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杭
赛题一:
格言以其语言凝练、富有哲理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请你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格言,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赛题二:
我生命中的宝石
鲁迅说过,“诚信为人之本”。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诚信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上,而在这两点上,有些同学的诚信是缺失的。
做作业时,一有做不出的题,就要“周游四海”“广开言路”,把别人的答案整版地“借鉴”到自己的作业本上来。考试,更是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的好机会,做手势,使眼色,辨口型等小动作频频,“千里眼”“顺风耳”“长颈鹿”等神器登场,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成绩出来,皆大欢喜。
然而我觉得,这样的皆大欢喜是很危险的。这会使人丢掉诚信。仅仅为了分数,现在就开始作弊,养成坏习惯,如果将来步入社会依旧不讲究诚信,那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的小失信,必将引来将来的大失信。
说到诚信,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位母亲的一个泯灭良知的谎言。2015年春节过后,一名大学生救人溺亡。可被救孩子的母亲刚开始并不承认孩子被救的事实,这仅仅是因为她家境困难,害怕赔钱或承担法律责任!于是恩将仇报,撒了个大谎。为了使这一谎言有个印证,她还教唆被救的女儿共同撒谎,荼毒女儿幼小的心灵。事件一出,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不禁令人感叹:为何诚信这种最基本的道德观念现今竟然成了一种珍稀的品质?于是,遇到有人落水,“救不救”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
除了“救不救”之外,近几年来,“扶不扶”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一些被扶起的老人或因疾病所致的错觉与记忆混乱,或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将罪责错置于扶起他们的人。还有一些老人则是以此为借口敲诈勒索那些好心人,这不由得让人心凉如冰,慨叹人心不古。
是啊,物质的日益充足可以给我们更好的生活,但过于追逐金钱反而会被物质所奴役。不少人认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比中国传统美德如诚信、刻苦、勤奋更现实、有用,人类的一些崇高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被逐渐遗弃。在某些人的人生字典中,早已没有诚信二字。
其实,诚信历来为中国人所推崇。从春秋时期商鞅的“徙木立信”,到明清时期徽商、晋商的“童叟无欺”,再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诚信故事,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诚信精神可谓一脉相传。且不说全国道德模范——20年信守一诺的“守墓老兵”陈俊贵,坚持使用放心油的“油条哥”刘洪安,他们的身上都承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折射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君不见,我们身边的很多普通人也践行着诚信的美德——当12岁的小学生骑自行车不慎撞坏路边轿车的后视镜时,他与小伙伴没有逃避,而是给车主留下字条,表示愿承担责任;还有,当那个骑电动车的打工者撞到老人后,她没有因为害怕巨额赔款而逃跑,而是将老人送到医院,在付完医药费后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老人为此很感动,念其生活不容易退还了她垫付的医药费,还给她介绍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诚信与善良的碰撞,才有了这一段段佳话。
可是,为什么这些事例给人的印象不深呢?有人分析,现今社会上似乎存在着一种“正式化陷阱”。好像越是正面、积极的内容,就越无人关注;越是反面、消极的案例,越能吸引眼球,广为传播。其实,诚信还在,只是个别的美好事件难以消除那些恶行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习总书记说,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确,我们年轻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在网上维持正义、坚守诚信,成为坐而论道的网络“键盘侠”,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努力实践,才能让自己以后的发展步入正轨,才能在社会上不断传播正能量,才能在这场美好与邪恶的拉锯战中,让美好占得上风,让诚信的种子撒遍神州大地;我们的社会只有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人类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积极成果,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才能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指导老师 傅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