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选辉
导语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爱是蓬勃的力量,温暖着孤独的心灵;点滴善意也是爱,不以善小而不为;爱是一份尊重,行善应该用心呵护弱者的尊严;爱是一种动人的情怀,心怀悲悯,关爱生命。对于弱者,给予时俯下身,看似简单的弯腰,给予的却是平等和尊重;给予时双手奉上,只是多出一只手,却因为充分尊重了他人,从而也完善了自己。有了爱,生命就不会孤单;因为爱,世界将永远和谐而温馨。
手臂的末端有双天使的手
龚细鹰
奥黛丽·赫本,英国知名音乐剧、电影女演员。1940年,德国纳粹占领了荷兰,11岁的奥黛丽·赫本与母亲常常食不果腹,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援助。为了报答,1989年,已60岁的赫本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
之前,赫本一直很珍视自己的形象及隐私,她不轻易在公众场合露面,非洲之行改变了她的想法,她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利用自己的名气为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筹款筹物。赫本告诉人们,“孩子们自己不能去争取什么,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去争取”。她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战乱及饥荒之地,足迹遍布埃塞俄比亚、土耳其、苏丹、越南及中美洲、南美洲的许多地方,把爱播撒在世界最需要的角落。她对每一个卑微的生命保持最大的尊重。每到一个地方,除了送给孩子们食物、药品外,她做的最多的是伸出自己的手,给那些不幸中的人们传递一份活下去的力量与希望。她紧握并亲吻孩子们骨廋如柴的手;她把那些饿得瘦骨嶙峋的孩子抱在怀里,泪盈眼眶;她小心地为饥饿的孩子喂饭,眼里闪着圣母般慈爱的光芒……彼时,她不是那个万人瞩目的国际明星,而只是一位女性、一位母亲。
1993年1月20日,她身患结肠癌,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双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赫本生前常常这样说。
(摘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4年第11期,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心怀感激,懂得感恩。奥黛丽·赫本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儿时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援助,为了报答,1989年,已60岁的赫本担任了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爱的境界。
2.关爱儿童,传递温暖。为了孩子,奥黛丽·赫本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关爱儿童,她总是伸出自己的手,张开自己的怀抱,传递温暖与力量。这是母性的悲悯与善良,更是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她用一双天使般的手给那些苦难中的孩子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了奥黛丽·赫本悲天悯人的高贵灵魂。
适用话题
学会感恩 关爱儿童 悲悯情怀 传递温暖
“捐一元”搭建“人人可公益”平台
许 妍
“捐一元”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百胜餐饮集团、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08年联合发起的,旨在帮助四川地震灾区及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救助项目。
“捐一元”项目的目标,一是推动全民公益慈善文化建设,搭建“人人可公益”的捐款平台,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提供便捷渠道;二是帮助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免疫力,呼吁社会公众持续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身心发展。
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共募集善款4350万余元。这批善款为近60000人次的贫困小学生提供近1200万份的每日营养加餐。其中,2008年~ 2010年,项目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为绵竹、江油、北川等地的超过15000名小学生提供每日营养餐(牛奶和面包);2010年,项目在云南启动,截至2011年,已为云南省8县80所贫困小学的22275名小学生提供每日营养餐(牛奶和鸡蛋)近450万份,同时为受助小学提供包括煤气炉、蒸饭车、消毒柜、冰柜、操作台和排风扇等在内的标准“爱心厨房”设备。
2012年,“捐一元”项目资金为云南昭通、大理、丽江、红河、文山等州(市)82所学校近20000名学生提供营养餐,并为部分学校提供“爱心厨房”设备,受助学校超过100所。
“捐一元”项目也是百胜全球餐饮集团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在全球发起的“世界饥饿救济周项目”的一部分。
素材解读
表面看起来,一人捐一元实在是不足挂齿,一元的力量也实在是太弱小,但你把这一元加以十几亿人的份额,再加以日积月累,这个力量恐怕就太大了。这正是这个项目的用意所在,它要唤起每个人做公益的意识,实现“人人能公益”的理想,搭建“人人可公益”的平台。
适用话题
公益无大小 一元的力量 搭建公益平台
行善的至高境界
唐宝民
美国纽约的冬天经常下大雪,每当这种天气来临时,工厂、商场等就会停工,学校也会停课,但公立小学却从来没有停过课,雪再大也依然要求学生去上课。人们一开始对此十分不解,很多人打电话到学校去质问校方,但质问的结果,却是内心充满了感动。原来,纽约有很多贫困的家庭,这些家庭白天开不起暖气,也没有条件供孩子午餐,而在学校,孩子却可享受到免费的暖气供应和免费的午餐,如果停课,这些穷孩子就要在家里挨饿受冻。有人对学校此举表达敬意,但也认为应该变通一下,可以只要求穷困的孩子到校上学,那些富裕的孩子就不必也到学校来了。但校方却不同意这么做,老师说:“我们这样做是不愿意让那些穷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要维护受施者的尊严。”
在行善的同时,还能照顾弱者的尊严,给关怀找一个理由,让善举更加高尚。人人都有尊严,在关爱的同时,也不忘呵护他们的尊严,这是行善的至高境界。
(摘自《感悟》2011年第12期,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心存善念,关爱弱者。在下大雪的冬天,本应停课,可是美国纽约的公立小学却依然要求学生去上课。这种“反常”的做法,猛一看让人无法理解,其实饱含了对贫困孩子的浓浓爱意。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2.呵护尊严,行善有道。在行善的同时,还能呵护弱者的尊严,给关怀找一个理由,会让善举更加高尚。学校的“不变通”,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适用话题
行善有道 行善的境界 呵护弱者的尊严
名人名言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 备
2.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
——李 白
3.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法]罗曼·罗兰
4.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美]富兰克林
5.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德]席勒
6.爱是理解的别名。
——[印度]泰戈尔
7.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
——[苏联]高尔基
8.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奥地利]茨威格
9.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日]池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