足三里,湿热患者加双侧三阴交或阴陵泉;病程7天以上的患者在上述取穴前提下加用患侧阳白、四白、下关、迎香、地仓、颊车、翳风。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后,面部穴位选用环球牌0.25mm×25mm毫针针刺,四肢穴位选用0.25mm×40mm毫针针刺,根据患者体质,实证者采取提插捻转泻法,虚证者采取提插捻转补法。并用红外线灯照射患侧面部。针刺时间30min,每天1次。

2.2 放血加针刺组 针刺取穴:同针刺组。刺络取穴:大椎穴,下唇内侧血络。针刺方法:同针刺组。刺络方法:在大椎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数下,并在叩刺局部拔罐,待血流停止后起罐,局部清洁消毒。隔天放血1次,结合患者情况放血1~3次。下唇内侧见血络者,可在大椎放血后同时进行血络放血,或只进行下唇血络放血。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菱针针刺血络,并用酒精棉签拭擦血液,放血3~4滴。

3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2]中的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临床痊愈:面神经分级评分为95~100分。显效:面神经分级评分为70~94分。有效:面神经分级评分为55~69分。无效:面神经分级评分为54分以下。

4.2 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1。2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1 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s) 分

组别针刺组放血加针刺组n 46 41治疗前54.80±10.11 53.20±11.01治疗后88.05±16.77 90.30±11.108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4 2组显效、痊愈疗程均值比较 见表3。2组显效、痊愈疗程均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显效、临床痊愈疗程均值比较(±s) W

表3 2组显效、临床痊愈疗程均值比较(±s) W

与针刺组比较,①P<0.05

组别针刺组放血加针刺组显效3.14±1.65 2.01±0.93①临床痊愈5.27±2.19 4.10±0.99①

综上:针刺组及放血加针刺组疗效(包括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基本相当,但放血加针刺组见效更快。

5 讨论

《金匮要略》曰:“歪僻不遂,邪在经络。”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或热)之邪,流窜经络,致气血不畅,筋脉瘀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是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阳明经多气多血,故合谷能疏通面部经气。《百症赋》:“太冲泻唇吻以速愈”,太冲为肝经原穴,有调肝经,养经筋之功,为治疗面瘫要穴。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为胃经腧穴,迎香为大肠经腧穴,同属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气血,共奏疏散风邪、祛瘀通络之效。翳风为少阳经穴,少阳主枢,为多气少血之脉,可调气活血,疏通筋脉。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三阴交、阴陵泉为脾经腧穴,三穴皆可健脾和胃、益气补血,使筋脉得以濡养。唇内络脉刺血,能疏通局部瘀络,促进面部气血运行。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此穴刺络有较强疏风散寒(清热)之功。

应用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是公认的,笔者在临床中加用刺络疗法,促进了面瘫的痊愈,取得较好的疗效,此法简单易用,值得推广。

[1]何家荣,马云祥.实用神经病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12.

[2]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J].中国针灸,2006,26(11):829-832.

(责任编辑:刘淑婷)

R745.1+2

A

0256-7415(2015)08-0216-02

10.13457/j.cnki.jncm.2015.08.100

2015-03-10

陈福初(1971-),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疗程
视神经炎的悖论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