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刚,王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7)
基于 “四段三层、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杨培刚,王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7)
简介国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况;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 “四段三层、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输出的汽车人才的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及相关专业迅速成为学生报考学习热门,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汽车实践性人才的重要窗口,其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将一定程度的影响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本论文探索了一套基于"四段三层、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汽车人才输出的素质,对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贡献积极作用。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美国,“工学交替式”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日本,企业教育;英国,“三明治”教育;法国,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新学徒制”;韩国,将 “产学合作”法制化。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性如下:
(1)通过立法规定,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汽车人才培养的国家策略;
(2)企业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中更加主动,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质量;
(3)学校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学制灵活,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4)校企合作的培养成果直接作用在产业发展道路中,提高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价值[1]。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兴办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虽然历经时间短,但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汽车专业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作为基本人才培养战略,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粗放型模式[2],即先一次性将学校理论知识培养期完成后再进行校企合作定岗实习,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核心理论课程学习期较长,多数学生在进行到定岗实习期时早已遗忘核心理论课程知识,造成学生定岗实习期间基础性知识不足。
(2)学生受制于长时间核心理论课程的学习惯性,对实践操作恐惧感加大,导致定岗实习期难以提起兴趣,学生稳定性偏低。
(3)虽然国家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推进校企合作机制的相关文件,我国校企合作机制战略高度有所提高,但比起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3]。
经济危机这个词,还是上中学时从马克思那儿学来的,说经济如何萧条,资本家如何将大量的积压霉变的食品倒进大海里喂鱼,人民又是何等地食不果腹。书上得来终觉浅,现在竟成事实了,不知道美国人民会不会闹饥荒,资本家会不会将积压产品往大海里倒?如果经济危机传到中国来,会不会饿得我前胸贴后背?
(4)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发出的主动行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够,导致我国校企合作中高职与企业处于不平等地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
(5)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研发实力较弱,加之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落后于目前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多数企业社会使命感不强,更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校企合作成效性较差,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由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13个方面组成,其实现包括建立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4],它们都与达成人才培养最终目标相互影响,且这6个因素也可相互直接或间接影响(如图2所示),所以这6个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文中基于重组课程体系单因素创新进行研究。
过去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独立分开,先将理论课一次性授完后再进行实践操作或实习,最终结业[5]。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校便于操作,但缺点却非常明显:学生一次性完成理论课程时间较长,待到实践实习期对原有理论知识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遗忘,且实践实习针对性不强。
文中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特点为依据,探索了 “四段三层、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即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按照内容的前后关系安排在第2—5学期 “四个时段”进行,各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操作技能强化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每学期按照16周在校内学习、4周在校外工作的方式分 “三个层次”组织工学交替,即第2、3学期(第2学期后期+暑假+第3学期前期)合为一层次,第4、5学期分别为一层次,其中,第1学期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期;第2、3学期为工学交替职业能力养成学期;第4学期为工学交替职业能力强化学期;第5学期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期;第6学期为顶岗实习就业学期,学生完成学业,应聘就业。该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合带来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极大提高[6]。某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该模式的成功实施,汽车专业的学生8门核心课程所必须的职业岗位能力极大提高。
从图1、2可以看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涵盖建立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等6个方面,本文针对重组课程体系展开研究,缓解传统课程体系带来的弊端[7]。
从图2可以看到:通过第2、3、4、5学期的教学课程体系的培育,学生将更大程度掌握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再在此基础上开展校企定岗实习(该模式拟定为第6学期的19周时间),将更好地有助于学生实习成效的提升。
2014年10月28日,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3个班级120名学生到吉利杭州湾公司工学交替实习3个月,学生稳定性达到98.5%,打破吉利公司校企合作学生稳定性的历史记录。企业给实习学生和学院的评价是:同学们以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和不畏艰苦的实际行动向公司、学校、家长展现了90后这一代人独有的青春姿态。该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利汽车杭州湾公司的合作已成为吉利集团所有校企合作中最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将 “四段三层、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高校教育质量。文中研究的基于 “四段三层、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汽车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汽车人才培养模式抛砖引玉,提供探索性参考[8],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添砖加瓦。
【1】叶春生.现状趋势对策——高等职业教育纵横谈[J].中国高教研究,2002(7):35-37.
【2】温希东,孙德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8-5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高新芝.试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J].民办教育研究,2005(5):27-30.
【5】苏天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5):719-722.
【6】张翠玲.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常熟高专学报,2004(6):99-100.
【7】唐永吉.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2-24.
【8】李应招,周凤容.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新探[J].成人教育,2006(11):51-52.
Research on Ca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Four Stage and Three Layer,the Ability of Progressive”Curriculum System
YANG Peigang,WANG Tao
(Hunan Biological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127,China)
Foreig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were introduced briefly.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of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set of auto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Four Stage and Three Layer,the Ability of Progressive”course system was proposed,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utomobile talents in domestic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2015-05-12
杨培刚(1961—),男,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工程、高职教育。E-mail:364561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