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干预

2015-10-25 08:50:36闫争艳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山西运城044000
关键词:血栓性紫癜血浆

闫争艳(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临床护理干预

闫争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探究血浆置换在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疗效及临床护理的配套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栓性TTP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并对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各生化数据进行数据记录。在治疗的过程中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2例(92.3%),转院1例(7.7%)。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确切,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TTP是一种弥漫性、血栓性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以及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1]。以往的研究数据显示,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浆置换在临床上的应用变得普遍,成为治疗TTP的首选方案,患者规范治疗后的死亡率降低至10%~20%[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TTP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置换的效果,以及相关护理配合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栓性TTP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35.5±12.5)岁;原发性4例,继发性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肉眼血尿、发热、贫血相貌,符合TTP的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水平为(86±43)g/L,白细胞计数为(22±5)×109/L,血小板计数为(17±4)×109/L,乳酸脱氢酶水平为(1261±245)×109/L;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阳性10例(76.9%)、尿检红细胞1例(7.7%)、血尿素氮升高1例(7.7%)、无尿1例(7.7%)。

1.2 方法

本次治疗,采取3~8次血浆置换,仪器采用COBE血液成份分离机,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抗凝剂为血液保存液(I)(其中主要成份为枸杞酸钠),置换过程中保持出入量平衡,置换速度为30~60 mL/min,抗凝剂的速度与血流速比例1∶10~20,每次置换的血浆量,COBE血液成份分离机根据患者性别、身高、体重和红细胞压积准确计算出,首次置换量一般为全身血浆总量的120%,其次为患者全身血浆量,或根据医嘱及患者的不同情况对症处理。为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枸杞酸钠引起的麻木、抽搐等低钙症状,根据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 g,间断口服,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 g加入1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点滴;如果患者出现手足抽搐、口唇发麻,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 mL静脉缓慢注射,同时为患者保暖。

血浆置换的护理,要详细交代患者的病情,取得患者理解,血浆置换是安全且必要的。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让患者积极勇敢的接受治疗。手术前耐心讲解,手术后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面色,都要及时记录和注意,进而保证下次血浆置换的顺利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期间,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胸闷、低血压、寒颤等现象,并对置换血浆的颜色、体积做好准确记录。值得注意的是:(1)及时补充血浆或液体,降低分离速度,避免发生休克;(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一旦发生局的护理人员。提高心脑血管室的工作效率,保障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完善我国的医疗制度,提高我国医疗护理水平,使我国医疗建设得到不断地完善。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5],我国的经济与政治都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我国经济与政治都得到了完善与改进,而紧随其后的就是要关注我国的民生问题,医疗卫生建设是我国民生问题的主要关注对象,如何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能力,以解决我国居民的看病难问题,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将医疗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把医疗护理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1]郑碧霞,黎小群,胡利群,等.根据心脑血管患者就诊量分布特点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

[2]刘 瑛,包春雷.社区护理[M].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张红霞,赖金云,程来芳,等.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4.

[4]曾学君,李学军.心脑血管患者心理特点与预诊技巧[J].现代医药卫生,2005.

[5]冯继云.心理护理在心脑血管护理中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部污染,要立即更换;(3)置换完成后,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技巧,使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并使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时间控制在30 min以上,不能揉动,因为会导致伤口局部瘀斑,不利于下次静脉穿刺。(4)对于无菌的处理,还要注意输液完毕,要用无菌的纱布包好物品并固定,从而防止潮湿和分泌物污染;要保持病室的卫生,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早晚两次。(5)对于特殊的患者,注意患者卫生情况,尤其是需要导尿患者,要防止其发生尿路感染。

本文编辑:孙春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3例患者中,分别进行血浆置换3~15次,其中3次3例、4次2例、9次5例、10次1例、15次2例。患者1次治疗后24 h内意识清醒、抽搐消失,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3次治疗后可见紫癜减少,体温恢复正常。其中,因为未按疗程治疗,病情加重后转院1例,治愈出院1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已能正常生活工作9例,活动受限3例。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升高,而乳酸脱氢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浆置换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血浆置换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 P血红蛋白(g/L) 57.44±7.21 78.94±11.45  <0.05血小板(×109/L) 18.25±6.34 100.78±24.56  <0.05肌酐(μmol/L) 924.11±31.52 101.00±24.69  <0.05尿素氮(mmol/L) 21.44±4.39 8.31±2.99  <0.05间接胆红素(mmol/L) 41.92±18.35 13.58±4.74  <0.05

3 讨 论

TTP患者发病急骤,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救治,可死亡。就目前而言,临床诊断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病性贫血,明确有无发生肾脏、神经系统损检测血小板水平。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最有效的治法。因为此疾病进展迅速,加上各医院医疗资源的差别是下级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水平有限,患有TTP的患往容易延误治疗,加之此疾病病程短的特点,若不及病死率可达到80%~90%,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的用,预后也大大改观,病死率降至10%~20%。血浆的原理是通过去除患者血液循环中有害的物质、补充缺乏物质,以达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寿命的目的。换的推广,使患者的存活率由原来的32%提高到85%。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在确诊该病的时候立即开展。分用机制,在于大量新鲜血浆置换后,能够恢复正常的前列环素水平,提高血浆的抗氧化剂能力,有效阻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友病因子水平。所以,血浆置换对治疗TTP立竿见影。血浆置换后,患者的微血管溶血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血红蛋白升高,肾功能逐步恢复提高。我院在血液置换的基础上加之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寻求最佳效果,本次治疗中的康复出院患者12例的上述指标都明显改善,是血浆置换这一技术有效的铁证。

综上所述,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保障疗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周梅玲,陈 菊,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29(1)∶97-98.

[2]孙文超,辛 延,王京华,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护理干预[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05-1107.

[3]谭美仲,陈健清,黄翠苗,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2-23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35.189.02

猜你喜欢
血栓性紫癜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说说过敏性紫癜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