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电视性之管见

2015-10-24 20:03刘尚春
科技传播 2015年16期
关键词:表现力字幕电视新闻

刘尚春

山东省莱州广播电视台,山东烟台 261400

电视新闻在电视传媒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传播语言。它不同于报纸,只靠文字符号和平面图像进行传播;也不同于广播,仅靠较为单一的听觉语言进行传播,而是通过活动的镜头、静止或游动的字幕、多维图表等元素共同组成的画面和由解说、同期声、音响等元素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协调统一的复合型、立体式的视听语言进行传播的。纵观目前的电视新闻,有很多时候,在很多地方忽略了电视语言的这些特征,忽略了电视新闻的“电视性”,从而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轻画面,重解说

与其它媒体新闻相比,电视新闻的长处在于电视画面丰富的表现力。电视观众主要通过双眼看电视画面来获取新闻事实,解说词只是画面的补充和说明,而非主要的表现手段。但是,现在各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却有相当一部分不去刻意追求画面的表现力,而一味地在解说词上下功夫,极尽文字写作之技巧,新闻解说词写得洋洋洒洒,完整清楚,也不乏生动形象,观众闭上眼睛像听广播一样只听解说词,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新闻事实,而反观与之相应的电视画面,或呆板,或信息量少,或缺乏表现力,如大量的会议新闻;或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如大量的总结性、成就性新闻;或电视画面已交待得非常清楚生动的新闻事实,解说词仍然不遗余力的大肆描写,显得画蛇添足,如部分现场新闻。

2 不注重运用现场声

电视新闻中,与解说词和画面相配合,恰当的运用现场声音,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和表现力。有的新闻运用的现场声音质量不高,或含混不清,或杂音刺耳;有的新闻现场声音运用过当,喧宾夺主;有的新闻干脆不用现场声,即使是现场感很强的现场新闻报道,也是通篇只有画面加解说,观众看到这样的哑巴新闻,形同嚼蜡。至于说在电视新闻中恰当地运用音乐音响来增强传播效果,那更是绝少涉猎。凡此种种,大大削弱了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电视新闻要走出以上的种种误区,唯一的办法就是严格遵守电视规律,时刻注意调动电视的一切积极的表现手段,去挖掘新闻事实,表现新闻事实。

3 最大限度地用画面说话

受传统媒体新闻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电视新闻记者热衷于写新闻,而电视新闻却恰恰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摄像机拍出来的。我们把电视新闻解说词的这种不能独立存在的特性,称之为非独立性特征。基于此,电视新闻采制程序应该是先有画面,后配写解说。

解说词是为看而写的,写作时,脑中始终要有画面形象的伴随。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在采制新闻的过程中,应主要在画面语言上下功夫,再用解说加以补充和交代。例如,有的新闻,通篇不加一句解说,完全靠画面表现,更具韵味。如曾获国家新闻大奖的一篇反映某地搞形式主义应付卫生检查团检查的批评电视短新闻,通篇只有两行字幕和两组镜头组成。第一行字幕:检查团来了,接着是一组风风火火赶扫卫生的场面镜头和清洁整齐美观爽目的场面镜头。然后是第二行字幕:检查团走了。紧接着却是一组清扫大军纷纷撤离,随地乱扔垃圾污物无人问津,满眼污秽不堪的镜头。这里没有一句解说,但表现、反映主题的深刻却入木三分,堪称是电视新闻的上乘佳作。

1)及时报道现场新闻,突出现场影像的采录;对于会议、总结性、经验性新闻多突出信息量;对于那些不适合画面表现的新闻,则用口播或字幕的形式来表现。电视记录和表现正在发生的新闻实践表现得最为得心应手。现在,各电视台都在积极探索推出越来越多的电视直播节目,就是因为其现场性强,能够发挥电视的一切表现优势,使被表现主体真实、生动、形象而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这样的节目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双眼和心灵。因此,电视记者要时刻牢记电视的这一特点,建立起自己广泛而敏锐的信息网,能够迅速获取新闻线索,努力争取在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用电视的手段采制鲜活的现场新闻、事件新闻。

在会议报道中,由于受会场的与会人员的状态相对固定和静止的限制,电视画面缺少活动和变化,显得呆板,信息量少。为尽量弥补画面这一弱势表现功能,在会议新闻的采制过程中,切忌程式化的面面俱到,而要选准角度,选择观众最想了解的内容进行报道。画面上,除了场面、人物的必要交代之外,要努力捕捉那些富于动感,表现力强的画面,如演讲者的体态语言和富于变化的面部表情,听讲者撰著的神情,奋笔疾书的记录和不时爆发的掌声等等,画面组接要有逻辑,富于节奏和变化。

总计性、经验性、典型性等非事件新闻,由于报道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电视画面无法记录和表现当时的情景,也处于表现弱势。对这类新闻,现在流行的用讲故事的手法,即:报道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手法进行报道。这种手法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把总结、经验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到某个时间、地点、人物、清洁、细节上,使本来处于虚化、弱势表现的画面又找到一个个具象,使电视新闻的电视性特征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那种足不出户,靠资料编制新闻的作法,或用缺乏逻辑性和表现力的空镜头来“填”解说词的做法,完全忽视了画面的表现功能,是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2)注重运用现场声、音乐、字幕、图表、符号、特技等表现手段,增强电视新闻的表现力。其中,现场声与画面和解说词同期播出,不仅可以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增强电视新闻联播现场感、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由于它是新闻现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一些画面和解说词难以一一表达而确又非常重要的信息,往往就潜藏在现场声中。因此,在电视新闻中,要特别注重现场声的运用,坚决杜绝哑巴新闻。在电视新闻中运用音乐音响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开了这方面的先河,他们那种不用解说词,再配有音乐音响的流动画面上适时出现短字幕加以点释的新闻形式,在强化电视新闻的表现力,特别是在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至于其它的表现手段,如字幕、图表、符号可以传递更具直观的信息,特级则更富于动感、变化和强调,它们在电视新闻的表现上各有绝招。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应该注重挖掘它们的这些潜力加以恰当地运用,努力使电视新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3 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如果失去了电视性,就会严重违背了电视规律,贻笑大方。在电视新闻中,一篇成功的电视新闻报道往往会抓住电视性这一特点,最终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全面客观报道。

[1]杨洪.浅析电视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设计[J].山东视听,2003(2).

[2]谢立文,欧阳谨文.媒介生态位与电视新闻栏目创新[J].电视研究,2004(12).

猜你喜欢
表现力字幕电视新闻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