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纯金,吴冬旭,王加一,王宏亮,杨耀春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阳745100)
侏罗系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黄纯金,吴冬旭,王加一,王宏亮,杨耀春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阳745100)
元城油田元435区属于边底水油藏,投产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采,2012年11月转入注水开发。由于边底水能量得到补充,油田开发态势进一步转好,综合递减率明显下降,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有效开发时间,为超低渗透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后期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元城油田;注采比;压力保持水平;边底水油藏
元435区侏罗系油藏位于姬塬南斜坡部位,东西走向鼻状构造,发育网状河道砂体。主要为两条南北走向砂体,在元435井附近与鼻状隆起相交,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构造平稳,依靠自然能量开采。动用含油面积1.8 km2,地质储量92.34×104t。主力开发层位侏罗系延10层,属岩性-构造油藏,平均油层中深1 594 m,平均油层厚度8.3 m,平均电测电阻率26.41 Ω·m,平均电测声波时差234.9 μs/m,平均电测孔隙度14.96%,平均电测渗透率11.84×10-3μm2,平均电测含油饱和度52.28%。边底水较发育,属天然弹性水压驱动油藏,边底水能量较弱。
1.1生产现状
截止2013年11月,元435区侏罗系油藏注水开发共有油井25口,平均冲程2.1 m,冲次2.6 min-1,泵径29 mm,泵深1 084 m,日产液能力96 m3,日产油能力47 t,综合含水41.8%,平均动液面787 m;水井6口,平均单井日注11.3 m3。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2.84%,采出程度22%;地质储量采油速度3.21%,采出程度5.5%,平均流压7.73 MPa。
1.2压力保持现状
2013年平均地层压力8.42 MPa,原始地层压力10.35 MPa,压力保持水平81.4%(见表1)。
1.3开发特点
元城油田元435区是以边底水为驱动能量的油藏,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尤其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地层的完善程度发生了变化,油层平面、层间、层内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产能递减加大,压力保持水平日益下降。底水锥进后,治理措施单一、难度较大,措施成功率低,在国内外均没有较好的治理方法。
1.3.1含水上升速度快边底水油藏投入开发后,作为主要驱动能量的底水在驱动时分为托进和锥进两个过程。开发初期在油井产量低、生产压差小的情况下,由于油水重力差异,油水界面在油层中均匀、缓慢、大范围地向上托进,当托进到一定程度或生产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底水向上锥进。造成水锥形成和影响水锥上升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射孔程度、采油速度、生产压差、油层厚度、夹层分布、油水密度差等,最敏感的是射孔程度、采油速度、生产压差。在开发过程中,若射孔程度高、采油速度高或生产压差过大,都会导致水锥过早形成,加速底水的锥进。由于油藏高速开采,导致地层压力下降,压降漏斗增大,加剧了边水内侵和底水锥进速度,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到2013年11月,元435区综合含水41.8%,比去年11月(36.3%)含水上升5.5%,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含水上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目前元435区内高含水井主要分布在油藏边部(见图1)。
表1 2012年元435区压力测试统计表
图1 2013年11月元435区含水分布图
表2 元435区可对比压降统计表
1.3.2地层压力下降快元435区自投入开发以来,利用边底水自然能量,通过区内两口井可对比压力来看,投产后至2012年下半年(注水开发前)地层压力下降1.6 MPa,地层能量下降较快,压力保持水平较低;投入注水开发后地层压力有所回升,注水开发前至目前压力上升了0.26 MPa,有效遏制了地层压力进一步下降(见表2)。
从元435区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抑制,递减速度逐渐减缓,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不断回升,充分证明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开发的确实可行。
2.1元435区注水开发可行性分析
元435区属于边底水油藏,依靠天然弹性能量开发,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地层天然能量不断下降,导致油水界面在油层中均匀、缓慢、大范围地向上托进,当托进到一定程度或生产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底水向上锥进。
投产初期与注水开发前对比,平均动液面下降30 m(由投产初期741 m下降至注水开发前827 m),产液量下降22.42 m3,产油量下降23.19 t,含水上升9.9%;注水开发后动液面上升46 m,液面回升至751 m,产液量下降0.46 m3,产油量下降4.68 t,含水上升4.6%;注水开发后,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总体开发形势转好,产量递减、含水上升减缓。
2.2合理注采比,抑制含水上升
边底水油藏转入注水开后,虽然地层能量得到补充,但因储层自身非均质性严重,注水首先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易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而侧向油井受效程度低,因此研究合理的注采比能有效抑制含水上升速度。
采用反九点井网,注水井尽量部署在砂体中部,油水井比例3∶1;区块注采比按照0.6~0.8,单井地质配注按照10 m3/d设计;元435区共转注油井6口,采用温和注水,初期配注为60 m3,目前配注为68 m3。
由图2不难看出,2012年11月元435区投入注水开发后综合含水上升平稳,产液量稳中有升,产油量基本保持平稳。2013年11月综合含水上升幅度达到1%,含水上升率较前期进一步增加,急需进一步判断含水变化原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含水上升。
2.3递减速度评价
元城油田元435区边底水油藏开发随着边底水能量降低,在生产井附近低压带易造成边底水局部上托锥进,油田递减速度加快,减缓开采速递,影响最终采收率,使合理的补充边底水能量成为该类油藏的必要稳产措施之一。
从图3可看出,注水开发后全年日产油水平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综合递减率2013年5月后下降比较明显,由18.57下降至目前11.11,而且处于持续下降状态,有效遏制了产量递减,提高了元435区的开发速度。
图2 注水开发前后含水变化与含水上升率变化曲线含
图3 日产油能力与综合递减率变化曲线
图4 不同开发阶段井底流压散点分布图
2.4压力保持水平评价
元435区投入注水开发后,地层能量得到夯实,开发效果得到一定提升。
元435区投产初期平均井底流压为7.4 MPa,注水开发前6.8 MPa,较投产初期下降0.6 MPa;目前平均井底流压为7.7 MPa,较注水开发前有较大提升。由不同开发阶段井底流压的散点分布图可以看出,井底流压主要分布在4 MPa~10 MPa,投产初期井底流压比较平均,井间差别较小,地层能量分布平稳;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前井底流压有所下降,且井底流压分布差异性进一步扩大;注水开元435区6口井转注至目前注水压力、注水量保持平稳,2013年9月上调配注后,井口压力无较大变化。
发后,平均井底流压有所回升,但是地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凸显,井底流压分布差异性再次扩大,急需进一步合理优化注采参数,在保持地层能量的同时,严格控制边底水内推速度。
图5 元435区日注水量与油压变化曲线
(1)元435区边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有效遏制地层能量下降,达到持续稳产的目的。
(2)由于油藏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必须制定合理的注采参数,温和注水,平稳采油,一井一方案的细化管理,不断延长有效开发时间。
(3)注水开发需加强地层结构的了解,摸清渗流规律,制定合理的增产措施及稳产方案。
(4)按底水油藏非均质模型研究制定合理生产压差,同时考虑油水界面上升速度,使开发方案更加符合油田开发实际。
[1]元城边底水油藏开发方案[G].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985.
[2]庞子俊,赵向宏,等.陕甘宁盆地小型边底水砂岩油田开发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叶庆全,冀宝发,王建新,等.油气田开发地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3.014
TE357.6
A
1673-5285(2015)03-0055-04
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