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雯 刘若兰 吴小文 汪越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4)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统计与分析
文雯 刘若兰 吴小文 汪越
(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4)
以SCI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作为数据源,对2013年SCI收录论文在贵州省9个市(州)分布、学科覆盖、被引用情况、机构类型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对贵州省科技发展、创新驱动,研究能力评价提出相关建议。
贵州省 SCI 统计分析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创刊于1961年,由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是评价基础学科各个领域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期刊和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日益频繁,SCI的结构和数据能够反映国际科技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以及科研立项提供帮助,对衡量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SCI贵州省收录论文数据来源于SCI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检索策略:地址(贵州所辖市(州)名称),检索时间:2013年4月30日。对检索出来的结果筛选除重后,得到2013年SCI收录贵州省论文共1270篇(其中英文论文1206篇,中文论文64篇),比2012年的886篇增加384篇,增长43.34%。根据ISI的类型划分,贵州省2013年SCI论文包括1143篇Article(论文)、66篇Meeting Abstract(会议摘要)、39篇Review(综述)、11篇Letter(快报)以及其余类型14篇。
2.1 论文在市(州)分布情况
2013年,贵阳市SCI论文量为1016篇,占了贵州省SCI发文总量的80%,被引用次数也遥遥领先。而其他市(州)科技论文产出量较低,8个市(州)的SCI论文量仅占总发文量的20%。9市(州)论文产出量的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市(州)的科研环境、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差异(如表1)。
表1 2013年SCI收录贵州省论文9市(州)分布
2.2 论文研究方向
2013年SCI收录贵州省论文数居前10的学科,其论文量占总收录量的92.68%,体现了贵州省在这些学科的优势,也反映出2013年的研究方向(如图1)。
2.3 论文机构类型
高等院校科技项目经费充裕、科技人力资源雄,2012年与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都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尽管论文数基数不大,但是2013年公司企业和医疗机构SCI论文数较2012年呈大幅上升趋势(如表2)。
2.4 论文机构
图1 2013年SCI收录贵州省论文数最多的 10个学科(篇)
表2 2012年与2013年贵州省各类机构SCI论文情况
表3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和被引用次数居前10位的机构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211”重点院校,科研项目较多,且有较强的人才队伍,SCI论文量位居榜首,占论文总数的24.09%,此外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遵义医学院,论文数分别占论文总数量的16.69%和7.87%。排名前10的机构涵盖6所高等院校、3个医疗机构、1所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榜上有名的数量增多,改变了以往论文产出排名靠前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局面,丰富了贵州省科技活动中的创新元素(如表3)。
2.5 论文作者发文量情况(前10位)
论文作者分布是衡量科技工作者个人科技生产率的主要指标之一。贵州大学杨松(Yang,Song)的发文量位列第一,宋宝安(Song,Baoan)和王锦荣(Wang,JinRong)发文量并列第二位。杨松教授是贵州省第一位长江学者,他与宋宝安教授都属于贵州省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锦荣教授是贵州大学数学学科骨干、应用数学硕士点导师(如表4)。
2.6 论文单篇被引用情况
论文被引用情况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被引用次数是衡量其国际影响的重要指标。表5列出了2013年以第一作者出现的SCI论文单篇被引次数排前10位的情况。其中梁莉莉(Liang, Li-Li)居首,表明该论文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是与2012年被引用次数最高(89次)的论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表5)。
表4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作者发文量排序(前10位)
表5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单篇被引用情况(前5位)
表6 2013年贵州SCI论文主要发文期刊(10篇以上)
2.7 论文主要发文期刊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8种期刊,国外期刊5种,国内期刊3种。由于受政策的影响, 贵州省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地投向国外期刊,与国际接轨。但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说明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普遍偏低(如表6)。
2.8 论文主要合作国家/地区
表7 2013年贵州SCI论文前10个主要科研合作国家
国家、地区和机构进行科研合作、联合攻关、优势互补,是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论文主要合作国家、机构,可了解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合作的活跃程度及主要合作伙伴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主要合作对象以国内为主,且以高等院校居多;国际合作主要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英国等,其中泰国的Mae Fah Luang Univ、日本的Saga Univ、斯洛伐克的Comenius Univ以及美国的Stanford Univ近两年来都与贵州省的机构有合作,应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见表7、表8、表9。)
2.9 论文基金资助产出情况
3.1 提升论文质量,加强学术影响力
2013年贵州省SCI论文的总量较2012年增加了384篇,同比增长43.34%。论文量的大幅增长,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省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以外,从主要发文机构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现象来看,也折射出高等院校和院所非常重视SCI论文发表工作,这与SCI论文发表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的评审条件、科研绩效评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就整体的被引用频次、单篇被引频次(最高为13次)以及期刊影响因子而言,论文的质量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要保证论文的质量,加强其学术影响力。
表8 2013年贵州SCI论文前10个国内主要合作机构
表9 2013年贵州SCI论文主要国际合作机构(3篇以上)
表10 2013年贵州SCI论文主要基金来源(5篇以上)
3.2 加大对市(州)科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市(州)发文量的不均衡与贵州省科技环境以及整体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关系,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对其他市(州)更为集中,与外界学术交流机会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因此论文数最高。遵义市属于贵州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且有遵义医学院和遵义师范学院两个论文产出大户,科研能力较强,发文量居全省第二,总被引频次也比较高。而其余的七个市(州)发文量均为30篇以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几个市(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少,且高等院校多半是民族类师范院校,涉及理工、生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下一步应加大市(州)科研经费投入,寻找地方特色与学科研究的结合点,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及人才引进制度。
3.3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攻关
从论文机构类型的情况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SCI发文的主体,这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活动中经费充裕、科研人力资源雄厚密不可分。医疗机构跻身前10之列,其中两家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因此较单纯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更重视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公司企业的论文数同比增长200%,但是基数少,说明贵州省的科技型企业数量较少,且倾向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因此,学术研究及发文量相对较少。贵州省打造工业强省战略,实现后发赶超,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优势,促进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科研成果水平及实用性。
3.4 发挥基金优势,引导科研合作
科学基金制度是目前国际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最有效和普遍采用的基本科研方式之一。[4]在科学基金支持下,科研人员不仅可以得到资金保障和资源支持,还可以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优势互补,促进专业合作。2013年贵州省SCI基金论文的资助来源主要是国家和贵州省,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贵州省SCI论文产出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贵州省的科学基金总数比较多,但是相对分散,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基金制度,优化合作环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基金支持,保证基金资助来源多样化,促进学科领域之间交流。
:
[1]李洁.1988年~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SCI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7-120.
[2]杨春燕,王琼.1980—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SCI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8,28(11):136-139.
[3]刘小鹏,周辉.北京大学2005 年SCI 收录论文之统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23-727.
[4]刘辉.国际科学基金对我国科研活动的支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32-35.
[5]伏琳,杨军.华南理工大学2001—2010年SCI论文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与研究,2014(17):241-244.
论文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2013年贵州省科研人员发表的SCI论文中,基金资助产出论文为1077篇,占论文总数84.80%,说明论文得到基金资助的力度和支持度都非常高。表10列出了前10种基金资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